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企】 -> 新闻动态

TOP

笔墨春秋 岐黄人生
2020-11-05 22:19:01 来源: 作者: 【
导读:我家书桌上摆放着几本中医书籍,有一方砚台常常让我注目留连,砚台造型简约、风格朴实,木质外壳色调深沉沧桑厚重,打开墨盒,隐约一股书香气息扑面而来。这是我家家传之物,年代已无从推测,看到它,总会思绪万千勾起尘封的回忆。 岐黄世家源远流长 苏中高邮宝应交..

我家书桌上摆放着几本中医书籍,有一方砚台常常让我注目留连,砚台造型简约、风格朴实,木质外壳色调深沉沧桑厚重,打开墨盒,隐约一股书香气息扑面而来。这是我家家传之物,年代已无从推测,看到它,总会思绪万千勾起尘封的回忆。
 
岐黄世家源远流长  苏中高邮宝应交界处的王营镇(现属宝应县夏集镇),明清以来翟氏中医发源于此,已历十数代四百余年,名闻遐迩,望重宝应、高邮、兴化三地,成为近代宝应三大中医主流之一(淮城、兴化、南河翟氏)宝应鲁垜以南,高邮三垜以北,东起兴化沙沟、西至金湖洪泽,翟氏中医门人弟子无数,翟氏中医垄断医坛,无与争衡。(参考宝应卫生志、高邮州志及翟氏家谱)历代翟氏著作有“野人诗抄”“医门格物论”“半亩园集”“咏彩虹书屋”、“翟氏医案”“偶吟轩诗抄”等,“翟氏医案”的成书,标志翟氏中医走向辉煌鼎盛时期,医案汇集翟氏前辈经验及临证心得共四卷,为后来翟氏中医重要的传承教材、传家之宝。翟氏中医接地气 根植乡村集镇,治温病 不拘经方时方;治杂病 不忘扶正醒脾,重实效 善于就地取材,擅变通 一病多法调理,翟氏中医四百年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治病佳话,如近代翟灿然独用桂圆壳治愈老妇虚秘重症、翟贡之断生死一言成谶、翟肇曾治顽痹不花分外等等;翟氏中医为建国前有志习医者的首选师门,其弟子门人皆为当时一方医中翘楚,近二十年我县中医院及我院当选为省、市名中医者多有其再传弟子,他们都有绝技在手,为一方百姓解除痛苦、为翟氏中医发扬光大争得了荣誉。
父亲的中医人生   我的父亲幼承庭训,弱冠学医,拜于叔祖门下十年寒窗,继承了祖辈开创的中医诊所,也承载了翟氏中医第十代的希望,其时恰逢建国前后,亲历社会大变革,旧社会三座大山被推翻,人民当家做主、生活安定,国家百废待兴的历史时期,50年代我父亲响应国家号召,舍弃了自家诊所的优渥收入,坐诊于乡镇医院,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专研岐黄之术,父亲秉承了翟氏中医独到的精华和长期勤于实践总结,五六十年代他曾参加县、专区中医进修班学习西医知识,其后业绩领先同侪,从医五十载,以高超的中医技术,治愈四方疾患无数,赢得广大百姓爱戴和同行尊敬,其中以奇方妙招治愈顽痹重症、擅治疑难杂症屡起沉疴堪称奇迹,多次获县政府、卫生局表彰。七十年代末退休不退职,仍坚持一线医疗十余年,和当年中医同行们撑起我县中医的半壁江山。
 
我的中医生涯   我于七十年代末参加工作,正处于国家改革开放中医再度复兴时代,八十年代初经过努力步入中医之门,小时候曾耳濡目染,聆听父亲讲述翟氏中医的历史,谆谆教导翟氏祖训,立下以仁术济世为已任的宏图大志。自己亲身经历临证时方感到做一名中医的不易,做一方名医更要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通过专科学习,再尊大师教诲,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不断学习与实践,法阴阳和术数,潜心医易结合,探求医道至理,运调周治妇科,应时空疗杂病。失败固然苦恼,然更多的是求知与充实;成功的喜悦、患者的认可更是不断鞭策我发挥更大的潜力,去攻克医学难关,攀登更高的山峰。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于武汉,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动员,无数白衣战士逆行战疫,中医发挥了巨大的贡献,中西医结合迅速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世界各国无不赞叹,中医药再次惊艳世界。作为中医一分子,虽未能亲赴武汉前线,却心有所系,深深为中医同行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而欢欣鼓舞,为炎黄子孙拥有中医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
  笔墨情缘 家风醇厚  我小的时候和父亲见面最多的场景,是就着这方砚台父亲在泼墨挥毫,笔走龙蛇。我们兄妹眼中严谨端方、惜字如金的父亲,只有在写毛笔字的时候,才能让我们放下拘谨,父亲工作之余,练习书法也是他的最大爱好。他兴之所至,笔下唐诗宋词不绝如缕,呈现深厚的国学底蕴,铁画银钩洒脱飘逸,尽显儒雅之气。有时教我写字运笔,讲解字的间架结构与承转起合。常常说“字如其人,务求行方智圆;正心写字,更需诚实做人;德艺双馨技不压身,君子之道厚德载物。医人之功,救死扶伤,祖上立法,遵而守之,德而行之”等等。又说“字无百日功,功到自然成”。把写好毛笔字当作启蒙第一课。父亲学书很早,他的舅父是民国时期宝应县城书法名家,对他启发最大;教导临二王、习欧赵,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建国前祖父业儒医,父亲字写得好,常拿出来给学生作范本。从我记事起每逢春节前夕,邻里求写春联者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平时父亲常把单位不用的旧报纸拿来让我们练毛笔字,上小学时我就是班上“御用文书”,经常帮班级出墙报、写大字报,有时不免沾沾自喜,拿到父亲眼前,却被贬一文不值,大伤小小自尊心。一直到很多年之后还常听到父亲长叹,“唉,你这个字啊!”父亲去世后,我到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听到最多的是老专家的赞语:“翟医生以前练过书法吧?有功底啊”让我禁不住又把父亲长叹声挂在耳边,不由心中默默感激父亲多年的教诲之恩。
 
砚台无声,它见证了近代宝应翟氏中医发展历史,笔墨有情,记载了翟氏十数代人青囊银针悬壶济世、仁心仁术砥砺前行的无悔人生,也见证了建国71来我们父子两代人情系中医,不忘初心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虽说近十年毛笔很少用了,多用钢笔、签字笔或电脑键盘打字,但每当我看到这方砚台,看到父亲用毛笔书写的那本蝇头行草笔记,脑海会再现父亲当年灯下苦读中医经典,挥毫记录临证心得,再现自己迈进中医之门,披荆斩棘一路前行,把祛除患者疾病,恢复健康当作自己毕生使命的心路历程。
砚笔春秋写就岐黄人生,墨香袅袅歌颂祖国繁荣,71年风云变幻春华秋实,新中国日新月异流光溢彩,中医人前赴后继传承华夏精髓,继往开来唱响一曲曲中医传奇赞歌,铸就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大医情怀;旧墨新研,将为传统中医走出国门昌盛世界再传佳话;展望未来,中医发展必将书写出最新最美的宏伟篇章。
                             2020年9月写于锦绣家园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仪征市人民医院党员走进敬老院义诊 下一篇投票 | 快来PICK你心中的攻坚勇士..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