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时代华章
2020-01-22 09:49:00 来源: 作者: 【
导读:“强富美高”各有侧重,同时又密切联系、相互贯通。“经济强”是物质基础,“百姓富”是价值所在,“环境美”是必要条件,“社会文明程度高”是综合体现。

  新时代江苏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

  “强富美高”各有侧重,同时又密切联系、相互贯通。“经济强”是物质基础,“百姓富”是价值所在,“环境美”是必要条件,“社会文明程度高”是综合体现。四个方面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体现了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追求,描绘了紧扣时代脉搏、遵循发展规律、体现江苏特点的美好画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的具体体现和“落地生根”。

  扛起使命担当的江苏行动

  整体谋划:以系统思维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奋斗,必须坚持系统性思维,整体谋划推进。在定位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把“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作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在内容上,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总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江苏明确了“六个高质量”的实践路径,“六个高质量”的内涵与“强富美高”紧密呼应。在区域上,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全省13个设区市依据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不同划分为四个发展板块,每个发展板块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使命,在错位发展、差异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共同构成江苏区域发展的整体格局。在要求上,注重速度与质量的统一,顶住增速换挡、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阵痛”,不盲目追求速度、不一味比拼规模,着力推进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

  强化保障:营造“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良好环境。政治建设是首位保障。江苏清醒地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在江苏落地生根的政治前提,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放在各项工作首位。队伍建设是关键保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和中央关于激励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江苏出台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营造敢于担当、比学赶超、奋发作为的浓厚氛围。制度建设是效果保障。江苏率先建立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作出全面推行综合考核的制度安排,大力开展“放管服”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充分释放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

  全球视野: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抓机遇、闯出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江苏抓住机遇、迎击挑战,在“变”的格局中保持“不变”的定力,就要不断夯实基础、累积优势、锤炼“内功”,掌握战略主动。

  要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迈向新征程,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目标内涵是从社会主义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联系省情实际,一方面要全面分析江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另一方面,要透彻剖析江苏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找到具有江苏特点同时对全国产生影响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理念、思路和方法。

  要牢固树立胸怀大局、服务大局的“一盘棋”思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江苏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交汇点的独特定位,实施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国际产能合作深化、“丝路贸易”促进、重点合作园区提升、人文交流品牌塑造“五大计划”,建设好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柬埔寨西港特区等重点境外园区,构建江苏各地协力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新格局。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推动沿江生态文明建设、交通枢纽建设、城市规划发展,推动沿江八市绿色发展,着力打造“黄金经济带”上的“钻石区段”,充分彰显江苏贯彻执行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

  百年坐标: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保持领跑、率先跨越。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要在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先行先试。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有责任也有条件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现代化不是全面小康的“放大版”,而是“升级版”。从小康到现代化,绝不仅仅是时序上的自然延续,更不是内涵上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历史性的转变、跨越和飞跃。它有着新的特质、新的目标、新的标准、新的要求。适应新的战略安排,江苏在做好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同时,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实现由小康心态、小康思维、小康话语向现代化心态、现代化思维、现代化话语的转变,高标准建设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努力走出一条体现江苏特点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Tags:《群众》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江苏用心描摹新画卷 下一篇“嫦娥”回家,总共分几步?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