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苏东坡与扬州渊源深厚
2022-01-28 15:07:08 来源: 作者:高笑天 【
导读: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 ——苏轼《淮上早发》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诸多方面都取得极高的成就,并以其人格魅力,在当时和后世引起广泛而长久的关注。在他55岁时写的《淮上早发》中,苏东坡说自己曾经十次经过扬州。实际上,扬州学者华干林说,苏东坡一生往来于扬州尚不止十次,而是十二次。可见苏东坡一生,与扬州关系匪浅。
 

 
苏东坡是“全能文人”
 
扬州是一座有份量的城市,这座城市的份量,来自于有份量的人。古往今来,扬州吸引的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可谓恒河沙数,其中不乏耀眼的明星,譬如北宋的苏子瞻,即是其一。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写道:“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但这些也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苏东坡曾为韩愈写下这样的文字:“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这段话用来描述苏东坡的精神气质,也是非常准确的。
 
在中国文人中,苏东坡拥有的“粉丝”可能是最多的。在大众以上中,苏东坡首先是一位文学家,他于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他不仅文学成就极高,书法也位列宋四家之首,他的绘画作品虽罕流传,也极有可观,可以说,苏东坡是少见的“全能文人”。这样一位“全能文人”,与扬州渊源深厚,彼此辉映。
 
苏东坡与扬州渊源深厚
 
苏东坡在诗中说自己十次往来于扬州,实际上,苏东坡还曾因为个人事宜,于治平三年(1066年)扶父亲灵柩回蜀时经过扬州,此外,在作《淮上早发》,感慨自己一生奔波,“定向江湖老”之后,又于两年后,再被贬岭南的途中,再次经过扬州。一生十二次经过扬州,荣辱穷通,个中滋味,可谓尝遍。
 
苏轼这么多次经过扬州,是因为自隋朝运河沟通南北之后,扬州一直是中国东部的水上交通枢纽、漕运集散中心。北宋的扬州,是东南重镇。宋代官员在东南部调动,一般都选择水路,扬州就成了必经之地。
 
和恩师欧阳修一样,苏东坡也曾任扬州太守。虽然为官时间不长,但颇有政声。他为民呼吁,免除积欠,写过《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在苏东坡的一再呼吁下,朝廷终于下诏,不论新旧,宽免扬州百姓一年各种积欠。百姓闻此消息,无不奔走相告。
 

 
苏东坡在扬州任上还为漕船员工解难。扬州自隋唐以来,便是官府控制的漕运集散中心,原本相关从业人员甚多。苏东坡到任后却发现,漕船员工大量减少,漕运事业受到严重影响。苏东坡经过调查研究后,向朝廷提出了《论纲梢欠折利害状》奏议,建议允许漕船员工在完成政府漕运任务的同时,可以私自代运一些其他物品,以提高他们的收入。
 
欧阳修在扬州蜀冈建了平山堂,成为扬州的名胜,也是文化高地。为了纪念欧阳修,苏东坡在平山堂后修建了一座谷林堂。谷林堂的名字就十分低调,从《谷林堂诗》的首联“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中摘出两个字命名,因为苏东坡不希望掩盖了恩师的光芒。
 
扬州是苏东坡重要的转折点
 
作为一位大文学家,苏东坡在扬州也有很多文学活动,比如纪念恩师欧阳修的《西江月•平山堂》。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正是在扬州,苏东坡开始了和陶诗的创作。如果说乌台诗案使苏轼变成了了苏东坡,那么,从看破红尘的苏东坡,到天人合一的苏东坡,这一转变就是发生在扬州。正因为有了这样重要的思想转变,才使得后来苏东坡在面对人生再度遭受厄运时,显得从容不迫、应付裕如。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一位美食家,他在扬州期间,也对扬州的美食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最著名的如《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当苏东坡看到这幅画时,联想起扬州一带的景色,于是写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河豚欲上时。
 
此外,今天我们说到美食时,用“色香味”作为标准来进行评价,“色香味”的提出,也是源自苏东坡在扬州时的一首诗。
 
华干林教授总结:苏轼的一生,是宦海沉浮的一生,是诗酒风流的一生,是清廉高洁的一生,也是与扬州情缘笃厚的一生,加强对苏轼在扬州经历、与扬州关系的研究和宣传,以进一步提升扬州文化影响力,乃是我们今后扬州历史文化研究中需要加强和提高的一个重要课题。
Tags:苏东坡 扬州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瘦西湖夜游,等你解密! 下一篇数九寒天,扬州景区美不胜收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