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专题]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
2014-08-01 09:42:08 来源: 作者: 【
导读:进入7月,气温一路飙升,游泳池、空调房、海边度假……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躲避着高温的侵袭; 在我们身边,却总有那么一些人:炎炎烈日,他们挥汗如雨,辛勤工作;酷暑之下,他们坚守岗位,默默耕耘。

 
    
    进入7月,气温一路飙升,游泳池、空调房、海边度假……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躲避着高温的侵袭;
    在我们身边,却总有那么一些人:炎炎烈日,他们挥汗如雨,辛勤工作;酷暑之下,他们坚守岗位,默默耕耘。    
    
    素描一
    环卫工人:高温下的坚守    

 
    
    7月18日,天气进入“三伏”模式。烈日炙烤着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但在滚滚热浪中,我们总能看到一抹抹橙色身影,他们忍受着高温,握着手中的扫帚挥汗如雨,他们就是“马路天使”——城市环卫工。
    
    人物名片:焦秀云
    年龄:57岁
    工作:环卫工人       
    工龄:十年
    
    7月24日清晨,刺眼的阳光打破了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台风与暴雨的等待,天气依旧闷热。    
    凌晨4点半,焦秀云已经赶到了自己工作的地点——开发西路,她负责这个路段的保洁。“夏天干活就得赶早,太阳出来会热得受不了。”焦秀云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开始打扫,手中的扫帚比平时明显快了许多。尽管是清晨,但空手走在路上都觉得闷热难当,才扫了不到10米远,焦秀云的额头已经渗出了豆大的汗珠,衣服的后背上露出了大片湿透了汗迹。邗江中路与开发西路交叉口正在修路,马路上车来车往,扬起的灰尘特别多,打扫这样的路段要比平时多花不少时间,但焦秀云从没有抱怨。“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不管工作条件如何,都应当认真把事情做好。”10年来,焦秀云一直这样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6点半,这座城市里的很多人还在梦乡里,焦秀云已经将自己的责任路段完整地打扫了一遍。这个时候焦秀云的头发早已湿透,后背的衣服也几乎找不到干的地方,她把保洁车停在路边,一手用草帽给自己扇扇风,一手在车龙头上挂着的小包中掏出水杯,咕咚几口,水杯便见底了。
    沿途一家企业的传达室,是焦秀云和伙伴们固定的歇脚点,保安们热情而亲切。她把三轮车靠在路边,从小包里拿出饭盒和水杯,便径直走进传达室。从闷热的室外走进开着空调的传达室,焦秀云直呼:“凉快多了,凉快多了!”给自己倒了杯水后,焦秀云便习惯地坐在门边的板凳上,掏出饭盒吃早饭。简单的蛋炒饭就着白开水,她吃得津津有味。
    稍微休息之后,焦秀云骑着保洁车,沿途巡查自己的责任路段,她的车速很慢,时不时就要下车将地面上的垃圾捡起来。一会儿的时间,焦秀云刚有些干的头发和衣服就又湿透了。“现在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最热的时候,太阳晒得马路滚烫,走路都觉得烫脚,衣服根本就没有干的时候。”但对于这样的辛苦,焦秀云早已习惯。
    开发西路上,和焦秀云一起打扫卫生的共8个人,他们分为两组,轮流上早班和中班。气温过高时,他们可以避开中午12点至下午2点的高温时段,暂停保洁工作。一趟又一趟地巡逻、打扫,直到中午12点,他们终于到了下班时间。
   “再过三个月,我的劳动保险就满15年了,到时候也许可以找个离家近点的工作。”焦秀云满怀希望。
     
