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城扬州网 -> 名城扬州网 -> 头条

TOP

沉浸式感受与推介扬州非遗文化
2024-07-15 15:03:59 来源: 作者: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王莉 【
导读: 暑假伊始,各高校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拉开序幕。7月4日至7月10日期间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学生党支部特组建扬州户籍大学生们成立“广陵非遗民间艺术推介官”团队前往扬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共有7名成员,其中6名扬州人,6人中有两名学生党员。..

    暑假伊始,各高校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拉开序幕。7月4日至7月10日期间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学生党支部特组建扬州户籍大学生们成立“广陵非遗民间艺术推介官”团队前往扬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共有7名成员,其中6名扬州人,6人中有两名学生党员。他们凭借对于扬州非遗文化的热爱,助力将家乡非遗文化“走出去”,化身扬州非遗文化的推介官,怀抱热情带领团队先后到达扬州珍宝馆、扬州木偶剧团研究所等地进行调研。






    推介官秦佳琦同学带领团队成员去往扬州珍宝馆,拜见非遗传承人戴春富及其徒弟殷爱玉,了解通草花的制作流程,沉浸式地感受了通草花的制作手艺。

    作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通草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更多的是用来作为一些达官显贵的饰品。人们一开始是选择使用鲜花的制作饰品,但鲜花不易保存,而我们的通草花不易变色,也被称为“永不凋谢的花朵”,能够以假乱真,从外形上也更好看,所以作为饰品,通草花逐渐代替了鲜花。

    团队成员采访了江苏省工艺美术***戴春富及其徒弟殷爱玉,他们表示,通草花工艺复杂,操作难度高,对于通草花的创新应用与发展,还需要传承人通过技术的跨界融合改良创新。作为非遗传承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保护这项陷入绝境的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通草花,让它能够在当今快节奏社会中得以保存和传承。







 
    推介官杨心雨同学是扬州宝应人,从小对扬州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选择扬州木偶戏作为推介对象。她带领团队来到扬州木偶剧团研究所,参观扬州木偶戏的陈列室,了解木偶戏的起源和发展,观赏了演员操纵木偶表演,体验了木偶戏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别之处。

    扬州木偶戏“兴于唐、行于宋、盛于明清”。木偶戏,又称为“傀儡戏”、“窟儡戏”,起初木偶戏源自于市坊表演,到了清朝,扬州的木偶戏伴随着扬州戏曲的繁荣盛极一时,出现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和杖头木偶三类木偶表演。李斗历时30年写就的扬州奇书《扬州画舫录》具体记载了当时木偶戏的表演状态,那时郑板桥也有一首诗《咏傀儡》是关于提线木偶。

    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副所长梁苏荣、团委书记汪莹、演出团团长骆燕向团队介绍木偶剧团日常工作包括基本功训练、剧目节目的排练,还有演出。现在顺应时代的发展又增加了一个抖音直播。扬州木偶剧团目前经常参加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协会组织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去过非洲吉布提、巴拿马、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日本等国家表演木偶戏,这对于木偶艺术“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利于国家之间建立外交关系。









     推介官殷宁曼作为土生土长的扬州人,一直被扬州的剪纸艺术吸引,此次社会实践特带领团队拜访扬州市工艺美术***张震梅。

    扬州剪纸可以被称之为“剪出来的白描”,“白描”是绘画艺术的手法,扬州剪纸以“剪刀”替“绘笔”,用剪刀剪出来艺术中的虚实的关系、静和动的关系以及疏密的关系。因此扬州剪纸不像其他的地方的剪纸讲究对称,扬州剪纸为表现“动”与“静”、“疏”与“密”、“虚”与“实”需要艺术家们有一定的绘画艺术功底。

    张震梅表示张氏剪纸艺术传承到她属于第七代,扬州剪纸一共经历过三个鼎盛时期,记载的历史有100多年,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氏剪纸是清末时期的,主要以剪花样为主。对于剪纸的学习,老师会教一些技法,主要还是依靠自身领悟和手上的基本功练习。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以“党”带“团”的方式,调研走访了扬州的特色非遗文化,通过扬州推介官们的带领感受了扬州通草花、扬州木偶戏以及扬州剪纸的艺术熏陶,了解了非遗文化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学习了艺术家身上的执着、坚定与热爱。团队大学生们此次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文化,用心灵感受文化自信感受颇深,纷纷表示这次之旅意义很大,通过调研才能真正了解非遗文化和背后的故事。作为扬州人,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辅导员 王莉)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主创手记丨撒丫子狂奔,我终于拍.. 下一篇乐享运动 “旦”愿有你——育才..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