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新闻动态

TOP

“桥通路畅,就是联系群众”——高邮市公路站转变作风为民服务二三事
2018-12-17 15:52:14 来源: 作者: 【
导读: “现在好了,桥造好了,路修通了,大型机械能随时下田作业,运输鱼虾的活水车畅行无阻,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大问题,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联系群众,这样的联系群众,群众满意高兴!”高邮市三垛镇兴联村委会主任周主任手指不远处改造好的危桥,新修的桥梁接线,以..

    “现在好了,桥造好了,路修通了,大型机械能随时下田作业,运输鱼虾的活水车畅行无阻,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大问题,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联系群众,这样的联系群众,群众满意高兴!”高邮市三垛镇兴联村委会主任周主任手指不远处改造好的危桥,新修的桥梁接线,以及这桥前路后波光粼粼的连片鱼塘,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兴奋地对前来征询意见的市公路站同志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市公路站将“下基层、进乡村、转作风”征求到的意见,列成“问题清单”,并明确整改的要求、时限和责任人。这天,该站人员到兴联村来,就是现场了解该村危桥改造接线工程的落实情况。
41条村路桥梁接线“白色化”
    三垛镇兴联村原属司徒镇,去年11月,该市行政区划调整,原司徒镇与三垛镇合并成三垛镇,原司徒镇改设为司徒片区。这几年,该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乡村公路危桥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兴联村的危桥全部进行了改造。
    “我们村有1800多亩农田和2400多亩鱼塘,以前通往农田和塘口的桥梁都是小桥,有的连手扶拖拉机都开不进去,更别提大型收割机和卡车这些大型车辆和机械了。村民收割稻麦,都要用船将大型农机运往农田作业;出水的鲜鱼活虾,也得肩挑车推,把水货运到乡道,再装车外运,群众十分不便。”周主任感叹地说。“为了打破‘有桥难通’的瓶颈,去年村里筹资10多万元,对桥梁进行改造,哪里知道桥修好了,群众的意见反而更大了!”
    症结在哪里?原来该村桥梁改造后,因资金问题,道路接线未能实施到位,每到雨天,道路一片泥泞,来往车辆一不小心就陷进了坑塘,闹得进不得退不得。春节正是鱼虾销售的旺季,许多前来采购客商,看到路不好走,便望而却步,眼见到手的生意吹了,群众意见纷纷。
    “兴联村危桥改造的好事反而搞砸了,说明我们的工作作风不实”市公路站先从自身查原因。其它的村有没有像兴联这样的情况呢?该站举一反三,选派人员,会同镇公路站同志,对司徒片区的桥梁一一调查,并逐一摄像、登记、造册,查出共有41处接线未铺设好“白色化”水泥路面,坑塘沉陷严重。
    站领导将调查结果迅速向三垛镇党委、镇政府进行汇报,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尽管三垛、司徒两镇合并不久,还处于磨合期,镇财政也十分紧张,镇党委、镇政府还是想方设法,从镇财政挤出142万元,用于桥梁道路接线工程。市公路站组织力量跟进服务,一个月,41处村道桥梁接线全部铺设成水泥路。
“两不管”桥的新生
    三垛镇与龙虬镇交界处有一座人字桥,桥东是三垛镇,桥西是龙虬镇,桥上两镇车来人往,却没有专人管养桥梁,久而久之竟成了“两不管”桥。这座桥建于上世纪末,原本建设标准较低,加上长期失养,导致病害越来越重。
    春节刚过,市公路站“管养服务直通车”接到了一个电话,报称该人字桥通行危险,需火速处理。站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勘验,发现桥梁东侧歪斜,成了危桥。对此,三垛镇公路站已采取限行安保措施,在桥头砌建了砖墙,以防重载车辆、校车从桥上经过,引发坍塌伤亡事故。
    “这桥是沟通三垛、龙虬两镇的要道,两岸居民有6000多人,每天有上百学生过桥上学,桥梁限行尽管临时解决了通行安全问题,但却给两岸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必须设法从根本上解决。”站领导将这一情况请示市交通运输局,立即得到局领导的支持和认可。接着该站积极促成市交通运输局、三垛镇政府、龙虬镇政府“三方会谈”,共同落实人字桥改造方案。三方议定:桥梁改造重建需65万元,市交通运输局承担经费的50%,其余部分由三垛、龙虬两镇平均分担;改造工程由三垛镇政府组织工程队施工,今后桥梁管理也由三垛镇负责;市公路站负责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监督。
    人字桥改造工程,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热烈欢迎和响应,附近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帮助清理施工现场,砍伐各家栽在桥头及施工路段的树木。不到两个月,人字桥改造工程及接线胜利完工,正式通车那天,两岸居民就像办喜事一样,上百人聚集在桥头。通过新桥的第一辆车是校车,车头扎着大红彩球,当校车缓缓开来的时候,家住桥头的74岁李大爷燃响了自个买来的万响长鞭,伴随清脆的爆竹声,站在桥头群众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万万没有想到一个电话,竟圆了多年修桥的心愿!”李大爷对乡邻们高兴地说。
    昔日的“两不管”桥,如今成了公路部门与当地群众的“连心桥”。
涵管变涵闸的故事
    几天前,三垛镇古庄村村民陈学贤带领村里的10多个村民,敲锣打鼓,给三垛镇公路站送来了一面上书“党政为民,功德无量;工程质量,一丝不苟”的锦旗。该站路站长高兴地接过锦旗,激动地说,“这旗得送给市公路站才更加合适!”
    说起这事儿,就要追溯到3个多月前。三垛镇甘马线有座古庄桥,由于长年侵蚀风化,桥面伤痕累累,桁架梁钢筋外露,被确定为危桥,去年年底该桥报废。以往每到汛期,河水上涨,该桥圆管涵都发生翻水现象,有几次险些酿成圩堤决口的事故。镇里决定对涵管进行回填改造危桥,但这一施工方案,势必造成内外河不通,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该站在“下、进、转”时,听到了群众的反映。“能不能既解决桥梁通行安全问题,同时又不影响内外河的联通呢?”市公路站与镇公路站同志一同来到现场,进行踏勘调研,并请来桥梁专家把脉会诊,调整优化施工方案,最终决定拆除报废桥梁,改建涵闸。尽管这项工程比原先设计多投入了20万元,但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和桥梁设计要求。
    群众看到不仅危桥修好了,而且水路也通了,自己的诉求受到重视并被采纳实现,十分高兴,便由陈学贤领头,敲锣打鼓送来了锦旗。
 
 
 
 
撰 稿 人:程广德 周 惟 童跃华           联系电话:0514-8466652

单    位:高邮市公路管理站              手    机:15189895528    

联系地址:高邮市文游中路164号          邮    编:225600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高邮路政:路边线杆立查立清 下一篇蒋王小学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