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用科创文化创造现代文明
2025-02-19 09:27:34 来源: 作者: 【
导读: 前不久,《扬州日报》以《一场科创“问道”之旅》,报道了生态科技新城赴南京、合肥学习考察的消息。这两地的科创工作近年来不断被报道:“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为新能源开辟新赛道;未来网络试验平台聚焦6G光子太赫大容量通讯;创投基金..

    前不久,《扬州日报》以《一场科创“问道”之旅》,报道了生态科技新城赴南京、合肥学习考察的消息。这两地的科创工作近年来不断被报道:“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为新能源开辟新赛道;未来网络试验平台聚焦6G光子太赫大容量通讯;创投基金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团队控股+拔投结合+股权激励”机制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百闻不如一见,耳闻目睹这些科创成果,深思创科带来的巨变,“问道”扬州科创之路,无疑是一次认知刷新,可以站在更高维度,用更宽视野谋划推动产业科创名城建设。
 
    干字当头,干在点子上,就是要审时度势,摆脱路径依赖,冲破成功的束缚,学会扬弃,善于借鉴,不走寻常路,勇闯科创路,用科创文化创造现代文明,让“好地方”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三个名城”建设,产业科创名城牵一发动全身。这几年,扬州人牢记“让古运河重生”重托,致力大运河为致富河幸福河,凝心聚力推动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成效初显。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大体量高新技术项目在园区开工建设,怀揣梦想的高技术人才在扬州安家落户,不断有科技成果经产业基金孵化走出实验室。园区在变,企业在变,城市在变,历史文化名城昂首阔步走在科创的康庄大道上。是什么让这座城市生机盎然,是什么让扬州变化令人刮目相看,是什么让市民从未像今天这样豪情满怀?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科创文化正在唤醒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工商基因。
 
    科技本就是扬州古城的文化基因。观念求新、工作求变、道路求异,扬州发展自古而然。流传至今的许多非遗就是那个时代的专精特新。雕版印刷破解了文化传播标准化、规模化难题,使得扬州成为明清印刷重镇。谢馥春批量化生产,享誉全国,靠的就是独家配方。至于金银细工、玉器、漆器生产等,更是以独特的创意设计,丰富的花色品种,让“扬州造”行销全国。哪怕就是以笔为生的文人墨客也不安于现状,靠创新求变另辟蹊径,“扬州八怪”横空出世,扬州书画市场蔚为壮观。
 
    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制造转向智造,网络社会、智能时代来临,既为城市发展描绘了无限可能,也为发展增添了不少困难。过去驾轻就熟的办法也许会失灵,昔日自以为是的思维也许会短路,全新的科创时代颠覆既有认知,倒逼改弦易辙,重新规划路径。这意味着与往事干杯,一切归零,重新出发;意味着与老路切割,学习新知,规划未来;意味着与世界联通,文明互鉴,扬长补短;意味着与自己较劲,扬弃自我,走出新路。而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自己能否从夜郎自大的心态中走出来,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状态中站起来,在只争朝夕的姿态中闯过来。
 
    科技素养显然是我们参与竞争一决高下的短板。电子芯片、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风电光电、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等,这些不再是时髦的新词,而是方兴未艾的产业,决定未来城市发展高度的根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科技创新理论,洞悉技术革命前沿动态,跟踪最新科技研发成果,迫切需要我们在加强学习上来一次自我革命。把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落实在学习科创知识理论上,转化在科创项目落地见效上。把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体的机制落实在科创文化蔚然成风上,转化在创新生态的涵育上。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实在科创素养的不断提升上,转化在招引科创项目的成功率上。
 
    大兴现代科创理论知识的学习之风,不仅要向书本网络学习,而且要经常请教科技人才;不仅要向本土成功企业学习,而且要借鉴外地成熟的经验;不仅要大招项目、招大项目,而且要不断总结反思,使科技素养适应产业科创名城建设需要。生态科技新城走出去开眼界,用外地成功的科创经验丰富干部的科技素养,是学到点子上了。在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今天,古城扬州亟须用创新文化激活传统的工商基因,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为后人称道的现代文明。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用春节讲好中国故事 下一篇小秦淮的发型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