    
    素描二
    公交司机:老式公交里的“桑拿”浴
 
    突然之间,扬州一下热了起来,30多度的气温已持续了多日,地面温度更是达到40多度,这对每天行驶在路上的公交车来说,是一种考验。
    
    人物名片:尤玉春
 
    年龄:51岁
    工作:公交司机      
    工龄:十年    
    
    7月24日下午1点,汽车西站。司机尤玉春在候车厅仓促地吃完午饭,再次跨入驾驶室,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没有空调的车厢闷热得如同“烤箱”。
    尤玉春驾驶的38路公交车属于老式公交,采用的是前置式发动机,机箱就在他的右侧,坐在驾驶位上,尤玉春整个人都被发动机箱包围着。随着车辆的驶出,车内的温度节节攀升。室外温度大约31度,而车内约有36、37度。车上唯一的驱热设备是头顶上的小风扇,然而,在这样的温度下,风扇无疑成了“鸡肋”——吹到脸上的都是热风,根本起不了降温的作用。
    很快,尤玉春便被“烤”得胸前、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今天算是‘凉快’的了。”尤玉春憨憨地一笑,“天气最热时,发动机长时间工作,车内的温度都是40多度,就跟蒸笼一样,我们就当免费蒸‘桑拿’了。”
    在尤玉春看来尚属“凉快”的车厢,每每靠站,乘客上来,嘴里都会不自觉地说一句“真热啊”。记者留意到,车内靠近阳光的一侧座位全空着,很多乘客宁愿站着也不坐。记者用手感受了下,座椅、扶手摸上去都有些发烫。
    为了避免中暑,尤玉春每天上班前都先泡好大麦茶,然后吃上几颗人丹。“绝对管用,比中暑后再吃效果要好多了!”——这是尤玉春做公交司机十年来的亲身体验。除此以外,尤玉春还有两个避暑绝招:在脚边放着饮料瓶装着的冰镇绿豆汤,热的时候就喝点润润口,但也不能多喝,不然上厕所成问题;同时,在机箱旁放个小桶,里面装着自来水,桶边搭着一条毛巾,“汗直滴的时候用毛巾抹把脸,就凉快多了”。
    从汽车西站到杨庙赵庄村,大约50分钟的车程,一来一回,一个班次2小时。这意味着,到达赵庄村后,尤玉春可以休息10分钟。但尴尬的是,赵庄村并没有站务休息室。“好在公司和当地的一个医务室打了招呼,司机们可以在里面倒杯水,歇歇脚,吹会儿空调。”医务室里短暂的休憩,让尤玉春很“满足”,“有的线路拥挤,司机一趟车下来只能休息两三分钟。”
    从清晨5点到傍晚7点,一天班上下来,尤玉春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有时候,身上的汗渍都会结晶出盐粒,摸起来就像细细的沙子。“我们都一样,没有一个司机开一趟车下来衣服是干干爽爽的,不少司机衣服一掀,身上都是一片一片的痱子。”对于这样的公交生活,尤玉春早已习惯。“大家都去开空调车或出租车了,那没有空调的公交车怎么办?车总要有人开,工作总要有人做的嘛!”     
    
    素描三
    景区导游:行走在烈日下的风景线
 
    “依山傍水而作,终日与美景相依”,导游这个职业在普通人的印象中一直是美好的。但当烈日如影随形,高温替代了美景,导游便也成了行走在烈日下的一道风景线。
    
    人物名片:陈超
    年龄:26岁
    工作: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导游  
    工龄:6年
    
    7月24日下午4点,风雨欲来。陈超在蜀冈瘦西湖景区西门的售票大厅导游咨询台前,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大厅一点都不透风,又没有任何制冷设备,记者在里面刚站了一会儿,已是汗流浃背。
    对导游陈超而言,每年的夏天,都是从汗湿的衣服开始。每天早晨一到景区,陈超和伙伴们首先面临的考验便是半小时的岗前培训——大家站成一排,头上顶着一本书练站姿,嘴里咬着一根筷子练微笑,此外还要练习导游词和导游基础知识。培训结束,每个人的衣服都汗湿了。接下来,是班组站岗,大家轮流到蒸笼一样的售票大厅内的咨询台前站岗,为游客提供咨询或导游服务。
    “流不完的汗,补不完的妆”——这是景区导游们对夏天最大的印象。在采访中,陈超带着游客才走了几步,就已经满脸都是汗了,一圈景点走下来,裤腰都湿了。“夏天的热,就是汗根本停不了。”陈超自我解嘲称,“人家是‘泪流满面’,我们直接是‘汗流满面’。”调皮的她指着自己脸上的黑痣和晒斑,“看!这就是夏天留下的‘礼物’。”不过让陈超得意的是,她是传说中的“汗皮子”,越流汗皮肤越白,“流汗也是身体的新陈代谢嘛,就当是排毒啦。”因为不停地流汗,很多导游脖子到下巴都长出了痱子。在景区导游随手携带的小包包里,总能找到这几样东西——人丹、风油精和花露水,痱子又痒又疼的时候,就拿花露水喷一喷。
    经过“玲珑花界”时,陈超提醒记者要当心——头顶上的白杨树上,经常会有洋辣子毛掉下来,一不留神就会中招,鼓起一个个小红包,又疼又痒。陈超和伙伴们倒也总结出了经验:只要把洋辣子黑毛及时拔掉,红包就会慢慢消下去。
    将景区景点介绍一遍,至少要75分钟,一来一回就是两三个小时,还要面对游客时永远面带微笑。除了职业习惯,陈超更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天热,人容易心情烦躁,游客都是来旅游放松的,导游要是老板着个脸,既影响服务质量还影响自己心情。所以,多微笑没啥坏处。只有自己心情好了,才能让游客心情愉悦,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拉近彼此的距离。”
    景区里的导游大多是年轻的姑娘和小伙,一趟景区导下来,回到休息室便赶紧喝水,并大呼“累死了”,但休息了两分钟,却又像充满了电一样开始叽叽喳喳,充满活力。   
     
 【后记】
     高温不仅是一种天气,也是一座城市人文关怀的检验器。高温,不仅“烤”验着坚守工作岗位的劳动者,也“烤”验社会的人文关怀。一瓶水、一把遮阳伞、一句衷心的感谢……当我们遇到他们时,希望能用我们的举手之劳,给高温下的劳动者们送去一丝清凉与惬意。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调查] 透视扬城的士“电召”服务 下一篇[会客厅]孙玉玺:外交官的智慧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