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生活·调查】破解校车困局—扬州试点公交校车
2014-02-28 11:52:35 来源: 作者:严柳、朱小燕 【
导读:新学期第一天,仪征新城、新集两镇的小学生上下学乘上了专门的“校车”,为此,仪征市政府投资入400多万元巨资,试点“公交校车”。

破解校车困局
——扬州试点“公交校车”
  
    新学期第一天,仪征新城、新集两镇的小学生上下学乘上了专门的“校车”,为此,仪征市政府投资入400多万元巨资,试点“公交校车”;
    “公交校车”合理利用公交资源,无论是价格,还是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目前,我市已完成学生的信息采集工作,将全面推行“公交校车”。

【仪征的“公交校车”模式】
   
    2013年9月30日,江苏省召开校车安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把校车安全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重点发展公共交通,特别要重视农村地区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学生接送车辆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学期,仪征市在部分乡镇进行了“公交校车”试点,为当地学生提供交通服务。

镇村公交车“***”校车
    2月22日16:05,仪征新城中心小学的放学***响起。随着任课老师的一声“同学们,再见!”,学生们纷纷收拾书包走出教室,来到学校门口附近的小礼堂,这里已经变成了镇村公交的学生候车室,需要乘车回家的学生都在此安静地等候。
    16:10,一名手举“7号车”引导牌的学生率先走出候车室,在引导牌引导下,乘车的同学井然有序,队伍旁边是学校老师兼任的“随车照管员”。
    停在校园内的8辆公交车早已整装待发,8名司机微笑着分别站在每辆车的门口,引导学生们上车,车顶的警示灯以及车头上方的LED屏滚动着的字幕——“学生接送车,注意避让”,都标志着这8辆公交车的“特殊身份”。
    “以前坐的虽然是小汽车,但是一点都没有这个舒服,小小的车厢里挤满了同学。现在这个汽车非常宽敞,座位软软的,透过明亮的窗户还能看到外面的风景。”新城中心小学四(3)班夏琛玥说这话的时候,高兴地在座位上蹦了两下,以证明座位的柔软性。
    “过去都是妈妈接送上下学,每次妈妈都赶来赶去的,很辛苦。现在可好了,每天上下学都有老师护送,按时按点,既不耽误妈妈上班时间,放学回来还能抓紧写家庭作业。”该校五(2)班学生余璇非常懂事地告诉记者。
    “以前学生上下学,不少学生会合乘‘面的’,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今年开学,仪征市政府实施惠民工程,由镇村公交承担学生上下学接送任务,因为车况好、驾驶员素质高,又有专门管护人员,学生家长拍手欢迎。”仪征新城中心小学施华康校长告诉记者,学生每学期只花400元就能坐上宽敞舒适的“公交校车”。
    “以前每学期要交‘面的’司机1200元,太贵了。现在只要三分之一的钱,我们家长打心底里感到高兴,关键是安全。”在仪征新城镇桃坞村接孩子的家长宋女士告诉记者。
    16:20,记者和同学们一起乘坐的3号公交车驶出校门,先是穿过人流密集的集镇,然后驶上了乡间公路,仪表盘上显示的车速均保持在每小时30公里左右,车辆行驶过程中相当平稳。
    在距离新城中心小学近5公里的姜庄站点,年过六旬的李奶奶从“随车照管员”童华燕老师手中接过小孙子,她欣慰地告诉记者,过去为了接送小孙子上下学,每天早上6点半就得蹬着三轮车往学校赶,下午三点又得蹬着三轮车把孩子接回来。“年后开学就遇到了雨雪天气,好在有公交车接送孩子上下学,不然又要淋一身雨了。”
    “与普通公交相比,这辆定制公交不仅进行了车体加固,还加设了警示灯、摄像头等多个安全装置。公司通过实时监控系统查看车辆的行驶速度,确保车速在40公里/小时以下。另外,我们每次上车都要填写工作日志,其中包括对车况的检查等等。”3号车司机蒋栋拥有30年驾龄,他告诉记者,“公交校车”驾驶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老驾驶员,上岗前都经过了层层选拔和考试,“考试比考驾照还要难”。

