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深度】治城先治水——水活,人活,经济活
2014-01-17 10:31:07 来源: 作者:朱小燕 【
导读:在刚刚召开的扬州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冯正初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城区河道清水活水工程进程的议案》,被列为人大1号议案。

人大代表:加快推进
城区河道清水活水工程进程

核心提示
   [议案建议]
    1、科学规划,理顺水系,合力做好城区河流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2、控制城区河流水环境污染源头,正本清源,从污染来源抓起;
    3、建立完善我市城区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提升城区地下管网建设管理水平;
    4、建立相对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新型城市河流水环境保护方式;
    5、建立多种保障措施,从多方面保障我市城市河流水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维护。

一号议案:
关注城区河流水环境污染
   
    在刚刚召开的扬州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冯正初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城区河道清水活水工程进程的议案》,被列为人大1号议案。
    “由于水系规划不健全,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不到位,河渠引排设施不完善,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截污漏洞较多等原因,城区河流受纳了大量城市污水。水质污染,致使水生物系统遭到破坏,城区河流出现黑臭现象,尤其到夏天,河水发出怪味、异味,如新城河、引潮河等,百姓反应很大。”冯正初告诉记者,根据群众的意见,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城区河道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冯代表介绍,最近几年我市39条城市主要河流监测结果显示:槐泗河、念泗河、新城河等12条河流为劣V类水体,污染严重,其他主要城市河流水环境也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质不如人意。2013年1—11月监测数据表明,市区22条河流达标率为36.4%,仍有13条河流水质为劣V类水体。
    对于城区河流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此前我们也接到不少投诉。
    2013年10月,有市民反映翠岗紫薇苑小区前的一条河,河水就像墨汁,发出阵阵恶臭。随后记者前去调查,发现小区前的小河水黑得发紫,臭味难闻。住在河边的居民表示,家里连窗子都不敢开。据了解,这条河是新城河的一条支流,由于河水不流通,加上小区雨污没有分流,大量生活污水入河,导致河水发黑发臭。此前,我们还报道过解放北路污水管道中断,运河锦园旁污水直排入河的现象。
    “污水管道它是专门向污水处理厂送的,雨水管网收集的雨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水体,如果污水管网阻塞、塌陷,污水可能通过附近的雨水管网流入水体当中。”邗江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接受采访时表示,污水管网不畅通已经成为市区河流黑臭的一个重要原因,亟待整治。
    “尽管已是冬季,但城市河流黑臭现象依然一定程度地存在。”“两会”现场,冯正初表示,希望政府加大“清水活水”力度,使扬州的水系活起来、动起来、通起来,给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堵”“通”“活”“管”,
四招治水
   
    “小时候,河水很清澈,都可以直接饮用。”提起过去的城区河流,人大代表颜安明既惋惜又怀念,希望能通过“清水活水”工程,让扬州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民更健康。
    “如今,市区内主要河道的水几乎都是劣V类水体,而在过去,这些河都是能游泳的。”人大代表许金荣认为,我们生活的水环境与扬州市民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只有水清了,活了,生活在扬州才更幸福。”
    冯正初表示,对于城区河流水环境污染现状,可以通过“堵”“通”“活”“管”,四招治水。
    所谓“堵”是要控制城区河流水环境污染源头。据了解,造成城区河流水环境污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截污漏洞较多。如七里河在制药厂以西未能实施截污,7条支流未整治,沿岸大部分小区生活污水以及联环药业、圣祥皮革、华源公司等工业污水经9个排污口排入河流。保障湖、安墩河、玉带河3条河流共有17个排污口,大量工业污水未经处理流入城区主要河流,河流水质下降严重。冯正初建议开展水污染物排放专项检查,解决重点污染企业超标排污、错接乱排等问题,对城市河流沿岸所有排污口进行专项调查,存档定位,关闭一批泄污排口,并强化对污水处理厂监管,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水量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全收集、全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工业、生活污水对城区河流水环境的污染。
    所谓“通”是说管网要畅通。据了解,污水管网不畅通已经成为市区河流黑臭的一个重要原因。冯正初建议对全市700多公里污水管网进行普查,加快建成地下管网GIS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同时,完整完善城区地下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系统。建议建立一套独立的排污系统,用来输送污水,让雨水直接流入河流。尤其是对新建城区、经济开发区和住宅小区建设,应与垃圾收集和处理、供排水系统、地面绿化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所谓“活”是指活化水源,理顺水系。冯正初建议把城区河流水环境纳入整流域、区域水系和整个城市建设之中,统筹规划,统一治理,保证城市河流与流域、区域河流沟通,增强引排能力,建成城市水系网络,使水系保持良性循环。水活,人活,经济活。欲使水活必使水流,关键在于水动起来、活起来,要加快引水工程的实施。
    所谓“管”是管理要到位。人水和谐关键在治理,治理关键在管理,管理主要在政府。必须理顺市、区之间的关系,理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统一规划,分头实施,进一步整合现有河流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管理机构,实行统筹规划,综合管理。

“清水活水”,2014年—2016年将是关键节点
   
    在刚刚结束的政协扬州市七届三次会议上,市委书记谢正义在讲话中指出,“集中力量再干几件大事,就是要再办几件大实事,进一步提升服务对象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其中,他明确提出,要“围绕服务本地居民,聚焦聚力促进‘不淹不涝、清水活水’城市建设”等民生工程。
    市长朱民阳在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明确,“突出生态文明,打造秀美扬州,必须抓好水环境治理”。他指出,治城先治水,将大力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启动市区“清水活水”三年综合整治工程,今年先期实施市区新城河等5条河道整治。加快古运河和小秦淮河环境提升、城市西部调水引流工程,年内实现城区主干河道活水全覆盖。同时,做好新建住宅小区雨污分流配套工程。

“清水活水”,
政府部门在行动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工厂污水、居民生活污水、餐饮企业污水等,大部分流入瘦西湖,有的流入小秦淮河,也间接污染瘦西湖。为彻底根治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政府下决心开展瘦西湖活水工程。1998年,扬州开工建成10万吨污水处理厂;199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瘦西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也就是现在所称的“瘦西湖活水工程”,总投资6.3亿元;2002年,工程竣工,干净的京杭大运河水通过输水管道注入瘦西湖,加之污水截流工程的启动,瘦西湖水质终于在当年“4·18”前得到有效提升。“清水、活水”工程历经10多年,如今,瘦西湖的“活水”,正为市区20多条河流提供清洁的“水源”。
    “2014年到2016年,将对市区13条劣V类水体河道进行整治,主要包括沟通水系、控源截污、防洪排涝。”在两会现场,扬州市城乡建设局局长杨正福介绍,市区“清水活水”三年综合整治工程,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对市区北至槐泗河、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仪扬河、西至西北绕城公路,约17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39条城市骨干河道进行综合整治,让市区16条河“换新颜”,其中包括8条“黑臭”河道、5条劣V类及3条断头河。
    据了解,整治工程将于春节后启动,将首先对新城河及其支河,如童套河、四望亭河、幸福河进行整治。
 



Tags:扬州 清水活水 整治工程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生活·大明星】倪妮:等“峰”来 下一篇【生活·收藏】三星拱照,大福来朝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