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综合资讯 -> 国内国际

TOP

在鸟巢有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与现场一墙之隔却只能“聆听”一场闭幕式
2022-03-17 10:09:07 来源: 作者: 【
导读: 3月13日晚,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随着奥林匹克火种熄灭,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也正式宣告结束。 在“鸟巢”这个承担了四场盛大开、闭幕式活动的非竞赛场馆,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的办公区域在“鸟巢&rdquo..

3月13日晚,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随着奥林匹克火种熄灭,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也正式宣告结束。

在“鸟巢”这个承担了四场盛大开、闭幕式活动的非竞赛场馆,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的办公区域在“鸟巢”四楼看台包厢,距离开、闭幕式的观众看台只有一墙之隔。但他们不能观看,只能用耳朵去“聆听”一场闭幕式。

这群特殊的志愿者来自“鸟巢”场馆通信中心(VCC)团队,共有15名成员,分别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和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2019级法学专业的陈星宇便是15名志愿者其中的一员。

对陈星宇等“鸟巢”VCC志愿者来说,他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负责四场开、闭幕式当日及所有彩排期间场馆的集群通话监听记录工作。“由于开、闭幕式工作涉及大量的情况通报以及指令传达,加之场内较为嘈杂且通信需求量较大,各负责人在场馆内进行工作调度时均使用手台(手持对讲机)进行联络沟通,我们需要对这些通话进行记录,如果遇到突***况还要及时上报。”

开、闭幕式工作像是一台设计精良、结构复杂的机器,不允许有任何失误发生。而“鸟巢”VCC团队要做的就是让这台机器更加高效、准确地运行。“我们就好像是‘鸟巢’的大脑,很多信息都要经过我们团队进行处理、传达。”在陈星宇看来,“耳听八方”是对“鸟巢”VCC志愿者工作最好的写照,大家还亲切地称VCC为“巢办”(“鸟巢”办公室)。

因为“鸟巢”VCC团队特殊的工作性质,陈星宇并不能亲眼见证开、闭幕式现场的盛况,但他可以通过手台了解整个“鸟巢”发生的一切,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来“观看”开、闭幕式。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那个晚上,给陈星宇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开幕式当天早上6点多,陈星宇就和同学们从位于昌平的校区出发前往“鸟巢”。陈星宇回忆起那天,许多珍贵的记忆历历在目,“手台的通话从下午开始就响个不停几乎没停过,晚上开幕式正式开始后,当听到手台里陆续传来‘北京已点燃,延庆已点燃,张家口已点燃’这些传递火炬成功点燃的声音,伴随着窗外响彻云霄的烟火,我们的办公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手台中的“5,4,3,2,1”倒数声、北京冬奥会宣布正式开幕、主火炬点燃、中国队入场这一条条指令的下达,都给陈星宇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成为了“鸟巢”VCC志愿者们一份浪漫的回忆。

那一天,陈星宇记录了四百多条通话,是两个多月来记录最多的一次,这一条条通话记录也为日后的工作复盘打下了基础。

未能亲眼见证开幕式的召开,对陈星宇来说难免感到一丝遗憾。但他并不觉得孤单,“整个世界是能看到我们的,是能知道整个开、闭幕式的成功背后有我们的一份力量的。”做好本职工作让陈星宇觉得比亲眼见证开幕式更让人自豪,“我们能够感受到仪式现场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进行的,工作人员是如何保障一场开闭幕式得以顺利举办的。我们深知自己的工作也在为开、闭幕式成功举办贡献力量,我们的付出是为了让更多人尽情享受这场冰雪盛会,虽然是在幕后工作,但整个场馆还有无数的工作人员与我们一起,默默地守护这场盛会的精彩。”

除了负责四场开、闭幕式的监听记录工作,在日常,陈星宇和其他14名志愿者还承担着如开闭幕式物资分发等各类行政工作。从1月13日开始,陈星宇等VCC志愿者们已经共同奋斗了59个日日夜夜,几乎踏遍了“鸟巢”的每一个角落,成了对“鸟巢”最熟悉的志愿者,环廊、“鸟巢”文化中心、奥运博物馆、各业务领域办公室……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其实,看似只是简单的记录监听工作,但想要成为一名“鸟巢”VCC志愿者并不容易,陈星宇介绍说,首先要通过24个科目的线上统一培训及考试,只有每一科成绩都90分以上才算合格。

此外VCC志愿者们需要在1月就开始进入“鸟巢”接受培训,并进行各类上岗前的准备工作:熟练掌握手台和固定台的通话与监听方式,不断练习使用规范用语,将参加开、闭幕式工作的人员组织架构牢记于心,此外还要提升打字速度,锻炼速记能力,等等。虽然整个过程十分辛苦,但在陈星宇看来这些培训对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VCC志愿者在“鸟巢”四楼的办公空间并不大,一条十几米长的木桌子成为了他们的工作“阵地”,在这张桌子上摆满了工作用的电脑和手台。就是在这片办公区域,陈星宇和其他14名志愿者用“听”的方式见证了四场开、闭幕式的顺利举办。“大家会互相帮忙打饭,投喂各种零食小吃。我们每天见证朝阳的升起,也和满天繁星结伴回程。”小小的一方天地承载了“鸟巢”VCC志愿者的无限感动与满满回忆。

对于不熟悉VCC这个业务领域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片神秘地带,他们不知道VCC是在做些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作用。但通过陈星宇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成功举办的背后,在这个世界都在沸腾的时间里,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VCC志愿者在为这场冬奥盛宴保驾护航,书写着属于VCC的冬奥故事。

“在人群看不见的地方注视着人群,在世界看不见的地方关注着世界。”陈星宇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这是我们‘鸟巢’VCC志愿者的一种情怀,也是我们的一种坚守。”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人民体谈:致敬!赛场外的守望者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为人民民主不..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