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收藏]石头上的“鲤鱼跳龙门”
2014-06-05 16:47:01 来源: 作者: 【
导读:扬州文风昌盛,自古就是天下学子文士向往的地方,至今仍散落着不少科举文化的文物遗存。

    扬州文风昌盛,自古就是天下学子文士向往的地方,至今仍散落着不少科举文化的文物遗存。

    这是一块“鱼化龙”的白石浮雕,也就是民间常说的“鲤鱼跳龙门”。浮雕长67厘米,高23厘米。画面左面是一条挣破波涛、昂头直上的大鲤鱼;右边一蛟龙浮海,龙首探出,伸缩自如,神气活现。鱼身缠绕水浪,波涛涌起,而龙身周围则是祥云环绕。寓意鱼跃龙门,青云直上。

    古代早有鱼化龙的说法,鲤鱼喜欢跳水,有时能跳出水面一米以上,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山西省河津市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今文昌阁到西门街小学一带,是明清时扬州的“教育区”。西门街小学当时为江都县学,四望亭即“魁星阁”,魁星就是文曲星,也是县学的一部分。县学前身是孔庙,供奉孔子的大殿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尚存。县学是“秀才”读书的公办学校,秀才再升一等就是举人了。原县学大门前从南到北依次立有三座石牌坊,行人从它下面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而这些牌坊上一般雕刻的无外乎“鱼化龙”“魁星点斗”“二甲传胪”“连中三元”等题材,寓意学子只要一心向学,就可脱胎换骨,飞黄腾达,从一条普通的鱼变成天之骄子、人中龙凤。

    记者在扬州还见过类似题材的白石浮雕,不知这块高浮雕“鲤鱼跳龙门”图,是否就是文脉之地扬州那诸多座牌坊的遗物。  
 
【藏趣】

魁星点斗,中榜得魁

    德化窑是我国南方著名窑场之一,以生产白瓷著称于世,历代作品中,属明代的“象牙白”最美,“象牙白”作品中,要属瓷塑人物最精。

    吴仁敬、辛安潮著《中国陶瓷史》叙述:“白建似定窑,无开片,质若乳白之滑腻,宛若象牙,光色如绢,釉水莹厚,以善制佛像著名,如如来、弥陀、***、菩提、达摩等,皆精品也。明季自宁波流入日本,日本商人,至不惜以万金购之,足见其精美矣”。

    明清德化窑瓷塑人物,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非凡的艺术魅力,形象传神,衣纹简练、线条流畅,精品背后往往还印有“何朝宗”阴文葫芦形标记。

    近日在沪上友人处,偶然欣赏了他收藏的一尊明末清初德化窑魁星点斗瓷塑,实为少见。魁星塑像头部像鬼,一手捧墨,一手执笔,意寓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一脚向后翘起踢斗,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执笔,意寓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单足站立在鳌头之上,意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据说钟馗是主管人们科考命运的文曲星,他手里拿了一支笔,专门点考试中榜者的姓名。所以自古文人们都拜请钟馗,人们说:“拜请钟馗,中榜得魁”!人们纷纷到钟馗故里拜请钟馗,还在全国各地建有魁星楼,将钟馗的像供奉其中,以便于就近祭拜。魁星原指北斗星。《史记》曰:“魁,斗第一星也”。读书人信奉魁星的风俗,早在宋代就有,明清尤甚。尤其是文房用品,流行描绘这类题材。十年寒窗苦,表达了古代仕子期待命运的眷顾,能够金榜题名、为国效力的美好愿望。 
 
【家有一宝】

“二甲传胪”: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

    或许是为了迎合读书人的愿望,明清时期的瓷器出现了许多有关科举中第的吉祥纹饰,特别是在清代中晚期达到顶峰,有神话人物图,有寓意人物图,还有用动植物来隐喻的图案等等,这些纹样又多见于文房用器上,深得读书人的青睐。笔者藏有几件清代瓷笔筒,上面的纹饰展现的正是这些题材。

    笔者藏粉彩“二甲传胪”纹帽桶,高28厘米,口径12厘米,上下青花沟边锁口,底有“大清同治年制”篆书印章红款。两只鸭子与芦苇,构成科举时代吉祥画题,所谓“二甲传胪”。鸭与甲同音,以喻科甲之甲;芦与胪同音,指传胪。胪,传告。殿试是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排名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现存明代状元卷,万历皇帝朱批:“第一甲第一名”。明代时二甲、三甲的第一名称为传胪,清代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皇帝至殿揭晓,礼官唱名,殿门内侍卫重复,传于阶下,卫士高声传呼——何等的动人心魄,这仪式也称为传胪。

