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城扬州网 -> 看点 -> 苏北医院

TOP

从医廿五年,初心不改
2020-01-04 09:34:24 来源: 作者: 【
导读: 做一个被社会、被患者需要的人,始终是施学强主任做人做事的准则。从医二十五年,他积极引进新技术,减少患者的痛苦;他参与汶川大地震救援工作,义无反顾;他从神经外科来到新组建的创伤中心,为创伤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贯穿其中的,是他不变的初心:为患者服..

做一个被社会、被患者需要的人,始终是施学强主任做人做事的准则。从医二十五年,他积极引进新技术,减少患者的痛苦;他参与汶川大地震救援工作,义无反顾;他从神经外科来到新组建的创伤中心,为创伤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贯穿其中的,是他不变的初心:为患者服务。

 

 


当机立断,脑疝患者得救

 


今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19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指出要继续优化急诊急救服务,力争到2020年,各地逐步建立起基于“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实现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快速、高效、高质量。

 

“五大中心”,是指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苏北人民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五大中心的创建工作,束余声院长多次组织召开五大中心建设推进会,提升医院综合救治能力。自2017年中心创建以来,2018年10月,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被确定为江苏省区域救治中心,2019年12月,“五大中心”被确定为江苏省省级救治中心。

 

 

创伤中心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苏北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以多发伤和危重创伤抢救为特色。多发伤和危重创伤抢救非常复杂,如果伴有颅脑损伤,则病情更加危重,也更加复杂。对于此类疾病的诊疗,中心施学强主任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

 

近日,创伤中心收治了一位来自兴化的患者,患者在摘扁豆时不慎从两米多的高处坠落,造成多处骨折。患者送往当地医院救治时,神志尚清楚,但颅脑损伤造成的病情发展十分迅速,一天后,患者出现间歇性意识模糊,家人将他送往苏北人民医院抢救。来到创伤中心时,患者已经昏迷,两只瞳孔大小不一,出现脑疝症状。施学强主任立即为患者作检查,诊断为右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枕骨骨折,胸椎骨折,十二肋骨折,以及肺挫伤。神经外科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施学强,这一长串的诊断中,颅脑损伤的威胁最大,治疗也最迫切,于是他当机立断,一边与病人家属沟通,一边准备手术。由于处理得当,更由于抓住了抢救的最佳时机,患者手术进行得很成功,术后第二天,患者的意识逐渐恢复,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正在进行后续的治疗。

 

目前,各地各医院在“五大中心”的建设中,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兼及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这是苏北人民医院创伤中心的特色。中心组建之初,从上述科室抽调高年资医生,充实力量,施学强从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神经外科,来到了创伤中心。

 

 

 


跟时间赛跑的创伤中心

 


同样是颅脑损伤的治疗,在创伤中心和在神经外科,需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这是施学强来到创伤中心之后的深切体会。

 

比如在神经外科,如果病人出现创伤,通常会首先考虑止血。但在创伤中心,病人如果出现骨折,很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需要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凝结。止血与抗凝之间,如何找到平衡?在神经外科,如果病人伴有创伤,通常会先考虑进行颅脑手术,但这有没有可能造成病人骨折治疗的延误?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最终都会引起思维方式的转变。

 

 

这种转变,要求施学强以及创伤中心所有的医务工作者以病人的利益为重,将病人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量。前段时间,创伤中心接诊了一位在车祸中受伤的患者。患者骨盆骨折,造成盆腔大出血,还合并颅脑外伤、胸部外伤。创伤中心立即将患者送至介入手术室,做了介入栓塞,将患者由于骨折造成的血管破裂出现的出血止住,然后送至重症病房,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再进行其它后续的治疗。

 

因为以病人的利益为中心,创伤中心建立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诊手术、危重病监护、急诊科病房等“五位一体”的急救体系。创伤中心的患者往往病情十分危急,争分夺秒,才能将抢救成功的希望放到最大。为此,创伤中心与120急救中心共建信息平台,120急救中心在接到电话时,就将病人的情况在平台发布,创伤中心迅速反应,针对病人情况作准备,为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

 

今年有一例来自江都的病人,不慎被墙砸伤,伤势严重,在送医途中,已经出现心跳和呼吸停止,在救护车上就做了心肺复苏。得知这一消息,创伤中心立即反应,做好了一切准备。救护车到达苏北人民医院时,病人的心跳已经很微弱,来了之后,立即做插管,并且做床边FAST B超,迅速诊断,该病人主要问题是下肢毁损伤导致下肢股动脉损伤,为病人做了按压之后,立即做好手术准备,包括配血止血在内。病人从到达医院,到送入手术室,全过程只用了15分钟。

 

 

 

从医25年,初心不改

 


1994年,施学强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进入苏北人民医院,一干就是25年。四分之一个世纪,对于一份工作来说,已经不算短。工作经历“简单”的背后,是他的执着与专一。回顾当初选择临床医学专业的初心,施学强说,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做一个被社会、被他人需要的人,医生,就是这样的职业。

 

2001年,施学强在扬州地区率先开展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以往需要在患者的颅骨上钻一个一厘米左右的洞,再插管引流,开展该技术后,只需要插入一根直径2.5毫米左右的针,就可以引流。患者头上没有伤口,恢复也更快,该技术在扬州各大医院得到迅速推广。开展这项技术最直接的动机非常简单,在诊疗中,他看到了患者的需求。

 

 

20085月,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灾难发生后还不到20小时,苏北人民医院就组建了15名医务人员的医疗队驰援灾区,施学强就是其中的一员。513日,施学强随救援队来到绵阳,在那里开展营救。多年后回顾那段经历,令他感动的,是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神经外科来到创伤中心,是一个转变,也是一个挑战。对于施学强主任来说,这意味着此前多年从事的神经外科的相关经验和积累,有一部分要暂时放下,也意味着在新的岗位上,要面临新的挑战。变化很大,不变的是他的初心,做一个被社会、被患者需要的人。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苏北人民医院搞了一场“春晚”,.. 下一篇他在武汉,用“魔肺”拯救危重患者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