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企】 -> 新闻动态

TOP

在“仓颉山”抗疫经历
2021-12-01 19:22:09 来源: 作者: 【
导读: 9月5日下午,仪征市人民医院14名医务人员出征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负责新冠肺炎患者后续康复治疗。作为此次医疗队的队长、呼吸内科主任张玲以敏锐的视角,直白冷静的文字,详实记录了在“仓颉山”一个多月的抗疫经历,令人读后深受感动,再次感叹祖国的伟..

9月5日下午,仪征市人民医院14名医务人员出征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负责新冠肺炎患者后续康复治疗。作为此次医疗队的队长、呼吸内科主任张玲以敏锐的视角,直白冷静的文字,详实记录了在“仓颉山”一个多月的抗疫经历,令人读后深受感动,再次感叹祖国的伟大与医护人员的坚毅。

出征前,种种牵挂萦绕心间

9月5日,我跟随仪征康复医疗队进驻扬州三院,开始临床一线抗疫工作。出发前,我将负责的患者和日常门诊工作交接了出去,由于科室护士长张月华早在20多天前就到扬州参与抗疫工作了,很多工作重点便落在了科里骨干人员身上。好在大家都很敬业团结,工作交接和分配完成得十分顺利,倒是家中两位宝贝,着实让我费了不少心思。

这两位宝贝不是什么“二胎”,而是我的老父亲老母亲。父亲身体还算硬朗,但听力极差,与外人沟通困难,需要母亲从旁协助交流。母亲近两年来受糖尿病和长期用药的影响,视力极差,必须定期注射胰岛素。以往,胰岛素都是我和父亲为她注射的,这回离开家,母亲的治疗任务全都交给了父亲一人,一时间,他心理压力倍增。考虑到去年一年里,有九个月的时间母亲都在医院接受救治,今年又因病住院了两次,让父亲独自照看的确责任过大。为了缓解父亲的压力,同时,妥善照顾好体弱多病的母亲,我特地在出发前为她做了相关指标的检查。母亲总体情况还好,只是最近两肺又有少许炎症,尿常规的细菌数和PH值也控制得不好,我不得不调整诊疗方案,又将具体事宜和需要定期复查的指标写成清单,交给了亲爱的同事们。待我将以上安排告知父母后,父亲心里才算真正踏实了。

在“仓颉山”抗疫经历

 

本以为这下可以安心抗疫去了,突然又收到儿子的微信,问我是不是要去扬州。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因学业较忙暑假都没有回来,平时和我联系也不多。这回主动与我微信,还是令我略感意外的,说明他心里一直是关心我的。我让儿子放心,告诉他家里老人已经安排妥当。身为医务人员,参加抗疫是职责所在,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常态化的反复疫情防控训练与实践,我已是经验丰富的“老人”了。同时,嘱咐他要沉着冷静,面对疫情,学会适应与成长,生活习惯上适当改变、调整。

9月5日下午,医院组织了一个简短而庄重的出征仪式。科室同事送来了各种生活用品,为我们加油鼓劲。我本就装好了一个大箱子,科室小姐妹们又替我准备了一箱子物资,就这样,我带着两大箱子物品和爱出发了。

在“仓颉山”抗疫经历

 

接管病区,重重难题亟待破解

前往扬州的路上,一路非常安静,几乎看不到车辆,换做从前,这几乎是不可能见到的景象。大巴车畅通无阻,半小时不到便抵达了住宿的花园酒店,大家拿上门卡陆续入住。按照防控要求,进入房间后就不能面对面交流了。此次,要接管的是无锡和镇江医疗队负责的病区,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我们迅速建立了不同群体参与的微信工作群,并与三院领导和无锡医疗队领队取得联系,进行线上沟通及办公。他们在这里已经战斗了近四十天,对于兄弟队伍大爱无疆、团结合作的援助精神,我们由衷敬佩,同时,应无锡医疗队的请求,在完成院感培训后,我们提前一天,于深夜同他们完成了交接班。

接班前,我们仔细查阅了每名患者的病历资料,并穿着防护服跟随无锡医疗队医师进入病区,现场查看了患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工作起来才会更有底气。本以为我们这支医疗队的人员并不匮乏,哪知到了五号楼,大家都傻眼了。原来这里共有两层,分别是九、十病区,我们需要管理的不是一个病区而是两个。面对这一情况,我们迅速召开线上会议调整人员分配。两个病区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护理和感控人员,而我们队伍里的护理人员又相对较少。感控工作是病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旦出现院感事件,后果极为严重。为了整个医疗队工作的正常开展,经商议及征询个人意见后,我们削减了医师队伍,加强了护理和感控力量,部分外科医生转为感控工作。

在“仓颉山”抗疫经历

 