“财政兜底”确保城乡全覆盖
    仪征首批投入使用的“公交校车”共20辆,政府共投入400多万元。其中14辆在新城、新集两个乡镇先行试点,为家校距离2公里以上的学生优先提供上下学交通服务。
    “一辆车最多只能乘坐17名学生和1名随车照管老师,这是以校车的乘坐人数标准来要求公交车,但成本也随之加大。” 施华康校长告诉记者,农村部分道路狭窄到只能容许一辆车通行,基于学生安全考虑,在乘坐人数上只能牺牲掉一些经济利益。
    据了解,去年12月,仪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公交接送为主,校车接送为辅”的总体思路,并逐步在仪征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至2015年底实现全覆盖。
    为了做好“公交校车”的运行,仪征市专门成立了“仪征市汇通公交客运有限公司”,除了承担镇村公交职责外,增加了为学生上下学提供服务的职能,即: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增加班次、就近停靠、提供集中服务。
    “资金缺额部分由仪征市财政兜底。”仪征市教育局安保科顾一军科长介绍,乘坐公交的学生只需购买年票,每年800元,分两学期收取。根据统计,仅是新城、新集两镇需要乘坐“公交校车”的学生就达到523人,但对学生的收费远远不够车辆的购置、维护、人员工资等费用。
    “公司亏损在所难免,好在有政府的财政支撑,将有力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汇通公交客运有限公司经理王志云介绍,交通部门还根据学生的分布情况,重新规划了公交线路。不仅如此,政府还投入资金对学生接送车辆通行道路进行了提档升级,将原道路只有3.5米拓宽至5.5—6米,并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

