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特别报道] 让阳光温暖每个残疾人
2014-11-28 09:25:35 来源: 作者: 【
导读: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残疾人究竟最需要什么?

【残疾人也有春天】
 
爱心老爸
脑瘫女儿的圆梦大使
   
    刘大年,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同事和学生都亲切地称他为“爱心老爸”,刘大年有一个24岁的女儿凌子,虽然凌子患有脑瘫,但在刘大年的悉心照料和陪伴下,却有着许多爱好——旅游、唱歌、骑车……

争分夺秒的生活
    11月21日,周五。上午的课一结束,刘大年便匆匆忙忙往家赶。刚到门口,妻子吕娟默契地从家里出来,赶去单位上班。“凌子没有任何自理能力,24小时不能离人。”24岁的凌子有着一米六的身高,却只有5、6岁儿童的智商,就连上厕所这样的事情,也都要父母帮忙。“照顾她一点都不能大意。”有一次,凌子上完洗手间,刘大年有事赶着出门,便交代女儿到凳子上坐着,结果回来的时候,女儿还是站在洗手间门口一动不动。实在赶不及的时候,妻子吕娟只能把凌子带到单位去上班。20多年来,对于这种“争分夺秒”的生活,刘大年和妻子早已习惯。
    照顾凌子占用了刘大年很多时间。对于工作,刘大年颇有些内疚。“科研没有做好,总觉得愧对学校。”二十多年来,刘大年唯一坚持的,便是把讲台站好,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也没有欠过学生一堂课。
    为了锻炼凌子,刘大年曾托人让她读过三年小学。“老师要求,家长必须陪读。”然而,自己和妻子都有工作,这怎么办?为了不影响工作,刘大年在自己的自行车龙头上安装了一块木板,从此,陪读的时间变成了他备课、批改作业、甚至写论文的时间。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摩托车换成了房车,刘大年的“移动办公桌”也成为校园里流动的风景。

“我想带你到处去飞翔”
    “凌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看外面的世界。”刘大年告诉记者,第一次带女儿出去游玩之后,他和妻子惊讶地发现,女儿爱与陌生人交流了,后来他们就不断带着她出门。2012年,刘大年卖掉了小轿车,买了一辆11个座位的小型客车,并改造成房车。山东、新疆、***、海南、浙江、陕西……用这辆房车,刘大年和妻子带着凌子已经走过了4万多公里的旅程。
    2014年6月,刘大年被评为“中国房车文化传播大使”,并代表中国房车用户于8月赴德国参加交流活动。“我一直想带凌子去国外看看。”刘大年夫妇拿出了家里的积蓄,带着女儿进行了一场德国之旅。从德国回来之后,凌子很长一段时间都沉静在这场旅行的余味里,隔三差五地便会回味一番,然后说“还想再去,还想再去”。“我想带你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这是刘大年最大的愿望。

无法诉说的悲伤
    作为残疾孩子的父亲,刘大年有太多的苦在心里。“像凌子这样的孩子,是需要有人陪伴和引导的。”刘大年也曾考虑过社会上的托养机构。然而,一圈走访下来,刘大年最终还是放弃了,公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几乎没有,民办的规模小,服务单一,人员紧缺,管理混乱,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托养需求。“不少托养机构甚至男女混住,像凌子这样的女孩子,是没有防备能力的,而一些男性残疾人,恰恰又是没有控制能力的。”
    “重残独子”老人其实比“失独”的老人更惨。52岁的刘大年,华发早已爬上他的鬓角。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心思也越来越沉。“年纪大了,没有人照顾我们也就算了,以后谁又来照顾她呢?”有的悲伤只能放在心里,刘大年的心愿很简单——希望女儿的每一天过得开心就好。


自强自立
能人李兆国
   
    李兆国是一名残疾人,但他却有很多职务:村民小组长、西湖镇残联专职委员、感恩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扬州市肢残人协会主席;也有着很多荣誉:不仅入围“中国好人榜”、“扬州好人榜”,还当选为江苏省优秀志愿者、扬州市优秀志愿者。

自强不息 艰苦创业
    李兆国是西湖镇的“名人”,“小国子哦,虽然只有一只手有手指头,但比两只手都齐全的人还‘凶’呢!”。
    30年前,李兆国在村办的木器厂里当会计。守着“闲差”过一辈子,李兆国有些不甘心。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李兆国决定学门手艺——修汽车。“修汽车不仅是力气活儿,更是技术活儿,你这一只手,哪行啊!”尽管拜师的路上接连受挫,李兆国却不灰心,在他的软磨硬泡下,终于顺利拜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别人一年能学会的,李兆国花了2年半的时间,终于满师了。2002年,李兆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修理铺,精湛的技术,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残疾人首要自己要‘自尊’,这样其他人才会尊重你。”在李兆国的理解中,“自尊”首要就是要能自食其力、自强自立。
    2010年,汽车修理铺***,李兆国开始涉足生态农业,办起了自己的“兆国养殖场”,养殖猪、鸡、鸭、鹅、鱼,并利用家禽家畜的粪肥做原料种植葡萄,实现农业经济的绿色环保。2011年,李兆国的养殖场被评为“扬州市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

