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一代儒医耿鉴庭:春蚕到死丝方尽
2022-08-31 11:21:34 来源: 作者: 【
导读:扬州皮市街东侧,有一条耿家巷。耿家巷全长约265米,最窄的一段只有70厘米宽,仅能容身。耿家巷虽小,名气却很响,著名的中医耿氏家族就曾居住于此。耿氏中医第六代传人,一代儒医耿鉴庭,就是从耿家巷走出去的。 1915年,耿鉴庭出生于扬州中医世家。耿鉴庭的父亲..

扬州皮市街东侧,有一条耿家巷。耿家巷全长约265米,最窄的一段只有70厘米宽,仅能容身。耿家巷虽小,名气却很响,著名的中医耿氏家族就曾居住于此。耿氏中医第六代传人,一代儒医耿鉴庭,就是从耿家巷走出去的。


 
1915年,耿鉴庭出生于扬州中医世家。耿鉴庭的父亲耿蕉麓,不仅精通医术,更兼攻文史,是一位蜚声大江南北的儒医。受父亲影响,耿鉴庭14岁时即完成儒学经典教育,后专习医学,18岁时开始独立应诊。两年后,耿鉴庭进入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学习深造,在这里,他接触到很多中西医名流,看到不少古今名著,眼界大开。1935年,耿鉴庭返回耿家巷,挂牌“中西结合”私人诊所。1955年,耿鉴庭奉卫生部调令,前往北京参加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筹建工作。
 
在扬州行医期间,耿鉴庭就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辅以西医手术,每天应诊者多至百人,疗效斐然。到北京后,耿鉴庭也并未脱离临床,他精研医理,躬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治疗耳鼻喉科,特别是医治急症、大症、重症、危症方面,有独到之处。著有《喉科正宗》《咽喉科传灯录》《中医中药防治鼻病》等。
 
耿鉴庭不仅精于医术,在文史方面涉猎也非常广泛,在目录学、训诂学、金石学、古器物学、文物考古等诸多方面均有建树,其研究成果得到章士钊、郭沫若、溥杰、启功等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这与他治学之刻苦是分不开的。早年在扬州行医时,遇藏书家前来就诊,耿鉴庭概不收费,以借书为酬。在读书时,他对书中的缺页、误字一一详加考订,使藏书者能够知晓来龙去脉。时间一久,许多藏书家主动将善本、珍本送来,供他阅读,耿氏因此得以博览群书。
 
耿鉴庭的博学为世所公认,他对故宫博物院收藏医疗器具和医药档案的研究,发表过系统的论文,对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医药文物及其女尸,以及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更是亲临现场详加考研,成果卓著。对于鉴真***,耿鉴庭有精深的研究,早在1941年,他就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鉴真和尚考》,这是国内系统介绍鉴真东渡的第一篇专文。在他和其他人士的呼吁下,上世纪七十年代,扬州建立了鉴真纪念堂。1980年,鉴真***塑像回国探亲时,耿鉴庭任国务院鉴真遗像归国迎接委员会委员,南下扬州参加迎接仪式。
 
耿鉴庭曾以蚕自比,要将所有的丝全部吐出来,嘉惠来者。耿氏桃李满天下,晚年重病缠身,仍在学生的帮助下,在病榻上完成《咽喉科传灯录》,令人动容。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汉陵苑:沉睡2000年的地下宫殿 下一篇大实惠巷:百年四眼井甘泉不竭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