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收藏]壶上有马
2014-05-22 18:25:45 来源: 作者: 【
导读:早年收瓷,没有方向,凡是老物就好。于是收了青花罐子,笔筒,还有壶。有一把晚明的青花壶,收得极便宜,让我得意了一段时间,也早就离开了我。剩下就是这把画着马的残壶了。

壶上有马

    早年收瓷,没有方向,凡是老物就好。于是收了青花罐子,笔筒,还有壶。有一把晚明的青花壶,收得极便宜,让我得意了一段时间,也早就离开了我。剩下就是这把画着马的残壶了。
    好几年,它一直呆在某个角落,不被我理睬,及至想到要作一篇《壶说》,写写我所有的壶,才顺手把它拿出来。灰尘很厚,擦了半天才擦干净,看看确实普通,专门为它写篇文字似乎过于隆重,不值得。但我手中这些壶,又有几只是真的值得一写的呢?就给它拍了照,心想,有心情时,就为它写几个字也罢。
    这把壶买得很偶然。我的一个从前的朋友,以前总和我一起逛摊,有一回他买了一只画着八骏图的青花小碗,八匹马各具姿态,让我羡慕。回家在网上翻到这把壶,用青花画着马,虽和他碗上的马相去甚远,但索价极廉,遂动了买的念头。
    八十元。
    很巧的是,卖家是武***,说最近要到香港路开店,于是约好在他新张的小店中自取。我自取付款的时候,他说自取没有快递费,你给五十元吧。说实话,我有点感动。
    后来我们成了朋友。
    那位常与我逛摊的老朋友,反而渐渐疏远了。
    这把壶我不记得买回来之后是否清洗过,但肯定从未抱在怀中玩赏,放下就把它忘了。多少年后再拿起来看它,已经不知道当初为什么会为它花钱,哪怕价格极廉也是不值的。此类青花壶虽是清中晚期老物,也有人收藏,但存世量不小,至今地摊仍可购得,也许不是画马,但器型以及青花发色是差不多的。当然,再普通的老东西,也比新瓷器好,因为它有岁月给予的温润蕴藉,有那个年代相对鲜活幽邃的青花呈色,因而可以滋养我们疲惫的眼睛。
    它是我惟一的青花壶,也是我惟一以马为绘画主体的壶。写这点字的时候,已经又忘了它被我放在何处,且喜前几个月为它拍的照片还在。再说不管如何普通粗糙,它总是我的当初。
 
【收藏物语】

汉八刀玉蝉
    蝉的境界有三,隐忍,执着与高洁。等踏过这三重境,之后便到达禅意。
    听听蝉鸣的声音,回忆童年的夏天,就好像置身与一个充满蝉鸣的世界,一个知了音乐的盛会,让人人都享受夏天的快乐,我喜欢这个蝉,一个东汉时期的汉八刀玉蝉。
    “汉八刀”,是指汉代雕刻的玉蝉,其刀法矫健、粗野,锋芒有力、雄浑博大。体现出了当时精湛的雕刻技术。
    “汉八刀”的代表作品为八刀蝉,其分为佩蝉、冠蝉和“治”(琀蝉),八刀蝉的形态通常用简洁的直线,抽象的表现其形态特征,其特点是每条线条平直有力,像用刀切出来似的,俗称“汉八刀”,其“八刀”表示用寥寥几刀,即可给玉蝉注入了饱满的生命力。也就是说汉八刀是指一种刀法简练的工艺风格,而不是一个工艺专用名称,更不是专指某一玉器。大家都知道,实际上它不是用刀刻出来的,而用水砣砣成的。汉八刀工艺品是中国玉器史上的代表之作,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在中国玉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以后不再觅有此风格的玉器。
    玉蝉,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带身上则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如今,雕刻工具发生了质的飞跃,电动工具替代了传统的水床和沙砣,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爱好,一些玉雕师在传统风格的汉八刀基础上,做了改进,但这种韵味就再也没有了。

【门道】

地摊还价有技巧  

  一,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他要多少你都别认为便宜,要的不高,你也别还得太低。要得高了你就使劲的还价。还是那句话,生意不成仁义在,东西是你的,钱是我的。比方说价值100的东西,他要1000,那你就还价10块。他要是说你胡乱还价,你就说你也是胡要价的。如果摊主有心成其交易,他会和你谈价钱的.

