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楹联故事:平山堂与文章太守欧阳修
2022-07-08 09:22:35 来源: 作者: 【
导读:平山堂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郊的蜀冈之上,蜀冈并不太高,但在地势平坦的扬州,却是难得的高地。这里更是扬州的文化高地,李白、鉴真、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石涛……千百年来,众多名士曾在这里流连,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平山堂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

平山堂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郊的蜀冈之上,蜀冈并不太高,但在地势平坦的扬州,却是难得的高地。这里更是扬州的文化高地,李白、鉴真、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石涛……千百年来,众多名士曾在这里流连,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平山堂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处。平山堂上楹联众多,其中“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一联,被推为诸联之冠,联中的“太守”,指的是文章太守欧阳修。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春,欧阳修来到扬州任知州,是年六月,欧阳修在蜀冈大明寺旁辟室建堂,因为蜀冈地势独高,在堂前远眺,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因此命名为“平山堂”。平山堂建成后,“壮丽为淮南第一”,王安石有诗称赞平山堂“一堂高视两三州”。政事之余,欧阳修与文朋诗友在这里诗文唱和,留下“坐花载月”的佳话。
 
欧阳修是一代文宗,也是一位政治家。庆历新政失败后,欧阳修为范仲淹等上疏极谏,被贬滁州太守,两年之后,来到扬州。他在扬州任期虽不长,但宽简的政治理念,以民为本思想,都足有可述,平山堂也成为后人怀念欧阳修的地方。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来到扬州任太守,为怀念恩师欧阳修,在平山堂后修建了一座谷林堂,堂名取自苏轼《谷林堂》诗开头的“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两句,这一联如今就悬挂在谷林堂中。
 
平山堂楹联众多,如“山色湖光归一览;欧公坡老峙千秋”“诗意岂因今古异;山光长在有无中”“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等,都堪称佳构。


 
平山堂门前“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一联,为清代扬州知府伊秉绶所作,光绪戊寅秋日黔南袁伟华重书。寥寥十六字,上联紧扣平山堂,下联聚焦欧阳修,表现欧阳修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宕情怀。下联取自《醉翁亭记》,却又十分工稳,毫无斧凿痕迹,论者以为“天然如铸,春容大雅”。《扬州览胜录》称“此联造语既佳,书法亦极古茂,至今称为平山堂楹联之冠。”
 
欧阳修离开扬州后,写给继任者刘敞的词中,称他为“文章太守”,这就是文章太守一词的出处。文章太守专指富有文才、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的地方行政长官,毫无疑问,欧阳修本人就是这样一位文章太守。在思忆恩师的《西江月·平山堂》中,苏轼便称欧阳修为文章太守。巧合的是,伊秉绶也是一位文章太守,以廉吏善政著称,同时也为促进扬州文化繁荣尽心竭力。伊秉绶病逝于扬州之后,扬州士民将祭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的三贤祠改为四贤祠,将他与上述三贤并祀。伊秉绶化用欧阳修成语的方法,古人称为集句,今天多称为致敬,这个说法多少带点玩笑色彩,但从这一联中,确实能读出后人对欧阳修的无限崇敬。
 
文、图:高笑天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董仲舒:十年江都相,高风百世师 下一篇少年剑客扬州宋夹城亮剑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