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朱苏力:扬州之美,美在历史文化
2022-05-19 17:30:09 来源: 作者: 【
导读:人物名片 朱苏力: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大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记者:朱教授您好,您是法学界的专家,中国人常常说天理、国法、人情,将天理放在国法的前面,有时候又说法理不外乎人情,似乎又要把人情放在高于法理的位..

人物名片
朱苏力: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学院天元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记者:朱教授您好,您是法学界的专家,中国人常常说天理、国法、人情,将天理放在国法的前面,有时候又说法理不外乎人情,似乎又要把人情放在高于法理的位置上,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的传统观念?
朱苏力:我觉得中国人讲的天理、国法、人情,是非常对的。天理是一些法律的基本原则,比如借债还钱,杀人偿命,这个杀人主要是指故意谋杀。而且,国法要高于人情。因为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有时候拉不下面子来。另外一方面讲,法律不外乎人情并不是说法律就是人情,法律不可能不受人情的影响,必须要兼顾人情。比如说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夫妻之爱,这种情感,有的时候,是必须考虑的。中国人说大义灭亲,并不是说只要是义,就灭亲,而是指大义。
记者:情和法之间有一个边界,但具体的事件里,如何衡量,还是一个困难的事情。
朱苏力:对。因此要留给法官去仔细思考。
 
记者: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觉得法律是充满刚性的,容不得模糊的,而文学是感性的。您曾经写过一本书《法律与文学》,您是怎么样想到把法律与文学联系到一起的?您是著名的法学家,文字又充满美感,您是怎么样做到把这两种气质融为一体的?
朱苏力: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过文学。我曾经当过兵,那时候没办法学理工科,自学的是文史哲,包括文学,散文,小说,诗歌,都尝试过。我后来在上大学读法律以后,慢慢就把文学放在一边,但是这些东西会对我的写作、语言表达会有影响。后来我看到美国学者的一些研究中,把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法律事件,一些情和理的纠葛,把它细细梳理出来,我发现其中有许多故事的背后有法律的问题。比如说复仇,比如说婚姻家庭的问题,比如恋爱的问题,其实都反映了一个社会当中如何用规则来治理社会的问题。因此它其实是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中的这些问题,往往比生活中的事情,比法律条文更有复杂性。我觉得,这种东西有助于我们对法律的理解,也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许多社会的悲剧,或者社会的一些难题。事实上,在美国和欧洲,都有不少学者去研究这个问题。
 
记者:过去,我们常常担心民意干扰司法,在今天这个新媒体时代, 这个问题恐怕要更加复杂。有时候一个案件刚刚出来,很多营销号就开始带节奏,收割流量。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朱苏力:总体上说,有更多的民众关心这些问题,是好的。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许多民众,对案件的情况并不完全了解,而且他自己也很匆忙,没有时间去详细了解,就匆忙下一些判断。现在自媒体时代,传播能力很强,一个信息发出去,可能短时间内就有上百万人能看到。因此,我觉得发布信息和评论的人应当自我约束,不完整的信息,可能会误导公众。第二个问题,有些人是故意耸人听闻,他要的是吸引眼球,他不太关心社会后果。我觉得这是应当更加关注的。
记者:这样的事情,在当下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您觉得应当怎么扭转呢?
朱苏力:相关的部门,要及时发布相关的信息,把真实的信息告诉大家,不要让流言传播。另一方面,我们的公众也要更冷静一点,不要听风就是雨。法治社会的建设,不仅仅是强调国家、政府的法治建设,也需要我们每个公民养成冷静、清醒、慎重地对待别人的事情的品质。
 
记者:您是东台人,东台与扬州很近,历史上也曾和扬州属于同一个区域,您对扬州有怎样的印象?
朱苏力:我妈就是靖江人,靖江原来就是扬州地区的一个县。我比较关心历史文化,我觉得一个城市的美,不光在于它的山水,很多时候还在于它的历史文化,有许多古诗、传说都与扬州有关。扬州是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淮扬菜也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菜系之一。我觉得非常好,非常美,非常宜居,也是非常让人留恋的城市。
 
记者/刘晨薇 高笑天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金龟子:她为无数人守护童年 下一篇“移动5G·看春暖花开”短视频大..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