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王干:汪曾祺给了我文学基因
2022-02-25 17:33:29 来源: 作者: 【
导读: 著名作家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随着时间的推移,汪曾祺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本刊专访汪曾祺研究者、扬州大学文学院王干教授,畅谈“汪曾祺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著名作家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随着时间的推移,汪曾祺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本刊专访汪曾祺研究者、扬州大学文学院王干教授,畅谈“汪曾祺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汪先生不是暴热,是小温
 
记者:王老师您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采访您。您曾经说过,汪曾祺是被忽略的***,近年来,我们看到这个现象已经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读者沉浸在汪老的魅力中,您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王干:汪先生的热,不是暴热,而是小温,是慢慢慢慢进入大家的视野。汪先生的作品能够吸引今天的读者,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汪先生作品的内涵比较丰富,今天这个时代的读者依然能够感受到。他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观,对今天这个时代依然有大作用。
 
其次,今天这个时代,节奏很快,汪先生是一个慢慢品味生活,慢慢品味人生的作家,所以我们现在通过汪先生的作品,来品味我们的人生和生活,满足心灵的慰藉,在这个快节奏、变化多端的时代,汪先生的作品,能够给我们一种稳定、安详、和谐的感受,这也是大家喜欢读汪先生作品的一个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浪淘沙,有些作家、作品被淘汰了,而汪先生沉淀了下来,时间和读者的关注,让汪先生的作品有了包浆,而且越来越有光泽,这是汪先生作品的魅力所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汪先生的作品也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成为经典。

汪老是生活家
 
记者:从您的话语中,不难感受到您对汪先生的推崇。您是兴化人,而汪老先生是高邮人,您二位的故乡很近,这种地理意义上的近,对您接触汪老先生、研究汪老先生,有怎样的影响?
 
王干:我说过一句话,父母给了我生理上的基因,而汪先生给了我文学基因。我曾在高邮生活工作过,住的地方离他的草巷口特别近,对他生活过的那块土壤特别熟悉,受到他的文学熏陶,让我对他的精神脉络能够更接近一些。他从高邮到北京,我也从高邮去了北京,轨迹上也有相似之处。另外,我跟汪曾祺有很多交往。他们家里说,除了家里人之外,我是在他们家吃饭吃得最多的。这让我在研读汪曾祺时更亲切、更自然。
 
记者:您与汪老交往多年,在您看来,在文学之外,汪老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干:汪老先生热爱生活,是一个生活家。他在年轻一代中最出名的,就是美食家。他做一道菜,从买菜开始,到拣菜、洗菜,烧菜,都自己做,他说,做菜要从菜场开始,这是一种乐趣。
 
最常做的菜是大煮干丝
 
记者:现在汪老家乡高邮开发了汪氏家宴,有没有就此咨询过您?
 
王干:我曾经提过意见,我说汪曾祺做菜,有三个特点:第一,量小。跟他的文章一样,篇幅短,但是有干货。第二,每次吃饭,必有一个大菜。有时是红烧狮子头,有时是汽锅鸡,但最常做的,还是大煮干丝。他喜欢做一些尝试,比如油条搋肉,就是他自创的。可能是受到淮扬菜中鲫鱼搋斩肉、青椒搋斩肉一类菜式的启发。此外还有一点,汪老先生做的不纯粹是淮扬菜,我吃过他做的北京打卤面、炸酱面,都很好吃,他做的云南菜也很好吃。
 
扬州人住在园林中
 
记者:您曾经在扬州大学求学,对扬州非常熟悉。您印象中的扬州是怎样的?
图片
王干为扬州榜读者题字:汪曾祺是运河之子,文化结晶。
 
王干:我先是在高邮师范念书,后来到扬大念书,高邮和扬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扬州的城市文化建设做得非常好,把城市、园林、艺术、文化、生活、审美,和现代文明都非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现在不是人在城市中,而是人在园林中,城市在园林中,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文明的光辉,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底蕴,生活在扬州,幸福指数是非常高的。扬州又是世界美食之都,出汪曾祺这样一位大美食家是必然的。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连辑:烟花三月来到扬州,像走进.. 下一篇老街上的扎灯老人:点亮元宵节不..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