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扬资讯 -> 娱乐圈

TOP

淮军文化发源地:散落于肥西县的那些圩堡群
2017-10-17 09:30:52 来源: 作者: 【
导读: h3 {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0.6em; } li {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ection { ..

淮军文化发源地:散落于肥西县的那些圩堡群

  合肥晚报  2017-09-28 09:05:54.456
肥西,淮军,合肥,将领,团练,建筑,潜山,马老
而现在散落于肥西县的张老圩、刘老圩、周老圩等大大小小100多个圩堡便是当年淮军团练的根据地,正是从这里,淮军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的国民政府计划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及调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便让中央大学地政学院(现南京大学)相关专家前来合肥调研肥西地区大地主圩子的租佃制问题。

  ○2015年9月24日,海峡两岸人士在刘铭传故居东门参观。

  ○刘老圩一角

  ○张老圩

  珍档面世

  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支以江淮子弟为骨干的军事政治力量,深刻地影响了清末民初数十年间的国祚命运,这支劲旅就是晚清名臣李鸿章创立的淮军。这支力量为清廷打下一场场战役,享誉海外。而现在散落于肥西县的张老圩、刘老圩、周老圩等大大小小100多个圩堡便是当年淮军团练的根据地,正是从这里,淮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青山绿水间的淮军旧地

  “圩堡群概念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计划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及调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便让中央大学地政学院(现南京大学)相关专家前来合肥调研肥西地区大地主圩子的租佃制问题。专家们寻访当地,十分惊讶当地有如此多而整齐集中的圩堡。追其根源又是晚清淮军将领的故居,实为罕见。”从事史志研究、编纂及文学创作近30年的肥西县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马骐对肥西一带的圩堡群颇有研究,他向我们介绍说, “上世纪90年代后,省有关部门组织对肥西圩堡群进行了学术研讨,圩堡群才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据马老介绍,圩堡俗称圩子,是江淮之间特有的建筑形式,兼有居住和防御功能,但初期的圩堡建筑是在肥西一批批的地方团练组织的财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较粗糙简陋。只是到了后来,肥西团练武装转制为世人皆知的淮军,昔日的团练首领们因功勋卓著,衣锦还乡。当这些淮军将领功成名就后,他们都一个个回到故乡,在山林之间建起一座座四面环水的私家圩堡,给圩堡带来了二次建筑革命,使其走向成熟。圩堡在第二次的建设热潮中,有的在原址基础上翻修、扩建,有的屯田圈地另选新址,也有的放眼于邻县。圩堡由早期的泥、石结构向砖、瓦结构转变,有的圩堡经历了几代人的不断改造,前后历经30余年的发展。

  马老告诉我们,肥西圩堡群特点是以水圩居多,四面环水,壕沟深三四米,高耸的城墙可以走人走马,四面还有碉堡、箭楼,从外表看,如铁桶一般刚硬不侵,圩内又瑰丽得如同庄园,丝毫没有兵荒马乱的景象。圩内房屋似于徽派建筑又有别于徽派建筑,以皖中特色为主,兼有皖南元素和质地,自成一体。更楼、四合院、子药房、炮台、曲桥、抱鼓石,还有皂荚、广玉兰、法梧、银杏等百年古木掩映其中,充满着徽式气息。

  “这些淮军将领的旧居曾经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圩堡,以其独特的清晚期建筑风格林立于世。在总共100多座圩堡中,大潜山紫蓬山一线,尤以张树声家族的张老圩,刘铭传家族的刘老圩,周盛传家族的周老圩,唐定奎家族的唐五房圩最为著名。”马老说,四大圩堡各有特色,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紫蓬山的青山绿水之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形成了江淮古民居的一大特色

Tags:
上一篇花花公子创始人休 下一篇庐江县汤池镇美丽乡村:云中乡村..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