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导视

[新闻调查]“雾里看花”的4S店收费
(2015-02-06)
[法制故事]东方超市关门风波
拥有近三十家连锁门店,曾经是扬州最大的本土连锁超市——东方超市,一夜之间,全部门店突然关张,一时间流言四起,债主、货主踏破门槛。 (2015-01-30)
[新闻调查]如何让镇村公交叫好更叫座?
镇村公交连起了村与村、村与镇,打通了农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然而,村镇公交的上座率却很低。 (2015-01-30)
[12345热线调查]居住证权益如何保护?  
“之前看到宣传说,办理居住证可以享受等同扬州本市户口的待遇,为什么我去驾校报名却不被认可?”近日,市民孙先生向“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反映,他最近刚办理了扬州居住证,准备去驾校报名学车时,驾校却仍以外地人的标准来收费,“学车费用比本地人高出两千元”。 (2015-01-30)
[新闻调查]向“信用时代”迈进  
墨子云:“言不信者,行不果。”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失信小事将成为个人信用的“污点”,不良征信记录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5-01-30)
[“12345热线”调查] 特殊病种定点药店太少
“邗江医保和扬州医保合并本是一件大好事,可是从12月底至今,邗江医保在乡镇卫生院却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可苦了我们这些老病号,看个病要转几趟车。”近日,市民李先生向“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反映,邗江医保和扬州市医保并轨后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便。 (2015-01-23)
[法制故事]仪征万元“包过班”跑路
三万元包上市重点高中、五万元包上省重点高中、七万元包上国家重点高中……仪征一家培训机构给家长编制的“重点高中梦”,让几十名家长趋之若鹜; 孰料一夜之间,培训机构跑路,留下近百万的债务,几十名家长欲哭无泪…… (2015-01-23)
[新闻调查]投资公司违规办理抵押贷款乱象调查
近日,网友反映,扬州很多投资理财公司违规从事汽车抵押贷款业务,而职能部门却缺少监管; 投资理财公司违规贷款乱象多,官方监管面临着怎样的难题? (2015-01-23)
[新闻调查]仪征信用卡骗刷案调查
“卡上的50万元不是我‘刷’的,公安局已经调查了,你们银行也知道这事,怎么还找我要钱?”仪征船主段夫好日前再次接到某银行的催款电话,愤怒地冲对方叫嚷道。“你是信用卡的‘持卡人’,我们有权利找你催要。”来电者态度坚决。 (2015-01-23)
[新闻调查]小区保安能让人放心吗?
元旦刚过,星都芳庭小区大门口贴出一张招聘启事:因小区物业更换招聘保安,要求身体健康,年龄在50周岁以下。然而,由于招人困难,物业只能将招聘年龄放宽到60周岁。 (2015-01-23)
[新闻调查]取暖“神器”里的安全隐患
取暖“神器”伤人事故时有发生,那么,这些取暖产品的质量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2015-01-16)
[聚焦两会] “清水活水”惠民生
治城先治水,关键是活水。市政协委员、西园饭店副总经理刘军认为,要实现城市“清水活水”,势必要将城区内外全部水系沟连贯通起来,才能激活水源实现活水清流。按照《扬州市城市“清水活水”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城市主干河道水系沟通工程。 (2015-01-16)
[聚焦两会]保障房建设“大提速”
安置房品质关系到动迁群众的幸福。”人大代表阚成法建议,提升安置房的品质,注重完善道路、绿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公用设配套设施建设。 (2015-01-16)
[特别报道]“智慧扬州”提升城市幸福感
不在家时也能及时看到家里的情形;想乘坐的公交车离自己还有多少站;通过一个小小的手机APP,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就能一网打尽……这样的智慧城市,已经不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2015-01-16)
[评论]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看病贵”,看似是医院收费太狠太宰人,实则是医疗保障制度的欠缺,尤其是在遭遇重大疾病时,普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艰苦奋斗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说的正是“看病贵”的酸苦。 (2015-01-16)
[新闻调查] 高邮湖生态危机扫描
高邮湖珍稀水禽遭投毒、水质富营养化等威胁湖区生态平衡 (2015-01-10)
[聚焦两会]让市民“菜篮子”更丰富
“菜篮子”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人大代表多件议案、建议关注市民“菜篮子” (2015-01-10)
[聚焦两会]委员提案推动全民健身热潮
古运河健身长廊、“10分钟健身圈”、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近年来,我市各类体育健身设施日渐完善 (2015-01-10)
[法制故事]微信红颜劫
寒冬的午夜,一名满脸是血的女子闯进急诊室,脸上有长达七公分的刀伤,随后,大批民警蜂拥而至; 女子的刀伤从何而来? 挥刀相向的陌生男子,到底与她有什么深仇大恨? (2015-01-10)
[评论]救助,必须深入骨髓
12月21日清晨,南京街头,47岁的流浪打工者——安徽人老崔,被发现在雨花西路的一个绿色防雨篷前,肢体冰凉,没了呼吸,他盖着薄薄的军绿色被子,脸上盖着浅黄色毛巾,旁边一个不锈钢大碗、一个棕色水杯、一个红色的袋子和一辆小型的手推行李车,应是他全部“家当”。 (2014-12-31)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