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企】 -> 新闻动态

TOP

仪征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放射性肠炎内镜下止血治疗
2021-09-17 23:14:16 来源: 作者: 【
导读: 近日,仪征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鲍兵开展首例放射性肠炎内镜下止血治疗。该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消化内科内镜下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该患者为女性,73岁,2019年因子宫鳞癌行放射治疗后,反复间接血便一年多。前不久,肠镜检查提示为“多发毛细血管扩张&..

近日,仪征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鲍兵开展首例放射性肠炎内镜下止血治疗。该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消化内科内镜下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该患者为女性,73岁,2019年因子宫鳞癌行放射治疗后,反复间接血便一年多。前不久,肠镜检查提示为“多发毛细血管扩张”,口服药物止血后效果不佳,遂入院治疗。

仪征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放射性肠炎内镜下止血治疗

 

住院期间,患者依旧间断血便,情况较为危急。鲍兵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内镜下止血治疗方案,经完善相关术前检查,于7月14日实施内镜下止血治疗。术中,结肠镜检查可见多发毛细血管扩张,伴有局部渗血,且因前期的放射治疗,肠黏膜出现糜烂、弹性不佳,治疗难度及风险较大。鲍兵谨慎采用电凝治疗,烧焦扩张的毛细血管,并反复冲洗至创面清洁。术后,患者经过5天的临床治疗,未再出现血便症状,顺利出院。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由于肠黏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黏膜糜烂。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持久便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目前,放射性肠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多表现为肠黏膜充血、水肿、颗粒样改变及脆性增加,触及易出血,直肠前壁为甚,以后有增厚、变硬及特征性的毛细血管扩张、溃疡和肠腔狭窄。

仪征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放射性肠炎内镜下止血治疗

 

以往,放射性肠炎治疗方法多为止血药物保留灌肠及压迫止血。如出现大量难以控制的出血,则需进行外科手术。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止血已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均可接受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止血治疗;止血方法包括内镜下喷洒止血药、局部注射药物、电凝止血、止血夹止血等。对比外科手术止血,具有创伤小、时程短、诊断率高、费用相对低、出血点查找精准等优点。

该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放射性肠炎内镜下治疗,减轻了此类患者身体与经济的双重负担,为他们带来了福音。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同心抗“疫”」在“叔”“爷”.. 下一篇祝贺!仪征市人民医院《临证医案..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