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冯明珠:我的老师是扬州人
2022-04-21 17:49:50 来源: 作者: 【
导读:人物名片 冯明珠:2012-2016年任台北故宫教院院长。专长博物馆营运与策展、中华文物研究、清史研究、藏学及文献档案学,学术著作及主编书籍丰富,曾担任《故宫学术季刊》与《故宫文物月刊》双主编十余年。1983 年即参与台北故宫文创发展,带领文创三十余年。 《清..

人物名片
冯明珠:2012-2016年任台北故宫教院院长。专长博物馆营运与策展、中华文物研究、清史研究、藏学及文献档案学,学术著作及主编书籍丰富,曾担任《故宫学术季刊》与《故宫文物月刊》双主编十余年。1983 年即参与台北故宫文创发展,带领文创三十余年。


 
《清史稿》校注:天底下最好的工作
 
记者:作为一名文化名人,您有许多身份,但您曾经说过,您首先是一名清史以及清代档案学工作者。您进入台北故宫之初,就参与了《清史稿》校注的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也是一件非常枯燥的工作,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冯明珠:当时相当于是研究助理的身份。1978年,我从研究所毕业,正值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国史馆”开展《清史稿》校注,因缘际会,我得以进入台湾故宫博物院从事这项工作。
记者:有没有觉得这件工作非常枯燥?
冯明珠:不觉得。我觉得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有人给我薪水,我只要做一件事:读书读档案。我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好的工作, 所以我就每天请史、读档案。按照凡例,把清史稿中的错误写在注里面。六年中,从没有觉得这个工作不好。
 
主编《盛清社会与扬州》
 
记者:我们看到您主编过一本书《盛清社会与扬州》。这本书是怎样的?
冯明珠:我的老师陈捷先先生是台湾著名的清史专家,在他的努力推动下,台北故宫清代皇帝起居注终于出版。他也参与了《清史稿》校注的工作。同时,他也是推运两岸史学界交流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陈捷先先生是扬州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有一次在扬州召开了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形成了很多论文,后来由我来担任主编,将这本书编辑出版。
 
记者:作为清史专家,您眼中的扬州是怎样的?
冯明珠:我们从小读书,读到烟花三月下扬州,都对扬州非常向往。九十年代那次,是我第一次到扬州来。我们去游瘦西湖,看到挑着担子卖萝卜的,很新奇,我买了,好甜。我也在扬州买了漆器,螺甸的漆器,现在我家还在用着。扬州因为有运河,所以很多大型的山子玉雕,都是在扬州完成的。
记者:是的,有句话说“天下玉,扬州工”。
冯明珠:这些新疆开采的大的白玉,要趁冬天,在路上洒水冻成冰,一路溜冰溜到德州,再通过运河运到扬州。内务府会画样,扬州的工匠根据画样先做成木雕,通过水道送到紫禁城,皇帝看了觉得可以,他们就按照这个木样来制作。我不是研究玉器的,但是这些资料,在档案里都有。
 
清史专家看清宫戏
 
记者:近年来,两岸都拍了很多清宫戏,您怎么看这些清宫戏?
冯明珠:我很佩服编剧。比如《延禧攻略》,在台湾有几亿的播放量,非常红。有很多朋友要我讲令妃,可是《清史稿》里面,关于令妃的记载,只有一百多个字而已。《如懿传》的女主角,历史上的记载也不过三百个字不到。这么少的记载,编剧能够编到七十几集,我觉得很了不起。我觉得,你不要把它当成历史,当成好玩的娱乐就可以。我在台湾,作过一次演讲,叫“戏剧与正史之间”,非常叫座。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市应急管理局开展“直击一线”精.. 下一篇淳子:贴着张爱玲的生命行走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