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邗:一个生僻字 一座城市的DNA
2022-08-05 11:12:37 来源: 作者: 【
导读:扬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史长达2500多年。《左传》记载,公元前486年的秋天,“吴城邗,沟通江淮”。短短七个字,却非同小可,这是扬州建城史和中国运河史共同的开端。 七个字中,“邗”(hán)的字形虽不复杂,却..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史长达2500多年。《左传》记载,公元前486年的秋天,“吴城邗,沟通江淮”。短短七个字,却非同小可,这是扬州建城史和中国运河史共同的开端。


 
七个字中,“邗”(hán)的字形虽不复杂,却是个生僻字,除了地名之外,很少作他用。这种情形大概已经相当久远,《说文》中,对“邗”的解释通常都是“古国名”或“地名”。邗是春秋时代的古国,也写作“干”,后来加“邑”写作“邗”,说明很可能已经有了城邑。典籍中又常常直接写作“干”,似乎又说明有城邑还不久,习惯上还称为“干”。春秋后期,吴国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长江下游流域诸多小国,其中就包括邗。吴灭邗后,称“禺邗”。“禺”即“吴”,“禺邗”就是“吴邗”。吴王也自称“邗王”。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从水路运兵、运粮,进而北上伐齐,争霸中原,命人在扬州筑城,并开挖运河,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因为这段运河开挖于邗,故称邗沟。扬州与运河同生共长,原点就是“邗”。
 
 
2015年,扬州建城2500年城庆之际,吴王夫差广场落成
 
在扬州,还有另一位吴王,另一条邗沟。汉初吴王刘濞在扬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给扬州带来空前繁荣。为了运盐,刘濞也开凿了一条邗沟。史载:“吴王濞开邗沟,自扬州茱萸湾通海陵仓及如皋蟠溪,此运盐河之始。”两代吴王,前后相隔三百多年,都在扬州开凿邗沟,给扬州带来深远影响。扬州古邗沟旁有一座大王庙,庙中并祀夫差和刘濞两位吴王。大王庙外,有一副楹联:曾以恩威遗德泽,不因成败论英雄。横批:恩***(邗)吴。
 
 
古邗沟畔的大王庙,并祀两位吴王
 
隋代,隋炀帝在此前运河的基础上,动用百万民力疏浚河道、修挖运河,邗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段。《通鉴·隋纪》载:“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发淮南丁夫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隋唐大运河在加强南北沟通、促进经济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运河的开凿又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历史的深刻与复杂,不能不引起诗人的感慨: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二》)传说中,隋炀帝开运河、下扬州是为了一赏琼花的天姿国色。今天,古邗沟畔,琼花兀自迎风摇曳,历史早已改换了篇章。
 
 
古邗沟畔,琼花依旧笑春风
 
回到“邗”字,“邗”由“干”加“邑”组成,“干”有水边、涯岸之义;“邑”表示封国或城邑,组合起来,可以表示水边的封国或城邑。古邗国业已渺茫,但“邗”字已经融入了扬州的DNA。古人用邗沟作为扬州的代称。宋代秦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就是以邗沟代指扬州。扬州也称为“邗上”。晚清又有一部城市生活小说《风月梦》,启发了后来的《海上花列传》等小说,作者署名邗上蒙人,意即扬州痴人。如今,扬州有邗江区,又有邗上街道、邗江路等,凡此都是邗文化的印记。
 
 
古邗沟故道位于扬州城北,从螺丝湾桥向东直达黄金坝,长1.45公里,是大运河系统最早期的遗迹之一
 
历史上,扬州有过“扬一益二”的繁盛,也有过“废池乔木”的衰飒,无论盛衰如何更迭,稍一太平,扬州便能迅速地重现繁华。国学***钱穆有言:“瓶水冷而知天寒,扬州一地之盛衰,可以觇国运。”之所以如此,与扬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分不开。“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扬州本来多水,邗沟的开凿,又纵向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使扬州居于水运的要冲。我国幅员广大,各地文化自然形成不同特色。长江、黄河等大江大川在东西方向的交流中至关重要,而南北方向的交流,则端赖运河,而扬州,就处于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各地文化物产在此交流融汇,形成扬州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特色。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脍炙人口的珍馐佳肴,甲于天下的园林,无不融汇南北,又自成一派。扬州学派、扬州戏曲、扬州画派等,也莫不如是。不仅如此,作为国际都会,扬州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鉴真***矢志东渡,崔致远入幕扬州等,都在东亚文化交流中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凡此,都与扬州对外交流沟通的城市基因分不开。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实惠巷:百年四眼井甘泉不竭 下一篇这里,是扬州北护城河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