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富有”的扬州人朱玉龙
2022-01-07 11:02:56 来源: 作者:高笑天 【
导读:琼瑶一句话,让他决定造一座园林

在扬州三湾公园,有一座园中园,名叫“玉龙花苑”,它的建造者名叫朱玉龙,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弄潮儿,在搏击商海收获成功的同时,他坚定地走在公益的道路上。
 
琼瑶一句话,让他决定造一座园林
 
朱玉龙今年67岁,是扬州市政协委员。他最为人熟知的一次义举,是将位于扬州南区的玉龙花苑转让给了扬州市政府。玉龙花苑是他花费10年心血建造的园林,曾有人开价1.2亿元收购,被他婉拒了。2016年,他将玉龙花苑转让给扬州市政府,成为三湾公园的园中园。
 
玉龙花苑的建造,缘起于琼瑶女士的一句话。上世纪八十年代,琼瑶来扬州拍摄《六个梦》,租用了朱玉龙的汽车。一天,琼瑶对朱玉龙说,朱先生,要是你有一座园子就好了,我们就可以到你的园子取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琼瑶的一句话,让朱玉龙下了决心,等有了钱,一定要造一座园林。
 
 
2001年,朱玉龙在古运河畔的汤汪乡徐庄组觅地造园。园林是综合的艺术,叠石、理水、砌房、植树,样样都大有门道。扬州古代虽然私人造园之风颇盛,但毕竟中断了许久,要想承续,谈何容易。白天,朱玉龙和工人一起施工。晚上,工人下班回家休息了,他还在反复琢磨,有了新的灵感或是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就赶紧记下来,第二天和工人一起修改。十年造园,拆拆改改是常态。这背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执着。
 
公益情怀的种子,从小就已种下
 
十年造园,一朝落成,个中甘苦,只有朱玉龙自己最清楚。为了玉龙花苑,他投入了全部积蓄,更不用说10年光阴和无穷心力。玉龙花苑建成后,面对记者的采访,朱玉龙语出惊人:将来要把玉龙花苑捐给社会。
 
随着扬州南区特别是三湾公园的建设与发展,2016年,玉龙花苑正式转交给扬州市政府。交接后走出玉龙花苑大门,幼时的贫穷,造园的艰辛,公益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年届花甲的朱玉龙难抑激动与不舍,在门口流下眼泪。那一天,他哭了40多分钟。
 
琼瑶的那番话,是朱玉龙造园的缘起;捐出这座园子的原因,早在他小时候就种下了。
 
 
朱玉龙出生于1956年,小时候家里穷,想去公园玩又没有钱,发愤“等我长大了,要为扬州添一座公园”。都说穷则独善,达则兼济,在那个物质上还很不宽裕的少年时代,公益情怀已经在朱玉龙心中悄悄萌生了。
 
1976年,朱玉龙刚刚20岁,进入蔬菜公司工作,经常给福利院送菜。看到老人们生活艰苦,朱玉龙心里非常难受,在心里对自己说:等我有了钱,一定要帮助福利院的老人们改善生活条件。
 
1982年,26岁的朱玉龙辞职“下海”。1985年,朱玉龙向扬州市福利院捐赠1万多元的物品,他还特意给每位老人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让他们听到中央的声音”。福利院赠送朱玉龙一面锦旗,以示感谢。随着公益活动越来越多,朱玉龙收到的锦旗也越来越多,这面写着“致富不忘孤老”的锦旗,依然是他最珍视的。
 
敢为人先,搏击商海获成功
 
1982年,朱玉龙从工作的塑料二厂辞职。下海之初,朱玉龙跑起了扬州与镇江之间的客运班车。私人跑长途客运,这在扬州是首例。朱玉龙还是扬州的“花木大王”。由他培植、销售的花木,一度占据扬州城市绿化的半壁江山。
 
 
朱玉龙与花木的缘分始于他的父亲。他父亲喜欢侍弄花草,去世后,留下两株石榴。为了照看好父亲留下的石榴,朱玉龙慢慢从不懂到精通,喜欢上了花木盆景,搞出了名堂。1984年,他搞了第一场个人盆景展,轰动一时,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歌坛当红组合王洁实、谢莉斯,齐白石关门***王板哉,著名画家吴砚耕等都前来观展,为推广扬派盆景尽了一份力。
 
 
以盆景园林为媒,朱玉龙结识了包括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王文娟伉俪在内的诸多知名人士,交情匪浅。对于玉龙花苑的进展,孙道临一直非常关心,还为玉龙花苑题写了苑名。一次,孙道临与朱玉龙聊天时说道,扬州八怪的出现,与儒商的支持分不开,你应该发扬扬州的儒商文化,将书画家请到这里来创作。因为这番话,朱玉龙创办了扬州玉龙书画院。如今,玉龙书画院已经成为众多书画艺术家交流展示的场所,为扬州又添一处文化胜景。
 
追求富有,是人之常情。真正的富有,不单单是指富有物质,还应当包括富有能力、富有梦想、富有情怀……愿这样“富有”的扬州人,越来越多。
Tags:扬州 朱玉龙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腊八飘粥香,银行送温情 下一篇蒋元峰:为建设“好地方”扬州扛..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