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通讯】一线社区书记纪实:青春在基层绽放
2021-12-30 16:02:59 来源: 作者:俞晖 【
导读: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再建设的过程。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扬州这座城市里,有一些拆迁安置小区,我们简称其为“迁安小区”。住在迁安小区里的许多人,从农民转为居民,他们的生活,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迁..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再建设的过程。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扬州这座城市里,有一些***安置小区,我们简称其为“迁安小区”。住在迁安小区里的许多人,从农民转为居民,他们的生活,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迁安社区”的书记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雷塘社区,辖区内的江阳佳园是平山乡最大的***安置小区。社区书记袁涛告诉记者,这里主要有雷塘、西华门、朱塘、荷叶等四个社区***安置人员以及外来流动人口组成。2008年,用于***安置的江阳佳园开始规划建设。2009年初,江阳佳园正式开工建设。袁涛清晰地记得,2009年8月1日,他正式参加工作。最初分配给他的工作,就是完善江阳佳园的规划土建手续。那时候,江阳佳园刚开始打地基。

***后的农民,每户人分到3套左右江阳佳园的房子。他们觉得住不完,不如折现,就将房子卖了,每平米均价不到3000元。如今,良好的小区管理与城市的发展,让江阳佳园的房价早已过万,许多售房人后悔不已。因为当时出售的价格不高,许多外地来扬经营小生意的人在这里落户。这也进一步让小区的人口组成更加复杂化。管理的难度,可以窥见一斑。

2013年,袁涛正式进入雷塘社区工作。那一天的日期特别好记,5月20日,好像在用一组数字,表达袁涛与雷塘社区的不解之缘。2013年5月20日,袁涛成为了雷塘社区的主任助理。在那以后的两年时间里,袁涛一直工作在这里。两年后,因为工作调整,袁涛离开社区。2016年6月,袁涛又被任命为雷塘社区的副书记;2017年担任社区主任。2019年3月,由于工作调整,他调离了岗位,去其他社区任职。2020年4月,袁涛重新回到雷塘社区,这个他无比熟悉的地方,担任社区书记。在一个小小的办公室里,早出晚归。

拉近距离的“一米菜园”
 
农民转居民之后的生活习惯与精神生活,都需要有引导。袁涛是“85后”,年轻人的冲劲,让他一心想把社区的特色延续下去,给***之后的农民一个很好的生活引导,他出去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管理模式,“希望搬迁上楼的农民,各方面都能尽快适应。”

袁涛确实也拿出一整套非常可行的措施。离开了土地,人们依旧离不开对土地的眷恋。在小区里辟出一块地种菜,是许多***农民住进小区之后,依旧保留的习惯。迁安小区的农民比较多,将绿化铲掉作为菜地的情况也更普遍。一刀切地进行阻止,并不可行,也不利于和大家和谐相处。袁涛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一米菜园。给喜欢种菜的家庭,安排一米菜园,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来种菜:青椒、西红柿、茄子,看着这些菜苗慢慢长大,慢慢结果,孩子们也体验到了与果实一起成长的快乐。将一件难题,转变为一件愉快的体验,也拉进了与居民之间的距离。
 
老党员的担当
 
迁安小区里垃圾不进垃圾桶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进入小区居住前,有些人并没有形成将垃圾丢进垃圾桶的习惯。垃圾桶周围,常常会丢着旧衣物、装修的杂物。还有来翻空瓶与废纸箱的拾荒者,将桶里的垃圾都翻出来,导致垃圾桶周围一片狼藉。由于和雷塘社区这么多年的渊源,袁涛在社区里很有人缘。当他提出问题后,社区里许多党员主动表示,每天定期在小区里巡逻,清理垃圾桶附近的垃圾。遇到乱倒乱翻的人,也可以及时进行制止。
 
老党员陈玉福队长就是志愿者之一。为了能够和大家及时沟通各处情况,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陈玉福,特意学着使用智能手机,将遇到的情况及时拍图发在群里与大家沟通。夏天的下午两点,阳光很烈。陈玉福骑着电动三轮车,与许师傅一起在小区里巡逻;冬天寒风凛冽,他们依旧迎风而行。每天早晨和下午各两个半小时,风雨无阻。小区里一些住户看到他们,觉得不忍心,在处理垃圾时,配合度高了很多。“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用心,别人都看得到。”陈玉福和许师傅们日复一日地付出,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许多人的生活习惯。
“文明创建,不仅是环境,更是精神文明。”袁涛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想群众心中所想
 
小区里有人喜欢坐在路边打牌,边打牌边抽烟。到了夏天,还有人打赤膊。堵不如疏的理念,一直是袁涛所坚持的。他与社区工作人员商量,引导他们进入雷塘社区的文体活动中心里,天冷天热都有空调。开设之初,由于每天早晚关门时间比较固定,有人觉得不方便。于是,袁涛提出让居民自行管理的办法。热心的施国兰奶奶便是文体活动中心的管理者之一。早晨为居民开门,晚上关门,为他们烧水,打扫卫生。渐渐的,小区的道路两边再也见不到随处打牌的人。

总面积1.2平方公里的雷塘社区,老龄人口占22%。为了让老人们维持原有的社交圈和生活圈,加深了社区内不同年龄阶层之间的交流,文体活动中心起到了很好的融合作用。雷塘社区的“十堂三中心”也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硬件设施。袁涛将小区按照楼栋,设立了网格长。网格长基本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
 
王超是第五网格的网格长。在他负责的网格内,有一位百岁老人,热爱书法。老人一个人住,家里有一名保姆。王超常常过去陪着老人,一起写书法,一起聊天。前不久,还为老人送去了一张可以手摇起身的医护床,“这是社区给老人的一点心意。虽然他现在身体很硬朗,但也可以帮他起身更方便。”曹有让老人每次见到王超,都特别开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建立在相互关心与理解的基础上。这种开心的见面模式,是用心相待的缩影。
 
迁安社区,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过程,许多人都在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无论是住在小区里的人,还是小区的管理者。像袁涛这样的基层社区管理者,还有很多,怀揣着一颗质朴的心,为群众办实事。每一个人都尽管去努力,时间会交出一份美好的答卷。(本报记者/俞晖)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蒋元峰:为建设“好地方”扬州扛.. 下一篇【人物专访】郦波:“天下三分明..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