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扬州:香事两千年
2022-09-14 17:25:21 来源: 作者: 【
导读: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香不仅有实用功能,也有审美价值,漫长的用香、品香历史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香文化。汉代以来,江苏扬州的香文化一直在全国颇具影响,成为我国香文化的重镇。 扬州地处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水网密布,气候湿润,易于滋生虫类,加之古人席地而坐..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香不仅有实用功能,也有审美价值,漫长的用香、品香历史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香文化。汉代以来,江苏扬州的香文化一直在全国颇具影响,成为我国香文化的重镇。


 
扬州地处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水网密布,气候湿润,易于滋生虫类,加之古人席地而坐,由此形成燃香驱虫的习惯。早在汉代,扬州地区的香文化便迎来第一次大发展,出土的博山炉形制精美,在熏香与驱虫之外,还具有营造氛围的功能。
 
隋唐时期,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扬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城市,汇集了来自西域和全国各地的香料,成为香料的集散地和香文化的中心。杜牧的《扬州三首》记录了当时扬州的繁华,其中有“越橐水沉堆”的句子,意思是说,从岭南海运而来的沉香,装在袋子里堆积如山,足见当时扬州香料之多。
 
在中国香文化向东亚传播的过程中,扬州也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鉴真东渡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一页,不仅传播了佛学,也将中国文化系统地传播至日本。《唐大和上东征传》中,详细记载了鉴真***东渡时采购的香料,包括“麝香廿脐,沉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胆唐香、安息香、栈香、零陵香、青木香、熏陆香都有六百余斤;又有毕钵、呵梨勒、阿魏、石蜜、蔗糖等五百余斤。”今天,日本人在研究、介绍香道时,都会追根溯源,上溯至鉴真***。
 
 
鉴真东渡群雕
 
晚唐时期,朝鲜人崔致远曾在扬州入幕为官。崔致远被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其《桂苑笔耕集》是朝鲜历史上第一部汉文诗文集,范文澜称其为“一部优秀的文集,并且保存了大量的史事”。在文集中,就有南诏国进献香药,以及唐王室赏赐用香的记录。
 
 
《听琴图》局部
 
宋代文人追求生活品味,同时也追求个性,反映在香文化上,就是形成了“文人香”的传统。文人香是合香,即按照君臣使佐的观念,配伍多种香料,制造出独有的香气。与单香相比,合香拥有千变万化和无限可能性,为追求个性提供了基础。宋代文人在香方中融入个性和审美意趣,使对香的品鉴成为文人士大夫中的雅事。宋代扬州太守韩琦便有“韩魏公浓梅香”传世。由于多位太守、苏门学士等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和提倡,扬州成为文人香的重镇,黄庭坚、秦观等人,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从两汉到隋唐、两宋,扬州香文化主要面向皇室、诸侯、士大夫等阶层。明代起,扬州香文化进入了平民的日常生活,出现了专门制香的企业,戴春林、薛天刚、谢馥春等著名品牌各领***,让扬州的香粉业声名远播。
 
 
随着香文化的发展,明末还出现了一部香文化史上的集大成之作《香乘》。《香乘》对清代之前的中国香文化作了详实的记录,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香乘》中评价,“谈香事者,固莫详备于斯矣”。《香乘》作者周嘉胄,就是扬州人。
 
焚香图
 
清代扬州,经济繁荣,文人雅集活动频繁,在这类文化活动中,文人香同样不可或缺。当时的文坛领袖王士祯在扬州为官期间,“昼了公事,夜接词人”,主持风雅,开虹桥修禊之先河。《扬州画舫录》载:“(王士祯)为扬州法曹,日集诸名士于蜀冈、虹桥间,击钵赋诗,香清茶熟,绢素横飞……”香营造了风雅的空间,也有助于文思。
 
文人香制作技艺已经成为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项目传承人、香文化研究者王其标认为,扬州是中国香文化中一座通史式城市。研究、传承扬州香文化多年,王其标出版了专著《扬州香事:一座城市的嗅觉审美史》。他认为,香文化,特别是文人香,有其丰富的内涵,是十分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历史上看,香文化的兴盛,总是出现在安定繁荣的时代,今天的扬州,不仅要传承绵延两千年的一缕幽香,更要将它发扬光大。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明旅游是节日最美的风景 下一篇扬州疾控:疫情防控重要提醒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