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家门口的沙头果蔬
2025-08-07 16:55:36 来源: 作者: 【
导读:沙头西瓜是夏天扬州大街小巷消暑的主角,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出于好奇,去年夏天还专程去了一趟沙头。回来后,一直在回味当地负责人所介绍的情况,但始终未能捋清头绪,对沙头特色农业之路怎么走得好、走得远不敢轻易下结论。直到上周,看到家门口长征路与玉带河路交..

沙头西瓜是夏天扬州大街小巷消暑的主角,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出于好奇,去年夏天还专程去了一趟沙头。回来后,一直在回味当地负责人所介绍的情况,但始终未能捋清头绪,对沙头特色农业之路怎么走得好、走得远不敢轻易下结论。直到上周,看到家门口长征路与玉带河路交叉的路头上出现“沙头果蔬平价店”的牌子,心里的疑虑方才打消。
 
当时听他们说,沙头创设了“乐活沙头·周末农市”平台,周末推出地方市集,其余时间进机关、进企业、进商超、进学校、进社区,让市民和孩子们吃上绿色无公害的平价果蔬,培植特色产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始还有点不相信,但从朋友圈里时常看到“周末农市”直通车满载沙头果蔬到各小区的消息,心里还是蛮高兴的。慢工出细活,稳扎稳打才能慢慢开拓市场。想不到用了不到一年工夫,他们就在城区建了10多个平价果蔬店,还经常在各社区搞果蔬直销活动。沙头的变化触发诸多联想,特别是对当下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工作有启发作用。
 
城市是乡村服务的对象。城乡二元对立正转向城乡融合,各展所长、各取所需,在深度合作中找到共同的价值点,需要介质,而果蔬进城无疑是两全其美的载体。抓住绿色无公害、新鲜直达、价格公道这些卖点,推出货真价实的农副产品与市民直接见面,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少中间差价,拓宽买卖渠道,既繁荣市场,又拓展增收渠道,市民农民皆大欢喜。将农业生产场景转换成消费应用场景,田间地头的采摘、现摘现烧的美食、结伴而行的观光、相中即买的消费,让农村土特产的文章越做越大,参与互动的乡村游更为乡村带来了人气,集聚了财气。盯住城市搞服务,城乡互动共发展,使得乡村振兴活力无限。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乡村的凋敝常在于人口的流失、产业的萎缩。振兴乡村,产业是根基。沙头这几年在坚持工业强镇的同时,持之以恒做好农村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土地在流转,种养大户有了规模经营的可能,昔日靠天吃饭的农民也能像市民那样到家庭农场上班,当上了产业工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农民增收有了可靠渠道。市场需要什么就种养什么,希望的田野上唱响了特色种养的“四季歌”,与季节对应的应时蔬菜,春天的草莓、夏天的西瓜、秋天的葡萄、冬天的小西红柿,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沙头果蔬俨然是地方特产的代表,有的还是响当当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因买卖兴旺,种养规模不断扩大,花色品种不断增多,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有了现实模样。不少朋友向我谈起沙头之变,都为其产业振兴由衷赞叹。
 
人才是乡村活力的源泉。事在人为,业靠人创。稳定的农村政策使不少投资者看到了长远的收益预期,坚持长期主义,引导资本下乡,从特色产业做起,向接二连三的链式发展,干规模化的高效农业,在产业振兴中自发集聚了一批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输送用得着、靠得住、留得下的实用人才,成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人。组织推动使得一批年富力强的机关干部自觉下沉村组,坚守农村大地,发挥聪明才智,在城乡融合中发现机遇,在产业振兴中把握方向,在特色种养上找到窍门,在开拓市场上敢为人先,在服务百姓上竭尽全力,在不断实践中锤炼自我,在严格要求中加快提升,一批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在摸爬滚打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虽轮换交替,但换任不换计,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支永不走的“第一书记”常年活跃在农村一线。“驻村第一书记”成为扬州乡村振兴的响亮品牌。大家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决心,见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沙头在促消费助增收富老乡上陆续推出“周末农市”“广沙夜市”“沙头早市”,以及“沙头果蔬平价直销店”在城市社区布点,从直销店布点的速度可以看出,从促消费频次效果想到,一个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探索已经有了新路径。家门口的沙头果蔬平价直销店给我们提供的不仅是方便,更多的是希望。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源旅游的“变脸” 下一篇古镇最美是科创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