    二甲传胪为何不是三甲?揭晓唱名是三甲,吉祥画避开第三甲,只因“同进士出身”那个“同”,仿佛打了折扣。更具吸引力,是“进士及第”第一甲,“进士出身”第二甲。读书人寒窗苦读,一旦金榜题名,意味着从此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古人常用“鲤鱼跃龙门”、“鱼化龙”作此比喻。这对粉彩“二甲传胪”图帽筒,用洒脱的画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鸭子得意的神情,意喻金榜题名。胎质细腻,色彩淡雅。尤其是采用浅绛皴擦的方式表达,效果非常独特;用大片留白表现水浪,显得大气写意。画面上两只鸭子,一麻色一黑色,翘首摆尾,神情自在得意,似乎已高中,其装模作样、神气活现的样子甚是可爱。正直高考来临之际,谨借这对帽筒,表达笔者对高考学子金榜题名的良好祝愿。
 
【藏家与藏品】

科考花钱多吉祥

    “魁星点斗,独占鰲头”是旧时人们对高中状元考生的美誉。长期以来魁星被古人附会成天庭主管文运之神。自隋唐至清1000多年科举兴盛,魁星既被人们尊称为文运之神,总免不了为他立神像供奉,从此貌似狰狞鬼形神像长期以来为学子们奉为神灵顶礼膜拜。

    我藏有此造型的清代镂空浮雕鎏金银牌,此牌长6厘米、宽4.2厘米、重仅8.6克,银牌鎏金层斑驳,但银质尚纯。银牌以祥云、蝙蝠为纹,内镂空,高浮雕魁星右脚向前奔挪着地,似为“魁”字鬼旁下一撇,其左脚向上跷起,如“魁”字下一弯钩,在跷起的左脚掌后,银匠巧妙饰一环曲衣饰纹,托起一只银斗直达魁星左上角,观其全图实似字形“魁”字。再看那魁星笑逐颜开,全无神鬼凶悍之气,右手高举朱砂笔作落笔圈点状,左手抓握硕大元宝于腹前。落笔圈点隐喻文章优秀已高中,左手抓银元宝于腹喻为财运当前。细想古人对主宰文昌的魁星造型真是煞费苦心。不过这造型也许满足了古代学子、应试考生渴望金榜题名、企求荣华富贵的心理。

    从古至今历朝千万考生冲刺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中状元,中状元者凤毛麟角,但“状元及第”的美好期望却以实物艺术形态描绘在民间中代代流传。

    我收藏的一面状元及第高浮雕镏金银饰,状元府前左右侍立两个报喜官差,左官差(似为宫廷太监)手拿佛尘,右官差手捧喜报卑恭屈膝,脸上堆满媚笑。穿戴着明朝官服的新科状元喜上眉梢似跨马夸官游街归来,你看他官帽斜仰,一手扶玉带,一手作飞舞状,一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神态。状元乘的马似乎也被感染成笑意盈盈,祥云在马腿下环绕,马蹄在云中踏着鼓点,一幅马颠人狂、春风得意、平步青云一步登天状元图跃然而出。

    花钱中“状元及第”“连中三元”则是旧时最喜用的吉语,当今文昌阁东面的文昌中路就是由原三元巷拓建而成的。明代曾在此巷口建立宋代扬州籍三位状元的牌坊,他们是宋真宗时状元吕溱,宋徽宗时状元王昴,高宗时状元李易。旧时扬州人娶亲常抬花轿经三元巷,以图“连中三元”的吉利。

    中状元进入仕途后,人们不免又勾勒出“一品当朝”的美梦。尽管理想非常美好但大多数人的美梦会落空,于是“平安吉庆”“喜上眉梢”“必定如意”(图案中用梅枝、喜鹊、毛笔、银锭来寓意)“福寿双全”“五子登科”此类花钱更受人们青睐。


Tags:收藏物语 扬州 鱼化龙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明星]郑爽:请原谅我不会说谎 .. 下一篇[旅游]梦里乌镇,似水年华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