    二,要定心理价位。摊主都是人精,厉害着呢。人家就是做这个的,经验比你丰富得多,别小看了人家,看着不起眼的人,卖了你,你还帮人家数钱呢。心里没底价的东西,你就不要问价钱了,等你心里有个价位了再还价。哪怕先问问高手,不了解价格的前提下,通常很难避免吃亏。

    三,不要老想着捡漏。常常会听到有人说:后悔死了,他要2000,我还价800,后来说到1200,他非要1500不可。最后我没买,他1500卖给别人了,我当初应该要的……像这样的事谁也别怪,就怪你自己贪心。贪心会蒙蔽自己的眼睛,会使你买到假货;也会蒙蔽你的心灵,使你失去机会。当你确定这东西物有所值的时候,讨价还价只是你的手段,尽量把购买成本压缩在最低的位置。但是如果实在还不下来价钱,又觉得目前的价格很实在了,就不要再犹豫了。

    四,多次议价。很多藏友有这样的经验,还不下来价钱,就先不谈了,走人。转一圈回来,再谈。这时摊主通常会让点价钱。通过多次的交流,人也熟悉了一点,话也就好说了。高手通常会用这样的话:我没说你要的高了,你要的价钱不高,但是我实在是不能接受呀,我的接受能力有限,但我还是很诚心地想要和你做这个生意,你就再让点呗……人都是一样的,你好说话了,对方也不会过为己甚。

一本“旧”手稿,
是“张恨水书稿”吗

    “我收的一堆旧字纸里,竟然有著名作家张恨水的手稿,这不是该着我捡漏了吗?”近日,一古玩藏家高兴地告诉记者。他是在镇江收到疑似张恨水手稿的。与“手稿”一同发现的,还有一些旧碑帖。
    这位藏家说,起先他没当这是什么稀罕的东西,还把它们扔在了一边。但当几张碑帖都转让给了朋友后,他才留意这本‘旧’手稿,捡起来一看,大吃一惊,手稿落款是三十三年三月三日,是民国时期的,是手写的繁体字书稿,一共有75页,署名为“张恨水”。
    记者看到,该手稿保存得相当完好,上面的字迹都还非常清楚,用行楷书写,有涂改痕迹。(见题图)
    书稿的题目是《水浒人物论赞》,一共75页,用的棉白纸,前面有《水浒人物论赞序》:“民国十六七年间,予编辑北平世界日晚报副刊……日撰水浒人物论赞一则,以言原意,实在补白,无可取也。后读者觉其饶有趣味,送函商榷,予乃继续为之。旋因予辞职,稿始中止。然亦约可得三十篇矣。民国二十五年,予在南京办南京人报……并又益以新作十余篇。社中同人,读之而喜……嘱予完成出单行本。”落款是:“张恨水序于南温泉北望宅茅屋”。
    记者看过据说是张恨水写给曹聚仁的行书信札,字迹颇有功力,劲健而洒脱,而这件书稿则显得拘束无力。当然记者不是专家,这到底是张恨水自己书写,还是哪位好事之人费苦心抄写的,不好妄断。但有业内人士请记者转告藏友:近年来,因为名人手札收藏热升温,赝品时有可见,尤其近现代名人的书信手稿,造假成本并不高,市场上鱼龙混杂,要小心。探藏管窥。

Tags:收藏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明星]杨千嬅:胸口的一个“勇.. 下一篇[旅游]当儿童节撞上端午节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