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收藏]我爱银元
2014-06-14 10:08:46 来源: 作者: 【
导读:对银元的真假,很长时间我都未能破局。刻骨铭心的是2009年国庆节,我在扬州古玩市场看到一个摆地摊的,卖一批大清银币和湖北省造龙洋,品相一等,400一块,太可爱了,但不敢下手。


【收藏故事】

我爱银元
 
    2008年春节,同乡作家高汉铭前辈,讲一位扬州收藏钱币的朋友开饭店,请高先生吃饭。先生看他生意不好,稍感不安。席间聊到钱币,从衣袋里掏出一枚洪武通宝,问:咋样?几杯酒过后,又从身上摸出一块宣和通宝,问:还行吧?喝到兴起,从怀里内衣弄出一个乾元重宝,说:这个在扬州不会有几个吧?高先生说:人家这才叫有钱,哪在乎这饭店哦。

     对银元的真假,很长时间我都未能破局。刻骨铭心的是2009年国庆节,我在扬州古玩市场看到一个摆地摊的,卖一批大清银币和湖北省造龙洋,品相一等,400一块,太可爱了,但不敢下手。找经常卖银元给我的人,不肯挪身,只冷冷地吭了一声反正我不买。不久,朋友介绍我向扬州交警队一位大队长买了几块银元。我以为这大队长是高手,朋友说卖银元的不敢骗他。我就委托朋友说:你就听他的帮我买呗。第一次,40多块湖北龙洋,16000多。又过几天,说:还有。那就再买!60几块大清24000多。送到南京,我一看傻了,就是我不敢买的那批银元。请大队长去退,卖家就此人间蒸发了。这学费交的蛮大。

    终于,在网上遇到一位同城卖银元的,当面交易,知是一位玩家。他告诉我:银元制作工艺很高,不管是龙洋还是大头,基本都是请当时英国德国一流设计师设计、制模,用600吨冲床一次冲压成型,表面平整是目测标准;防伪在边齿,银元成型后第二道工序是由滚齿机滚出边齿。虽然不同品种的银元,边齿形形式式,主要不出:橄榄齿、夹齿、直齿、鹰洋齿,关键点在于真银元边齿内壁结构紧密,有纵向切割划痕,假银元铸造、冲压均一次成型,边齿内壁有颗粒物或平整却不实。

    这位朋友当晚给我邮箱发来三张边齿放大照片,可谓一目了然。我终于真正懂得鉴定银元真假的奥秘,马上就有同好者求教,我画图讲解听者仍感困惑,索性找人锯了一个原木片,如示一个大银元,用美工刀把边齿刻出模样,使求教者立马领会。后来我还了解到,银元并非纯银,而是90%银和10%镍合成,可以用强磁铁检验是否含镍,但也有地方造银元成分不标准的,唯边齿是检验真伪的绝对标准。我弄明白真假原理后,一次还现场逮了某人卖给我的一个假钱,其理由是:边齿两边倒角有相对顺方向锉痕,如解释为磨损,钱面却有近未使用的弧光,且放在桌上显簸形。他说我说的不算,还一定要立字据打赌,最终我赢了,他说反正有人看真。艺术品领域就是这样,明明是假的,照样在流转,你知道也只能无言,这是寂寞高手的痛苦。

    当年快过年时,这位玩银元的朋友让我帮他写副对联,我绞尽脑汁制了一藏头联:银光淡定比月色,圆润亲和亦文章。银圆光润,淡定亲和,比亦月色文章。我对银元的爱意,我对银元的寄托,可谓表达得十分深刻。怕人不解,又缀言:“吾闲,忽喜银元,有道是人老爱钱,然其品美、无铜味,更有称白发为银丝者,可见此好也当。”写了两遍,不满意的一副敝帚自珍留给自己。有次与画家薛亮喝酒,席间提到银元,他说:老孔“酷爱银圆非为钱”,我对“好争事理只求真”,自况也。择日请薛亮书之,乃是一段佳话。


 

