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新实践

TOP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抓住“精准”牛鼻子,拔掉“穷根”!扬州实施精准扶贫共同奔小康
2017-12-13 15:18:43 来源: 作者: 【
导读: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扬州市各地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积极实施..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扬州市各地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积极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邗江区蒋王街道四联村的佴永富是村里的低收入户,今年81岁,家里只有一个智力残疾的儿子。针对佴永富家的困难情况,村里免费给父子俩安装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帮助他贴补家用。
 
    佴永富告诉记者,过去他们家用电要自己付钱,自从村里为他家装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后,不但不用支付费用,还能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四联村村委会主任徐飞介绍,从去年分布式光伏电站安装好到现在九个月的时间里,共计发电2225度,而光伏发电会并入到国家电网里,以每度电回收价8毛钱计算,佴永富的收益可在1780元左右,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对佴永富父子来说,还是会有很大的帮助。
 

 
    今年年初,村里还安排佴永富的儿子到镇里的福利企业上班,每月工资1000多元,父子俩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邗江区通过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已经为600户贫困家庭安装了屋顶光伏电站,覆盖全区80%的低收入农户,每个家庭每年可增收3500元。目前,扬州市各地都在积极实施精准扶贫,帮助低收入群体提高收入。
 
     扬州市委农工办主任李春国介绍,针对全市有劳动能力的一万多低收入农户,他们通过就业培训、引导就业、介绍就业等途径使这些农户能够获得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对于那些缺少就业技能的农户,他们则定期开展一些对应的专题培训,帮助他们就业。而如果通过这几种方法还是不能就业的,各地采取政府购岗的方式,将河道 、村庄保洁等岗位腾出来,以解决这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问题。
 

 
    此外,扬州市各地还对特殊贫困群体进行专项补助,仪征刘集镇联营村袁晓菊家庭困难,今年,儿子考上了大学,可数万元的学费让母子俩望而却步,当地政府及时送上关爱基金,解决了袁晓菊的燃眉之急,对此,袁晓菊内心充满了感激。
 
    为了实施精准扶贫,扬州市为3.7万户低收入农户,共7.16万人专门建档立卡,将困难家庭纳入农村低保,并全面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将宝应、高邮、仪征农村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580元/月以上。
 
    扬州市还通过组织国有重点企业、市级机关部门“一对一”结对帮扶65个市级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从去年以来,整体实施了139个项目,目前已经建成99个。通过五年精准扶贫,确保到2020年扬州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元。
 

 
    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各不相同,要提高脱贫攻坚的成效,关键是要抓住“精准”这个牛鼻子,找准“穷根”,有的放矢。扶贫攻坚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以“精准”提高扶贫措施的有效性。只有把“精准”的要求贯穿扶贫脱贫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增强“造血”功能,为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注入源源动力。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人民.. 下一篇【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蓝天..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