【“公交校车”的探索之路】
   
    “公交校车”利用城市公交资源,相比单独成立专业的校车运营公司,大大减少了资金投入。目前,我市已经在积极探索“公交校车”接送学生这一模式。

市区已完成学生乘车信息采集
    “在市区,为了尽快实现利用城市公交解决学生上下学问题,市教育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方案,拟推行网格化管理。”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杨广斌告诉记者,利用城市公交解决学生上下学需求,一方面能有效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另一方面环保出行,减少空气污染。目前,扬州树人学校已率先进行试点操作,利用城市公交解决了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600多名学生,以及九龙湖校区2000名学生的上下学问题。
    “以前一到学生上下学时间,很多家长开着私家车接送孩子,汶河南路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还有几名湾头的学生更辛苦,天不亮就得出来,父母将他们送到文昌苑公交站,学生再转几趟车才能赶到学校。现在我们有专线公交车在文昌苑站台接他们,每趟两元钱就能到达南门街校区。”树人学校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姜亚芹介绍,去年12月2日,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开始试行“公交车服务学生上下学”,这是在九龙湖校区经验基础上的又一次尝试。既缓解了文昌商圈交通压力,也减轻了学生家长接送的负担。
    据姜亚芹介绍,树人学校首先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来了解南门街校区家长和学生对开通公交专线的意见和建议,初步掌握了他们乘坐公交专线的态度和意向。在得到大部分家长和学生支持的基础上,学校设计表格收集信息,统计乘车人数,具体到每位学生的居住地、附近公交站台、家校距离、意向乘车双程或者单程等信息。然后,学校又将统计结果反馈给公交公司,由公交公司根据学生的信息表设计公交专线的路径、站点、运行时间、价格测算、车辆安排等工作。
    而在整个市区层面上,市教育局安保处副处长吴晓峰介绍,已于2012年、2013年分两次完成了对市区近10万中小学生交通信息采集工作。
    “信息采集卡上看不仅包括学生的姓名、年级、学校、性别、出生年月等基本信息,也包括了吃住地址、所在社区、所属小区、上下学交通方式、离家最近的公交站台、离校最近的公交站台、到校时间等详细信息。”吴晓峰表示,所有学生信息采集完毕之后,教育部门将通过读卡机,对每一张信息卡进行批量读卡,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市区学生交通信息数据库。这一数据库将对公交站点的设置、运营时间、公交线路安排等给出科学的数据参考。
确保学生乘车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每天直到把最后一名学生从车上送到家长手中,才能放心舒一口气。”仪征新城中心小学“随车照管员”童华燕老师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学生能安全到家,乡镇在每个站点都安排了一名“站点负责人”,如果车到站点时没有见到负责人,学生就不能下车,如果回程时依然没有看到负责人,公交车就必须将学生带回学校,等待家长来接。
    “家长们都轻松了,但是学校责任变大了,老师们普遍反映压力大增。”新城中心小学施华康校长告诉记者,为了破解学生上下学路上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乡镇聘请了学校现任老师作为学生的“随车照管员”,聘请一些接孩子的家长作为“站点负责人”,还积极尝试请沿线商店的老板充当临时看护员。
    施华康表示,“未来,我们更希望这些站点负责人或者看护员都能与政府签订正式的聘用协议,这样才能在制度上保障学生上下学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在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附近的汶河南路上,每天学生上下学都整齐地排列着数量公交车。记者观察发现,在上下学时,乘坐公交专线的学生从学校排好队,有条不紊。
    “学校老师和青年志愿者会在早、晚公交专线的客车到达和离开时,维护交通秩序,护送排队学生有序上下车。为了减少学生过马路的风险,公交专线不管是接还是送都严格遵照靠汶河南路东侧停靠上车的原则,宁愿车绕,也不人绕。”姜亚芹告诉记者,交警部门还特地在路面上划定了停车区域,杜绝了其它车辆的占道停靠,并且在上下学高峰,派出了辅警,维持现场的交通秩序。另外,由于乘坐人数采用的是公交车标准,所以平时也会加大对学生文明乘车的教育,避免学生因争抢座位而引发矛盾。
    “学校2800多名学生,有2000名选择了乘坐公交专线上下学。目前开通的13条线路,33辆公交车已经覆盖至仪征和江都部分区域。由于九龙湖校区距离市区较远,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延误晚放学时间,学校会向这部分学生家长统一发送短信,建议家长到车站接孩子。”树人学校九龙湖校区校长办公室主任朱云峰表示,尽量避免意外发生在“最后一公里”。
    “我打算在下次的部门联席会议上提出,为孩子们乘坐镇村公交车购买保险的问题。”由于目前“校方责任险”只承保学生在校意外伤害情况,施华康校长认为,购买乘车的意外伤害险可以更大限度地保障孩子们的回家路。

利用“公交校车”服务更多群体
    “公交校车”有效利用公交车服务学生上下学,合理安排得当,“公交校车”还能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
    “幼儿园早晨上学时间晚于小学,公交车可以先去接小学生,其后再去接幼儿园的孩子上学。”施华康校长告诉记者,甚至有人提出,由于中学生住校的很多,还可以让公交车在周五和周日专门接送回家及返校的学生,这样一来,镇村公交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
    “目前20辆镇村公交中有6辆车承担镇村公交功能,其他14辆车在接送时间外则停放在学校里。”汇通公交客运有限公司王志云经理表示,未来镇村公交的功能肯定要放大,作为镇村公交,公司也会尽量承接一些业务,以降低养护成本,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车辆效益。
    树人学校九龙湖校区的经验是利用部分公交回场车,专线负责学生上下学,一方面错开上下班高峰期,另一方面也是对公交车资源更好地利用。姜亚芹则提议,将来公交车在接送树人学校学生的同时,也可在各个站点带上其他学校的学生。比如在来校途中设立扬中站、新华站等等,将整个扬州的资源整合起来更好。
    扬州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曹江宏表示,作为民生工程,利用公交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尽管目前从效益角度来说略微亏损,但仍会量力而行。待试点成熟后,会进一步拓展线路,服务于更多有需要的学生群体。
    

   

Tags:交公校车 仪征 新集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佟丽娅:与你“佟”行是一种淡淡.. 下一篇【生活·说戏】《魔幻手机2》越不..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