热心帮扶 共同致富
    “残疾人的生活圈子很小,不少残疾人心理上很自卑,生活很贫困。”在生活中,李兆国经常会看到一些闷闷不乐的残疾人,他们不愿意与其他人打交道,也害怕被嘲笑和歧视。2010年4月,李兆国发起成立了“扬州市残疾人感恩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去敬老院为看望老人,为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募集资金,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赠送电动轮椅车,走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残疾人中间去,现身说法,引导他们走出自卑,重拾希望……
    老魏原来是一名电工,工作时不慎从电线杆上摔下来,高位截肢。瘫在家里的老魏想找点事做,“我那时一没钱,二没技术。”对老魏来说,仅仅靠自己太难了。“李主席知道后,四处帮我张罗,帮我向政府申请帮扶资金,自己还借了2万元给我,帮我砌房子建鸽舍,鸽子出笼后还帮我找路子销鸽子。”老魏尊敬地称呼李兆国为“李主席”,在他的帮助下,老魏的鸽子由20对扩大到1000对,并获得了“残疾人自主创业之星”的荣誉称号。
    “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的生活会很艰苦。”如今,老魏的鸽舍一年毛收入能达到十二、三万,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在李兆国的影响下,老魏也加入李兆国带领残疾人一起致富的队伍,向10多名残疾人无偿传授养鸽技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希望更多的残疾人能自强不息,好好生活。”李兆国先后帮助近20位残疾人成功就业、创业。每天,50出头的李兆国都风风火火地骑着电动车,走乡串户,帮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跑腿、写申请,***证明材料,发放残疾人补助金,为残疾人找工作,解决各种难题……


【残疾人需要更多阳光】

残疾人托养机构缺失
    “我们夫妻都是教师,时间上还算有保证。”凌子是不幸的,生下来就是脑瘫;却又是幸运的,有能陪伴她左右的父母。然而,对大多数残疾人家庭来说,仅靠家庭的力量来照顾,远远不够。
    11月20日,邗江区残疾人康复中心,8岁的妞妞在教室里又开始敲打自己的头,老师握着她的手努力想让她平静下来,却被一次又一次挣脱。“妞妞属于基因突变,发育迟缓,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康复医师祝一鸣告诉记者,几年来,每个周一到周五,妞妞的奶奶都雷打不动地带着他们来“上课”。
    邗江区康复中心有十多名这样的孩子。“康复中心只向0—6周岁的残疾孩子开放,妞妞虚8岁,勉强还算符合条件,以后怎么办呢?”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孩子的去留也成为一个难题。“我们打听过,像妞妞这样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几乎没有托养机构愿意收留。”妞妞奶奶很是失望。
    “对于残疾人托养,目前市区只有两家民办的机构:阳光安养中心和扬州爱心阳光庇护中心。”市残联教就处处长胡宝忠介绍,目前残疾人都以居家照顾为主,“在宝应县、江都区,已经开始对7-14岁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试点工作,市区也将拓宽救助面。”

融入社会才是最好的去处
    位于凤凰桥街8号的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远离闹市,这里有一群特殊的学生,多为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或语言障碍。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校里80%以上的学生都是寄宿,他们像是一个被隔离的群体。“每到‘助残日’或逢年过节的,一些来关怀孩子们的企业和人就应接不暇,而在平时,这群孩子却无人问津。”校长邵宝兴认为,对残疾人的关怀应该如涓涓细流,细水长流。
    “残疾人其实都有着强烈的与外界交流的欲望,哪怕是小范围的社会交流。”邗江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医师张悦告诉记者。“对残疾人而言,不仅仅是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李兆国认为,只有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交流,才能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事实上,对残疾人来说,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这种关怀不仅仅是帮助,更是一种自发的理解、尊共、公平和关爱。”德国之旅,让刘大年印象深刻,无论他带着女儿走到哪里,都有人主动过来帮忙、服务。
    残疾人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正常人需要的,我们也需要;正常人拥有的,也是我们追求的。”采访中,不少残疾人都表示,希望能像正常人一样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正常地学习、工作、生活。未来,如何给予残疾人更多、更好、更贴心的关爱,依旧任重道远。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调查] 20年没能拿到的房产证.. 下一篇[法制故事]“影子飞贼”现形记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