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城扬州网 -> 看点 -> 苏北医院

TOP

“机器人”辅助下, 偏瘫老人可下床行走
2023-04-12 10:31:00 来源: 作者: 【
导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事故伤残群体的康复需求巨大,近日,苏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在扬州地区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性地针对重症患者、甚至是昏迷患者的早期体位转换、直立、乃至步行进行训练,重塑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事故伤残群体的康复需求巨大,近日,苏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在扬州地区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性地针对重症患者、甚至是昏迷患者的早期***转换、直立、乃至步行进行训练,重塑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image.png

年初,73岁的张女士(化名)在田间干农活时,突然起身,肢体明显无力,瘫倒在地上,家人见状紧急将她送往苏北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经检查,张女士为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随后,医院为其手术,在对症治疗后,终于转危为安。虽然命救回来了,但因突发脑出血,张女士术后留下了后遗症,需要康复训练。

“刚开始入院的时候是一个长期卧床的状态,不利于她通气的恢复”,苏北人民医院北区医院康复科技师陈琮仁介绍,张女士术后主要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呼吸功能的下降,另一个就是肢体功能问题,右侧肢体遗留下偏瘫障碍,不能自主行动。

4月12日(3).png

过去这样的患者,需要康复师人为进行康复训练,周期长,且效果不明显。为此,苏北人民医院北区医院康复科决定利用机器人进行辅助训练。“经过两个月的训练,气道顺利进行了封闭,血氧含量在运动过程中能保持95以上,心率平稳,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体征”,陈琮仁告诉记者,目前,张女士已能够自主呼吸,头部正常直立,四肢、躯干的伸展明显改善。

4月12日(5).png

“各种重症患者,比如脑出血、脑梗死、重症肺炎、长期卧床及神经衰弱的病人,都可以通过康复机器人实现早期的下床活动,尽快改变长期卧床状态的”苏北人民医院北区医院主治医师全逸峰表示,由于重症患者大部分都会进行气管切开,将康复训练前移,有利于患者后期较快地完成封管,从而更快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据了解,外骨骼技术的康复机器人,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将康复患者完全支撑起来,并根据患者的身高、腿长等不同情况,它还可以调节外骨骼关节的长度,从而适应患者的体型。它既可以用于早期康复患者的站立训练,也可以用于步行功能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康复患者行走,而且还能让康复患者感到真实的触地感,从而逐步增加训练强度,起到康复训练的作用。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立足“小窗口” 做优“大服务”—.. 下一篇83岁老人突发主动脉夹层,绿色通..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