【藏趣】

入梦栀子香

    栀子花上市了。

    栀子花上市是我的小小节日,我会买来用清水养在瓷缸里,让屋里好好香上几天。花好的年份,可以多买几回,也许能香十来天。我实在喜欢栀子花香。

    梅子黄时,栀子花开,花香飘在梅雨中,格外浓郁。

    记得有一年空梅,很长时间不下雨,端午过了都没有看见卖花人。以为蜗在家里错过了这一季花香。偶然上街看见女人髻上别着花,才知道花才刚开,并没有错过。旋有大量的新花上市,满街都是卖花的车子,卖花人说花开迟了是因为天干。

    这两三年卖花的车子越来越多,可见喜欢栀子花的也很多。最初来卖花的乡下嫂子,黑胖脸,有几粒雀斑,擓只竹篮,独自一人蹲在菜场门口,那是十好几年前的事了。去年好象没看到她,今年不知会不会来。现在卖花的,面孔要年轻得多。

    买栀子花要买半开的,最好是花苞刚刚析开缝,露了白,买回来养大半天就全开了,显得精神,好看,也香。包得很紧的绿色苞子千万别买。有的卖花人赌咒发誓说一定会开,其实一定开不了,买栀子花买了十几年,屡试不爽。

    以前买回花来,要将枝叶去掉,只留花蒂水养,以为这样能保持花的长久新鲜。去年没有去枝叶,似乎也并不影响花的颜色。直到花朵完全萎谢,有一枝绿叶还鲜亮如昔,茎下生出细细的根须。于是留下它,一直养在一只玻璃瓶中,今春竟然长出很夸张的几片大叶,虽然没有开花的意思,却也绿得好看,长得精神。水中的一只小小鰟鮍,栖于栀子的根须之间,很欢乐地长大了,有了它清水中便不生孑孓。前日换水,不提防溜了出来,抢救不及,滑入下水道中。只好换了一条,仍是一样的欢乐。

    街道旁边的绿化带,其实也有成片的栀子,只是无花。栀子花是要有人守护才能盛开的。

    栀子为什么叫栀子?有人说因为花形似卮所以加木成栀,不知对不对。

    偶然看到清初吴绛雪的同心栀子图,素不喜欢回文诗,却喜欢这张图,如果依图烧制一只形如栀子的六瓣美瓷,写上那些风花雪月的字句,一定大有古意。我会买来收藏。

    用一只绘十二花神的同治瓷缸,养了六朵栀子,放在卧室的柜上,伴我入眠。

    睡前闭上窗户,卧室更香了。有一着淡黄衣衫女子前来相就,历尽曲折,终于触手可及。忽闻鸟啼婉转,醒来明白是梦,窗上已经灰白。

 

【过眼录】

再读江轸光先生手绘《扬州个园图》

    江轸光先生,愚之忘年友也!实乃前辈,因缘为友。先生扬州世家,毕业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师从吕凤子先生,后以优秀成绩,直插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科二年级就读,毕业后任教于镇江师范。1934年公费东渡日本东京美术专科留学,与傅抱石先生先后同学。回国后,于镇江创办工艺生活学校,并于1936年在南京举办个人画展,次年两幅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解放后,执教于省立扬州中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叶,任扬州市国画院长,院址设于个园。于是朝于斯,夕于斯,浏览是园楼阁亭台,山石水池,花草树木,于春华秋实,鸟语花香,阴晴圆缺之间,而有领略。遂于1959年秋,绘成个园全景图。乃为扬州个园,自清嘉庆以来,继刘凤诰撰书《个园记》以来第一图画,遂成绝响,名动江南。后于外地借展期间失窃,不知所踪。

    所幸者,尚留黑白照片一帧,刊退翁所著《扬州园林品赏录》图版。因制版技术所限,园中景物约略可辨,不失全豹也。故世人誉为大家风范,名人手迹。



 

Tags:收藏 故事 银元 袁大头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扬州美女厉蔺菲参与《天天向上》.. 下一篇[旅游]水果,快到我碗里来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