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新闻动态

TOP

江苏公路基层单位信息化发展之路探析
2018-12-18 15:38:44 来源: 作者: 【
导读: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各类信息从采集、处理到提供服务,共享资源,实现管理目标的优化,最终实现管理现代化。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向现代化迈进,信息化发展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行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

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各类信息从采集、处理到提供服务,共享资源,实现管理目标的优化,最终实现管理现代化。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向现代化迈进,信息化发展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行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公路交通行业作为国民基础服务产业,面对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和群众出行需求的提高,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拓宽公路路网、完善公路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提升公路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软件”建设不可缺少的途径。
当前江苏公路信息化各类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形成了全省统一的信息化体系框架;各类业务系统相继推广,开发了初步融合的业务覆盖管理平台;各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构建了丰富多样的公众服务体系。这些举措有效地推进了信息化整体进程,明显提高了江苏公路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下一步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可否认公路基层单位信息化基础建设仍处于不断摸索阶段,技术仍需引入;整体资源受制于各类阻碍,服务有待精准;后期管理落后于同步发展步伐,功能仍需突破。
未来公路基层单位信息化发展必须完善信息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支撑能力:
1、加密现有路网监测设施,强化动静态数据采集能力。基层公路站除了目前已经覆盖各个站点的视频,增加对
各干支线重点路段及桥梁节点间无缝隙视频监控,对内实现管辖范围内大部分路况信息能够及时上传和共享,提高信息化手段在公路养护监管及路政路面执法中使用频率。
2、增加新型感知技术应用,实现事件信息从人工监控到自动识别。开展移动应用、无人机、智能监控等新技术的研究应用,适时探索车路协同等前沿应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公路行业的较好融合。基层公路可以普及路网调度平台与路况信息实时监控中心。对管辖公路主要结点路况进行实时监控,信息来源主要有公路站、收费站、服务区、治超站等固定站点数据、不停车检测系统数据、公路可变情报板数据、无人机巡查数据、主要干线公路摄像头传输数据、公安监控数据等,再辅以巡查人员对监控盲点的巡查数据。
3、加快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制定数据共享策略。做好公路信息化工作,离不开交通各行各业、公安交警、高速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技术支持。数据交换与服务体系的建立、信息联动机制的形成涉及到多行业、多部门,必须由顶层沟通协调,参与设计,加强与政府、行业与市场主体数据库整合对接,健全核心要素数据库,自上而下在相关制度、取用标准和接口数据等方面达成共识,统一标准,建立规定。公路行业内部需要首先优化整合已有的综合平台,各种基础数据库全部纳入综合平台内,实行开放式管理。每个层级职能部门都要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对平台内数据进行更新、完善,对原先类型相同的数据库精简、合并,将分散的信息资源整合分析,防止分散建设、重复建设,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今后要实现相互补充,各业务部门的数据,打破信息孤岛现象,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并对其分析、筛选及采用,最终逐步实现信息网络的互通互联和共享。
4、提高公众出行服务水平建设,实现服务更加精准。
由于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公众对交通出行的参与度也逐渐增加。信息服务体系要进一步优化传统服务,探索创新服务,依托移动互联网、车路协同新技术等,试点实施特定路段及对象的信息主动推送,通过搭建新的交流平台,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互动,使信息技术采集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不断扩大数据服务的范围和精准度。
5、进一步加强后期维护管理,充分发挥功效
一支庞大的信息化网络与纵横交错的公路路网一样需要日常精细化养护管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发展,其后期运作和维护是今后建设能否持续发挥强大功效,真正使江苏公路发展如虎添翼的关键。所以要管养并重,既要抓建设又要抓管理,还要实行日常精细化管理。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江苏公路养护管理领先于全国先进水平,根据《江苏省交通运输现代化规划纲要》,江苏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将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模式、路径和政策等方面探索与实践重大试点示范项目。而信息化建设能够破解行业发展难题,其不仅将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同时也将成为行业运行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关键载体。 


惠倩倩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仪征公路站党员开展走进群众宣传.. 下一篇2017年新集镇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