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新闻动态

TOP

母亲的顶针
2018-12-18 15:43:13 来源: 作者: 【
导读:母亲的针线匾里有只黄灿灿的顶针,自从母亲4年前去世后,再没人动过它,可它依然那样光亮,那样安然。母亲这只顶针用了多少年,我说不清楚,但我从小就见母亲把它带在手指上,忙做针线。一年又一年,它陪伴母亲度过了缝缝补补的岁月。母亲心灵手巧,她做出的女红在家..

母亲的针线匾里有只黄灿灿的顶针,自从母亲4年前去世后,再没人动过它,可它依然那样光亮,那样安然。母亲这只顶针用了多少年,我说不清楚,但我从小就见母亲把它带在手指上,忙做针线。一年又一年,它陪伴母亲度过了缝缝补补的岁月。
母亲心灵手巧,她做出的女红在家乡是数一数二的。小时候生活在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买布也要有布票。一个人一年只有一丈六尺布的计划。那年头,孩子穿新衣很不容易,村里各家各户都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眼睛一睁忙到点灯的母亲稍有空闲,就戴上顶针缝补起来,针脚既细密又匀称。那时我们衣服虽然补丁摞补丁,但都洗得干干净净,穿在身上舒舒服服,自小到大从未受过冻。
小时候,家里老老少少全穿布鞋,皮鞋要城里的百货公司才能见到,连村干部也买不起。母亲一年至少得钉七八双鞋底,赶在过年前,为大人小孩每人做双新鞋。
母亲钉鞋底主要在夜晚,特别是冬夜。等全家人吃过晚饭,家务全做好了,母亲就开始钉鞋底了。这时,母亲从针线匾里拿出顶针,套在手指上,左手擎着厚厚的鞋底,右手拇指和食指紧捏鞋底针,等针扎进鞋底,用顶针对着针鼻子用力朝前一顶,针尖便穿了过去,接着再捏住针头用劲向外一拽,针儿便带着鞋底线穿过鞋底。有时遇到针儿发涩,母亲会把针快速地在头发上连擦几下,再钉下一针。如果实在太涩,顶针也顶不过去,干脆用镊子把针头拽出来。就这样一针接一针,一直钉到深夜。
儿时的冬天比如今冷得多,那时没有家庭作业,孩子们吃过晚饭就钻被窝。有一天,天特别冷,村前大河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冰上可以走人。这天夜里,我躺在暖和和的被窝里,被大风拍打门窗,发出劈劈拍拍声响惊醒了。睁眼一看,母亲还在钉鞋底。刺骨的寒风钻过门窗缝隙,吹得灯光不停摇晃,昏暗灯光下,母亲的头猛地一磕,锋利的针尖扎破了手指,殷红的鲜血从母亲的指尖冒了出来。我“呀”的一声惊叫起来。母亲用牙轻轻咬住针眼出血处,擦净手指上的血,替我压好被头,细声对我说:“乖孩子,叫什么?天冷别着凉,快睡吧!”像没事一般又继续钉了下去。
成年累月的操劳,母亲一天天衰老,而我们这些孩子则一天天长大,先后参加工作,家里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渐渐地衣服都到服装店去买现成的,皮鞋、凉鞋、拖鞋……一应俱全,当年缝缝补补、钉鞋底做布鞋的事儿完全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母亲的顶针依然没闲着,家里人衣服上的纽扣掉下来,线头散下来,母亲见了,总会抢过来,带上老花眼镜,套上顶针,把掉下的纽扣钉好,散的线头理好缝牢。82岁那年,她还将袖口磨破的女衫,改缝成短袖衫。只要能穿的衣服,她都舍不得扔掉。
如今母亲虽然离开我们而去,但陪伴她的顶针仍然发光,顶针里有母亲的节俭勤劳,有母亲对全家人的爱,时间越久远,母亲的这份爱便越醇厚,越深沉,越令人念记。
 
撰 稿 人:程广德                   联系电话:0514-84666526
单    位:高邮市公路管理站         手    机:15189895528  
联系地址:高邮市文游中路218号     邮    编:225600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江都公路: 雪天联合电台暖心提示.. 下一篇省厅公路局来邮检查指导 “四好..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