这样一来,医生组的全部工作量就落到了几个内科医生头上,大家轮流倒班后,便没有了休息日。有意思的是,不管白班还是夜班,医生们总有一顿饭是无法按时吃上的。因为按要求,病区禁止就餐,医护人员必须回到酒店洗过澡后才可以吃饭,工作时间加上来回等车时间,两餐间隔时长达8小时以上,一段时间下来,不少人都瘦了。

虽然不能面对面交流,休息时间也总是一个人在房间里独处,有时候难免会有一种在黑暗中独自前行之感。但在微信群里,大家互相鼓励,彼此督促着保持运动锻炼,还时不时比一下谁的运动更标准,这些都成了我们每天的快乐源泉。

开始接手五号楼的工作,大量的核酸复查、患者家庭住址核对以及为慢性病患者备足出院用药的任务扑面而来,此外,还要带20多名患者去方舱复查CT。CT室给我们安排的时间是从下午1点开始,医护人员每次仅能带领五名行走缓慢的老年患者,绕过6号楼和整个仓颉山病区,前往方舱CT检查。烈日下,大家身着防护服,如此循环往复五趟下来,都差点中暑。同时,患者的出院准备工作开展起来也非常困难,最痛苦的是我们对这里的病历和医嘱系统不熟悉,不同病区的医嘱还要在不同电脑上开具。正忙得昏天暗地的时候,一位三院“小仙女”医生从天而降,带我们熟悉了系统操作流程。在她的指引下,大家很快适应了三院的工作流程和节奏。

在“仓颉山”抗疫经历

 

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八九个小时不进食似乎也不那么饿与累了。气温逐渐下降,防护服里的衣服不再全部湿透,患者们的情绪也不那么焦躁了,眼看着五号楼的患者即将清空,回家的日子仿佛近在咫尺。正当每个人都情绪高涨,在为可以回家做着最后的清理、消毒工作时,突然接到上级指令,我们要接替即将休整的三院医务人员,前往仓颉山病区接管A区病房。他们很多人已经两个月没有休息了,那里还有很多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还要继续复查核酸和CT。安抚了一下大家的情绪,我们快速投入了仓颉山病区的工作。

进驻“山”区,于无望处柳暗花明

病区外的门牌标识上写着“仓颉山”,但我始终看不到哪里有山,不禁询问起“小仙女”医生:“你们的仓颉山到底在哪里啊?”她笑着回答道:“三院旁边是一个叫仓颉村的村落,我们病区之所以起名‘仓颉山’,正是参照武汉‘雷神山’‘火神山’的命名,寓意着抗疫必胜。”听完,我立刻精神了起来,难怪一个高地都没有看到,感情这“山”在大家的心里啊!

进驻后,我们很快送走了一批患者,随后,这里又被调整为收住复阳人员。想到回家遥遥无期,一丝丝落寞在心头闪过,但是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工作热情,因为大家都有着身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我们的家园是距离扬州最近的地方,我们更要安心在这里工作,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秉持着“众志成城,风雨同舟”的信念,我们一如既往地继续工作着,照料复阳患者,抚慰他们孤独、焦灼的内心。

在“仓颉山”抗疫经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阳患者越来越少,住院患者陆续出院,三院部分病区已经着手复工复产,为其他患者提供正常的诊疗服务。休整过的“小仙女”医生也投入到常规工作中去了。不久后,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说由于疫情突然爆发,自己紧急进入了闭环管理,七月初才买的新电瓶车一直无人打理,等回来后发现电瓶因为长期没有充电,已经接近报废。看到她的“遭遇”,我们都有点哭笑不得,也从侧面映射出疫情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国庆假期后,领队带来了个好消息,医疗队将在10月8日左右开始休整,大家要做好出院病历的整理以及医疗交接。这次,我们是真的可以卸下闷热的防护服回家了。

在“仓颉山”抗疫经历

(右一为张玲)

回顾这一个多月的抗疫经历,收获颇多。作为一名从事呼吸专业的医生,能够有幸参与到抗疫工作中锻炼、成长,近距离地与新冠患者接触,详细了解其发病过程和临床特点,对于今后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意义深远。护士长张月华带领科里几名年轻人已在第一批出征队伍中凯旋,科室里一下子有了这么多抗疫经验丰富的骨干成员,我们甚是欣慰、鼓舞。此外,在工作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医院的热血青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抗疫工作不仅仅是医疗系统的事情,而是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医院、疾控、警察、社区、交通等多部门、多系统共同参与完成的复杂工程。试想当今世界,除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哪个国家能有如此为民的政府?能有力调动这么多部门高效参与疫情防控?能有这样的底气在疫情下安排好国人的生活,提供免费医疗?

不得不感叹,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在种花家。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黄华:刀尖上的“舞者”,脊柱上.. 下一篇喜讯 | 仪征市人民医院新增两名扬..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