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新闻动态

TOP

“公路+”激活董潭一池春水 纯农“穷旮旯”变身致富“金窝窝”
2018-12-18 14:39:01 来源: 作者: 【
导读:“今儿又进账2000多元。”高邮市临泽镇董潭村养殖户孙大爷将口袋里的一大叠钞票掏出来,理整齐,点了点,喜滋滋地装进了手提包里。眼下龙虾销售火爆,孙大爷守在塘口,不抬腿不动脚,客户跑上门来,日进千金,这在几年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董潭村远离县城,位于..

“今儿又进账2000多元。”高邮市临泽镇董潭村养殖户孙大爷将口袋里的一大叠钞票掏出来,理整齐,点了点,喜滋滋地装进了手提包里。眼下龙虾销售火爆,孙大爷守在塘口,不抬腿不动脚,客户跑上门来,日进千金,这在几年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
董潭村远离县城,位于高邮西北角的湖荡地区,为高邮红色革命老区。“抗战时期,这儿就有打日本鬼子的游击队。日本兵下乡扫荡,进了董潭芦苇荡,就成了一群没头的苍蝇,晕头转向,有条日本汽艇在这儿的湖荡里搁了浅,一下就被游击队端掉了。”孙大爷小时候,时常听父亲讲起这些抗日的事儿。
董潭成为红色革命老区是因为这里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有利于革命力量发展。然而在革命胜利后,这却成了董潭经济发展的障碍。一年又一年,多少年过去了,这里没有工业,也没有数得上的服务业,土肥水阔的董潭徒有“千亩滩涂、万亩水面”,在“贫”字上打转转,成了该市的经济薄弱村。
“纯农”村能不能致富,脱贫攻坚究竟从哪下手?看到兄弟村的经济发展迈开大步向前走,村党支部一班人十分着急,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分析思量,他们决心做好“路”文章,在交通先行上趟出一条路。“既然十万大山里的人们通过凿山开路能够脱贫致富,我们董潭湖荡就一定能走出交通富民的路子!”村干部们的想法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一场以路兴业、以路脱贫、以路致富的热潮在偏远的董潭兴起。市交通运输部门、市公路部门、镇政府给董潭革命老区的交通扶贫给以大力支持。有志气、有决心抛掉“穷帽子”的董潭干部群众甩开膀子大干起来。村里开源节流,把有限的集体资金都投向了修桥铺路上,村干部不忙拿工资,先为村里垫付工程款,有的村民甚至把砌房造屋、孩子结婚办喜酒的钱借给集体购买筑路材料。就这样短短几年时间,董潭修了12条近20公里连乡道、通县道的村路,一下告别了祖祖辈辈交通阻塞的历史。
路通生财土变金,董潭的资源优势一下迸发出发展优势。外地客商瞅中这里广阔水面、优良水质,纷至沓来,养殖大闸蟹、龙虾,近两年村委会对外发包水产养殖面积达9000亩。当地上百家“四大家鱼”养殖户也跟着转型附加值更高的蟹虾养殖,每亩水面净收入达2000多元,孙大爷就在这时加入了养虾养蟹的队伍。
除了养殖,种植业也闯出了新天地,涌现出一批特色生产组、专业户。川南组推出“一人一亩鱼塘、一亩果园、一亩农田”,农户们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注册商标品牌经济果木,每亩纯收入达到五六千元。
“穷旮旯”的翻身仗让董潭干部群众对“路”有了更深的感情和更好的理解。在近年“四好农村路”建设中,该村又筹措200多万元,对村路进行提档升级,把3米宽左右的单车道拓宽为双车道,好让来往穿梭的“水货车”、农用车畅通无阻、安全快捷地开到田头塘口。
更让董潭人兴奋的是,公路交通的进一步改善,也大力促进了该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引来大项目在这里安家落户。2015年董潭拿出1000亩滩涂资源,与高邮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签定3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4亿元,目前一期装机容量10MW项目已经开始发电,去年村民共获租金分成200多万元,每户分得800多元,董潭的资源红利进一步释放出来。
“公路+特种养殖”“公路+特色种植”“公路+资源开发”“公路+电子商务”,下一步还有“公路+乡村旅游”……,董潭“公路+”强村富民的生财之路越走越宽广。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2.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42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500万元。
 
 
撰 稿 人:程广德   童跃华              联系电话:0514-8466622
单    位:高邮市公路管理站              手    机:13773445812    
联系地址:高邮市文游中路218号          邮    编:225600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邗江区高中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在公.. 下一篇高邮江都公路团员青年携手开展“..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