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新闻动态

TOP

每日“云家访”,全心全意照亮学生的未来——记甘泉中学九(1)班“云家访”故事
2021-09-08 08:08:07 来源: 作者: 【
导读: 一场疫情延迟了学生们重返校园的时间,拉开了师生间的空间距离,却阻隔不了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关心。暑假尾声,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李娟老师担任了九(1)班的班主任。接手该班之后,李老师便忙开了。她每天用“云家访”的方式来了解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 ..

一场疫情延迟了学生们重返校园的时间,拉开了师生间的空间距离,却阻隔不了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关心。暑假尾声,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李娟老师担任了九(1)班的班主任。接手该班之后,李老师便忙开了。她每天用“云家访”的方式来了解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

“云家访”故事一:巧妙引导,帮助修炼独处能力

在第一次收集班级防疫材料的时候,班里有一位姓张的学生没能准时上交材料。班主任经验丰富的李老师敏锐地察觉到这名学生的家庭不一般。于是,第一时间用电话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从这位中年男人的口中,李老师了解了这名学生现在的家庭情况。原来,这名学生的父母现在已离异,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了父亲。可是父亲的学历有限,靠在工程队工作维持家庭(家里还有一对老人需要赡养)。可是,工程队所接的业务地点从不固定,比如现在的他在南京的一个工地上。疫情发生以来,这位父亲虽然总是担心着家人,但却不敢轻易回扬(怕再回工地后要求被隔离而影响工作和家庭收入)。

在得知今年需要延时开学后,这位父亲立刻陷入了片刻的沉默。随后,他又继续讲到,本来他的女儿是个勤奋且懂事的孩子。但是,在七年级下学期因为上网课的需要,他便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正因为有了这部手机,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同时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究其变化的原因:上次网课期间,孩子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陪伴和监督,手机瘾、网瘾便如噩梦一般缠上了孩子,缠绕着这个家庭。后来,这位父亲在万般无奈下,收走了孩子的手机,一直放在自己身边,孩子的状态也有所好转。可现在又要上网课,他的担忧立刻又重新涌上心头。

李老师静静地听完之后,梳理了一下问题,便开始跟张同学的爸爸商量解决方式。首先,孩子的网课要得以保证,那么硬件措施手机或者电脑肯定是必须的。但从张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就简单的给与她电子产品,而得不到有效监督,那么不仅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而且还可能让孩子再次陷入麻烦中。经过一番商量和研究之后,决定请孩子的姑妈去孩子家里协助监督,同时把姑妈的联系号码留给老师,方便家校沟通。其次,孩子是网课的主要参与者。只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才能保证网课的有效性。因此,在与家长沟通结束后,李老师便和这名学生进行了沟通。首先了解学生的梦想,接着交流如何做才能实现梦想,再细化交流如何对待眼下的学习和生活。经过一番交流,这名学生保证定会认真上网课,冲刺初三。最后,李老师提醒张同学的父亲,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虽然由于生活的需要他不得不与孩子分在不同的地方,但是还是需要用多种方式(写信,电话,视频,赠送书籍等小礼物,在节假日或者特殊的日子里给孩子准备一些小惊喜等)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这个建议也得到了这位父亲的认可。

在结束这名学生的“云家访”后,李老师感慨万千。从教以来,她每年都会遇到的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家庭教育,大多数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为心疼这些学生,所以在工作中,她会情不自禁的多关注这类学生,而这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比一般学生多承受的压力和磨难,也是李老师心里的痛。因此,她每年都会走进这些学生的家里,在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经济上给与这些学生帮助,在精神上给与这些学生鼓励。李老师一直坚信“巧妙引导,才能帮助他们修炼独处能力”。

“云家访”故事二 主动协调,维护和谐亲子关系

在这次“云家访”过程中,还有一户家庭的故事给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在上网课的第二天晚上,李老师突然收到一条来自群里的信息。打开群一看,这条信息是高同学的母亲发的。信息的内容大意是网课期间,家长没收了孩子的手机,只给孩子平板作为学习工具,而平板上只有钉钉这个学习APP,没有任何的娱乐软件。于是孩子跟家长要手机玩,遭到了家长的拒绝,再加上双方的语气都比较强硬,导致孩子闹脾气,赌气不上网课,不上学了,处于气头上的家长也不想让孩子上了。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李老师第一时间和家长取得联系。

语音接通后,家长似乎还处在跟孩子闹脾气的状态里,刚开始的说话态度虽然算不上糟糕,但也不算友好。于是,李老师先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心里提醒自己,我是来帮助孩子和家长解决家庭矛盾的,绝对不能被家长的不良情绪影响而迷失了本次沟通的初心。在调整好状态后,李老师便和家长做了以下的沟通:

首先,了解这名学生平时在家的表现。这个问题让家长打开了话匣子,也勾起了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美好的回忆。这位母亲在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情绪也慢慢的平复下来。回忆结束的时候,这位母亲叹了一口气之后总结道:“其实,我家孩子总体来说在家还是蛮听话的,也挺懂事和孝顺的。”李老师感觉到这位家长的情绪已经冷静下来后,便开始了下一个话题的交流。请家长回忆一下自己九年级的状态,是不是也会有那么一点烦躁,有那么一点贪玩?家长听到这个问题后,笑了,连声回答:“是的,是的”。接下来,家长主动跟李老师讲述了矛盾发生的经过。“我今天被孩子气昏头了,没控制得住自己的脾气。”在听到家长有了这样的自我反思之后,李老师便和家长分析了九年级学生的特征。他们处于青春期,介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间,这时的他们内心经常是矛盾的,因为矛盾,所以烦躁,再加上学业的压力以及身边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不理解,会逼着他们一次次地突破自己情绪的底线。最后李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希望家长能够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第二,沟通的时候,能从理解孩子的角度上去给出自己的建议,尽量避免高高在上的命令语气。第三,分析高学历和低学历在现实生活中差距,让孩子自己选择上还是不上,如果选择上,那么追问用什么样的态度上。第四,希望毕业班的学生家长不要过于焦虑,因为情绪是容易传染的,焦虑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沉着冷静的孩子。家长在听完建议后,表示非常感谢李老师,同时也非常感谢学校网课期间对孩子的关心,并保证会跟孩子好好沟通。第二天,李老师一大早就发信息给这位母亲,关心他们交流的结果。在得知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后,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结束这个孩子的“云家访”之后,李老师写下了这样的家访心得:作为一位长期扎根农村教育的老师,必须正视一些问题,如一些家长受到个人学历以及文化素养的限制,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且粗暴;理解尊重孩子常是口号,无法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由于生活及工作的压力,家长本身就处于焦虑中,这种情绪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这些问题,有些是学校无法改变和解决的(如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文化水平),但有些问题,如若我们这些班主任发挥好孩子和家长的枢纽作用,是可以解决的(比如常和家长探讨家庭教育方法,便可以不断提升家长们家庭教育智慧)。一直以来,李老师都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所蕴含的深义,所以李老师在做班主任的时间里,一直坚持两手抓,既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也不放松指导家庭教育。

当然,“云家访”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家庭故事,李老师将这一个个的故事都记录在《扬州市甘泉中学云家访日志》上。正如李老师所言:“与每一名学生的相遇是缘,这份缘不仅仅属于她和学生,更是延续到学生们的家庭成员身上。”因此,一直以来,她总是珍惜每一份缘,以满腔热血从事着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来源 | 扬州市甘泉中学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放下粉笔,穿上“战袍”——维扬.. 下一篇一线抗“疫”故事:无声战场连轴..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