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评论
2023-01-28 16:37:56 来源: 作者: 【
导读:产业兴旺是最鲜活的文化 前不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入选世界非遗,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为扬州又新添一项世界级非遗,值得自豪。消息甫出,主流媒体的深度透视引人入胜,《魁龙珠茶..

产业兴旺是最鲜活的文化
 
前不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入选世界非遗,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为扬州又新添一项世界级非遗,值得自豪。消息甫出,主流媒体的深度透视引人入胜,《魁龙珠茶不仅有文化》的评论格外引人注目。
 
评论是热情而理智的,对扬州富春入选世界非遗推崇备至,但又能保持清醒冷静,对魁龙珠茶骨子里的创新基因、隐藏的文化密码的剖析,触发大家的思考。什么是文化?怎样建设文化?这样一个可以写成专著的话题,一篇评论不可能说完整,但它却让更多的人由此及彼生发联想,打开思路,深化认识。
 
正如评论所言,魁龙珠茶应是致富茶、幸福茶,茶文化的本质就是造福于民。由此出发,回溯历史,分析当下,不难发现,文化不是什么高大上,更多的是日常的生活、养家的生计、兴旺的生意,反映这个地方追求卓越的盎然生机。就拿雕版印刷来说,它是扬州人引以为荣的世界非遗,回顾它的前世今生会发现,它在当时是引领文化传播最先进的科技,是发展经济的先进产业。雕版木料的采购、见方雕版的制作、写字刻字的成型、作墨套色的印刷、训练有素的装订、货畅其流的营销,凡此种种,构成了一条完备的产业链。而雕版的防腐处理、油墨不褪色的反复调试、正字反写的特殊技术、雕刻圆润的功力……无不需要技术攻关,突出创新引领。
 
扬州历次辉煌都是以经济繁荣为重要支撑,化为至今享用不尽的文化。且不说汉代扬州的煮盐铸铜,也不说唐代扬州的“扬一益二”,就说清代扬州的漕运发展,因盐业交易的垄断地位,带来了工商业的空前繁荣,培育了艺术繁荣的沃土,“扬州八怪”应运而生也就顺理成章了。历史经验表明,产业兴旺是最鲜活、最生动、最持久的文化。
 
鉴古知今。非遗保护责无旁贷,文化传承任重道远。生产性保护是文化传承有效的方式,将其做成产业融入生活,造福于民,是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根本。消极保护,不与时俱进,不创新求变,文化就会僵化,最后只能萎缩固化为文物,放进博物馆供人参观。避免这种命运的唯一出路,在于创新创造,让生活常用,社会有用,人们会用,在运用中形成产业,彰显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新时代的文化是为民造福的文化、守正创新的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遵循。想不到人民的期待,看不到时代的召唤,找不到解难的窍门,文化传承发展就会在愁肠百结中丧失机遇。当社会不需要、人民不喜欢时,摆资格不管用,倒苦水不顶用,只有用创新发展造福于民才有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给文化繁荣创造了精彩纷呈的舞台。我们的文化,不仅有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的文艺范,更有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烟火气;不仅有津津乐道的故事可讲,更有震撼人心的奇迹可赏;不仅有赏心悦目的美学场景,更有引领时尚的生产场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彩故事华章的续写,伟大创新创造精神的展示,文化旺盛生命力的勃发,最终表现为产业兴旺的喜人局面。
 
把文化发展聚焦到产业兴旺上,需要有精准识变的认知,科学应变的良策,以变应变的机智。发展由科技引领,科技因产业催生,产业为人民造福,由此形成的文化,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催人奋进的力量。文化与产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没有产业兴旺的文化是不牢靠的,由产业兴旺衍生出的文化是鲜活的,也是人民需要的、时代召唤的。
 
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产业兴旺是应有之义,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把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好,产业兴旺了,生活改善了,必然会催生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鲜活文化,为后人留下不朽的文化。这也许是我们从“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入选世界非遗中应该引发的思考。
 
 
作者:金沙人
 
 
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篇章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时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近几年,扬州下大力气强化运河水质保护,规划了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的大运河水系生态带和清水廊道,退养还湖10万多亩,恢复湿地1000多亩,运河干流沿线实现了岸电全覆盖,全长140公里的35条河流实现了活水全覆盖。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放眼人类历史,辉煌灿烂的文明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而文明的消亡也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正表明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对文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迈入新时代,我们更要不断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实践中探寻规律方法,科学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现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论是创建卫生文明城市,还是打造宜居城市,抑或是实施“美丽中国”战略,要明确民众的诉求,积极响应群众的诉求,用新的发展理念更好地诠释不负青山不负人民的美好画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携手奋斗增进民生福祉,聚起更加磅礴的伟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嵇若瑶
 
 
 
创文明新建设,共筑美好家园
 
看到城市文明的话题,就得先了解什么是“文明”。文明字面含义就是人类脱离“野蛮”的象征。而城市文明,则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体现了城市的活力与动力,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进步。
 
从一个市民角度来讲,文明就是发现自己不再被人行道上的杂物所困扰,公共场所没有了二手烟,人行横道上不再有占道经营的情况...... 不计其数的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好人模范,数据的增长,见证着必然的转变。答案其实不简单,一言一行地劝导,一点一滴地积累,你我他的带动,形成了对于这座城市的认同与维护。
 
我们常说,城市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积累物质财富固然重要,精神财富更不可少,现代城市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发达的文明。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程度、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其内在魅力的直接体现。
 
而作为社区的网格员,我们不仅要以精神文化滋养城市文明,通过村规民约、道德讲堂来劝导倡导大家自主参与,更要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要求为第一标准,以群众满意为第一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我们对于文明的内在要求标准。“文明”是我们共同的“财富”,俗话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守护我们大家的共同财富,共筑美好家园,就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文明从你我做起!                          
 

作者:戴胡军


编辑:武婷玉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评论二 下一篇扬州景区景点春节期间免费入园预..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