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新闻动态

TOP

“好事成双在高邮”:七月“邮路” 绿色智慧公路建设双喜临门
2018-12-17 09:32:22 来源: 作者: 【
导读:火红七月,高邮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好事成双在高邮”、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活动热火朝天进行。高邮公路部门锐意进取,奋力开拓,绿色、智慧公路建设双喜临门,夺得七月开门红,连创两个扬州第一。绿色,“新淮江”创成全国首批、扬州首条“绿色公路”7月17日至18..

火红七月,高邮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好事成双在高邮”、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活动热火朝天进行。高邮公路部门锐意进取,奋力开拓,绿色、智慧公路建设双喜临门,夺得七月开门红,连创两个扬州第一。
绿色,“新淮江”创成全国首批、扬州首条“绿色公路”
 7月17日至18日,新淮江公路(原237省道)高邮段代表扬州市接受交通运输部对该线“绿色公路主题性试点”项目考核验收。该项目围绕“低碳感知公路、扬州绿色走廊”的主题,将绿色理念融入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全寿命周期,实施了45项节能减排技术措施。专家组对该线感知公路监控中心、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沥青混合料温再生技术及人工湿地进行现场考核,对该项目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新淮江线高邮段地处苏北里下河平原,河渠密布,全长42.915公里。作为我省南北向重要干线公路,大货车、危化品车非常多,一旦发生意外,导致倾覆泄漏,极易污染沿线河流及周边环境。在该项目实施中,该线充分利用原生态资源,于公路两侧建起大片的人工湿地。这些人工湿地底面铺有防水层,如果发生污染,污染物会随着水流入湿地中,湿地底部的防水层会阻断污染物对附近水系以及土壤的危害,湿地内的微生物及芦苇、香蒲、睡莲、浮萍等植被也会对污染物起吸附、分解的作用。这样的人工湿地该路段有2000多亩,有效为沿线河流、土壤筑起了一道绿色防线。
同时,该路段使用的沥青为节能环保的温再生沥青。这种沥青在拌和过程中,只需达到130℃—140℃,与普通沥青相比,拌和温度低出40℃左右,碳排放量减少50%以上。此外,修建该路的沥青相当一部分是利用国省道、高速公路大修时铣刨掉的沥青废料,加以处理,变废为宝,其再生沥青使用率达到30%左右,节约了能源能耗。
经严格考核,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将“感知公路”、“绿色公路”与“旅游城市”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城市发展、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与打造绿色公路三者相辅相成的成功典范,对于地势低洼、水网密稠的里下河地区绿色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动作用。
智慧,路政管理执法在扬州率先实现智能化信息化
经过3个月安装调试和试运行,7月20日,该站路政执法车辆无线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升级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该站路政管理执法在扬州率先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新跨越。
该升级改造项目以4辆路政执法车为试点,由前端4G高清车载视频传输系统及远程监控中心控制、观看、指挥系统组成,采用无线网络视频传输技术,将巡查车采集的语音、视频、数据信息,快速传回远程监控中心,全过程、全视角记录执法过程,实现巡查执法人员与远程监控中心人员“面对面”,保证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分中心对巡查执法现场及时、高效、立体监控指挥。
该无线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升级项目是在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高邮分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实现的。该分中心于去年年底建成,是扬州公路首个县级指挥分中心。该分中心采用先进网络和通讯技术、数据集成和交换技术、多媒体技术、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内场设有由液晶显示屏组成的大屏显示器,及图形控制软件、VGA分配器等设备,工作台装备有计算机,实现语、视、音一体化。外场建设(加密)辖区国省干线路网运行监督点14处。该分中心建成后,已全面承担起辖区国省干线路网信息采集和运行监控、公路管养协同巡查实时监控、公路执法监督、特情应急指挥处置、路网调度、信息服务及日常管理等任务。在今年年初“大雪无痕·畅行江苏”及最近抗击台风“安比”保畅保通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
撰 稿 人:程广德 童跃华             联系电话:0514-84666522
单    位:高邮市公路管理站             手    机:13773445812     
联系地址:高邮市文游中路218号         邮    编:225600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安比”狂扫农路,高邮路政“抚.. 下一篇233国道高邮段东平河交叉口改造工..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