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汉陵苑:沉睡2000年的地下宫殿
2022-08-31 11:22:40 来源: 作者: 【
导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扬州高邮神居山正是如此。山不高,却有“淮南众山之母”“淮南第一山”的美称。19世纪60年代起,当地人就在这里开山采石。日复一日的开采中,时间过去了100多年,谁也不知道,神居山上隐藏着一座沉睡了两千年的地下宫殿。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扬州高邮神居山正是如此。山不高,却有“淮南众山之母”“淮南第一山”的美称。19世纪60年代起,当地人就在这里开山采石。日复一日的开采中,时间过去了100多年,谁也不知道,神居山上隐藏着一座沉睡了两千年的地下宫殿。


 
数字解开墓主人身份之谜
 
1979年春天,一阵开山的炮声过后,采石工人发现了一些古陶器和古钱币,继而又发现了两座古墓。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历史系和扬州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把它们分别定名为神居山一号墓和神居山二号墓,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发掘清理。
 
考古人员进入墓葬后发现,墓葬规模宏大,其中一号墓木椁墓由金丝楠木制成,南北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高4.5米,使用金丝楠木540立方米,俨若一座地下宫殿。二号墓结构相似,而规模略小,是夫妇同茔异穴墓。令人兴奋的是,考古人员在这两座墓葬中发现了传说中的“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秦汉时代存在过的一种葬制,在汉代礼制中,只有皇帝死后才有权享用这种最高规格的天子葬制,得到皇帝恩赐的宠臣、诸侯王,偶尔也可以享用。
 
扬州在汉代称为广陵,先后有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等四个诸侯国在这里建都,诸侯王则有10多位,神居山二号墓中的一块木牍,把墓主人锁定为刘胥。木牍上以竖行隶书写着“六十二年八月戊戌徐宾息予食宰兹长君钱三百子月”这22个字。开头的“六十二年”这四个字,为破解墓主人身份之谜提供了关键线索。汉代广陵王中,在位时间超过62年的,只有首位广陵王刘胥。
 
神秘的“黄肠题凑”
 
唐初学者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引用汉末魏初学者苏林的解释黄肠题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简单地说,“黄肠”指建筑题凑的材料,即黄心的柏木;“题凑”则是木椁的结构,也就是将整根的黄心柏木以向心的方式层层平铺垒叠而成的厚木墙,围绕在棺木之外。
 
刘胥的木椁墓由金丝楠木制成,整个墓葬由外而内分为五层,按照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格局布局。第一层为外藏椁,是侍女、婢女生活的场所,也是厨厩所在,出土了大量男女木俑、车马具、粗糙的生活用具和炊具等随葬品。
 
第二层为“黄肠题凑”。856块题凑块块紧扣,宛如一个巨大的魔方,放错一块,就无法复原。从内侧看,每块题凑的题头都涂上了黄色的颜料。因为使用的材料为金丝楠木,所以称为“黄肠题凑”式木椁墓。
 
第三层为东厢、西厢,也叫正藏椁,东西各5间,是存放随葬品的地方。东厢房的门上题有“食官”字样,西厢房的门上题有“中府”字样。
 
第四层为中椁,用木板围成一圈,这是体现等级的。
 
第五层为内椁,处于椁室的正中央,分为便房和棺室,便房相当于会客厅和休息室,棺室内存放着彩绘漆套棺一件,用梓木制成,称为“梓宫”。外棺下面安装了6只铜轮,可以自如推动。
 
墓主人的故事
 
刘胥是汉武帝刘彻的儿子,在位时间长达64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属于在位时间比较长的诸侯王,有足够的时间去建造自己的陵墓。加之汉代扬州经济发达,有充足的财力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这才留下这座豪华的帝王葬具。
 
但是,刘胥差点露骨荒野,无缘享受他苦心修建多年的“黄肠题凑”。
 
刘胥是汉武帝刘彻的第四个儿子,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广陵国时,受封为广陵王。史书上说他“力能扛鼎”,并且胆子大,能“空手搏熊彘猛兽”,并非泛泛之辈,但却因为“动作无法度,终不得为汉嗣”。
 
汉武帝晚年发生“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受牵连被迫***。按照“无嫡立长”的原则,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是汉武帝的第三子燕王刘旦(次子刘闳早亡)。刘旦紧急派使者到京城,请求宿卫皇宫,保卫父皇。这一举动触怒了汉武帝,刘旦因此失去了竞争储君之位的机会。
 
老大老二已死,老三也已出局,接下来就该轮到老四刘胥了。谁知道,武帝竟然跳过刘胥,直接把年仅5岁的幼子刘弗陵立为皇储,3年后,刘彻去世,8岁的刘弗陵登基,也就是汉昭帝。这使得刘胥的心理失去了平衡,觉得刘弗陵抢走了本应属于他的帝位。因此他找来女巫,祝祷诅咒他弟弟。
 
在刘胥60多年的广陵王生涯中,先后对弟弟汉昭帝刘弗陵、侄子汉废帝刘贺(即海昏侯)以及侄孙汉宣帝刘询进行诅咒。当他看到侄孙也已经立太子时,终于感到无望,停止了诅咒。偏偏在这之后事情泄漏了出去,传到了汉宣帝的耳中,于是汉宣帝派人来调查此案。面对责问,刘胥承认罪状,但又表示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要回去仔细回忆,再全部招供。回到王宫,刘胥在殿中置酒,与儿子、女儿彻夜饮酒,并让宠幸的姬妾郭昭君等人鼓瑟歌舞。刘胥唱道:“欲久生兮无终,长不乐兮安穷!奉天期兮不得须臾,千里马兮驻待路。黄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为苦心!何用为乐心所喜,出入无悰为乐亟。蒿里召兮郭门阅,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最后,刘胥对儿子刘霸说:“上遇我厚,今负之甚。我死,骸骨当暴。幸而得葬,薄之,无厚也”。说完,刘胥就用绶带自缢了。汉宣帝听官员汇报了刘胥临死前的情形,感慨之下,赦免了刘胥几个儿子的死罪。因为感念刘胥临死之前的忏悔,汉宣帝特意加恩于他,仍旧让刘胥以广陵王的身份下葬,并允许他使用早已准备好的“黄肠题凑”。
 
由于神居山汉墓深埋地下25米,坑内积水无法排出,加之经过上百年的开山采石,造成山体松动,不具备就地保存的条件,因此江苏省政府决定将陵墓整体迁往扬州建馆保护。馆址位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东部,这里东临铁佛寺,南望笔架山,西接平山堂,北近雷塘,正是当年广陵城的范围。1991年,广陵王刘胥“黄肠题凑”木椁墓成功复原,1992年5月,汉陵苑对外开放,也算是让这位广陵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归故里。
 
广陵王刘胥夫妇合葬墓是“黄肠题凑”木椁墓的代表作,为研究汉代广陵国的丧葬礼仪、职官制度、木作工艺、书法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大概是刘胥生前没有想到的吧。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扬州疾控:疫情防控重要提醒 下一篇一代儒医耿鉴庭:春蚕到死丝方尽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