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新闻动态

TOP

“扬博大讲堂”走进黄珏学校
2018-12-18 10:24:26 来源: 作者: 【
导读:探寻一代“通儒”焦循在挫折中不断前行的秘密12月20日,“扬博大讲堂”走进黄珏学校。黄珏学校与扬州市文物局、扬州市博物馆协会、扬州博物馆、方巷镇人民政府等共同举办“扬博大讲堂”,邀请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刘建臻,解读焦循为何能在挫折中不断前行,吸引..

探寻一代“通儒”焦循在挫折中不断前行的秘密
12月20日,“扬博大讲堂”走进黄珏学校。黄珏学校与扬州市文物局、扬州市博物馆协会、扬州博物馆、方巷镇人民政府等共同举办“扬博大讲堂”,邀请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刘建臻,解读焦循为何能在挫折中不断前行,吸引了师生代表以及其他听众近150人。
焦循是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甘泉县黄珏镇焦庄人。他淡于仕进,潜心精读、著述,学识广博、显名于世。焦循一生研究涉及经、史、历算、音韵、训诂、诗词、戏曲、医学等领域,成果丰硕,被“一代文宗”、扬州学派领军人物阮元誉为“一代通儒”。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臻对焦循有着深入的研究。刘教授对黄珏学校塑立焦循雕像,传承焦循精神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赏。接下来刘教授为大家介绍了焦循的生平事迹、取得的巨大成就,解读了焦循为何能在挫折中不断前行。
刘教授认为焦循能获得丰硕的成果,主要是受到家学熏陶,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永不放弃的执着。焦循的父母同年去世,于是他卖田买书治学,教弟弟读书。焦循科举屡屡受挫。16岁成为秀才后就开始参加省试,前后22年,考了11次,终于在38岁考中举人。嘉庆七年,入京会试,落选,从此不再参加科考,专心著述。44岁时,伤寒重病,昏迷7天,恍惚之中,《周易 杂卦传》中的语句竟然萦绕心间。之后,他一心研治《周易》。晚年足疾严重,时常发作,既不能行走,更痛彻骨髓,但还是完成了《孟子正义》等著作。
刘教授分析焦循在挫折中前行的动力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焦循要完成父亲遗愿。第二,焦循要构建和完成学术体系。第三,焦循孜孜不倦地求学搞研究也是出于强烈的兴趣。第四,焦循在面对挫折时有永不放弃的决心。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维扬实小北区校:馆校合作——小.. 下一篇居民将电动车锁在桥梁护栏板上 ..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