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三把刀”名企缘何难成行业“领头羊”?
2014-10-31 10:19:09 来源: 作者: 【
导读:我市《沐浴擦背技术要求及服务规范》、《扬州修脚服务规范》相继升级为国家标准,但行业“领头羊”难见扬州企业身影; “国标”背后,经营者胆魄、复合型人才、团队创新精神、政府扶持力度等因素,制约着扬州服务业本土品牌的外埠扩张。

   
     我市《沐浴擦背技术要求及服务规范》、《扬州修脚服务规范》相继升级为国家标准,但行业“领头羊”难见扬州企业身影;
     “国标”背后,经营者胆魄、复合型人才、团队创新精神、政府扶持力度等因素,制约着扬州服务业本土品牌的外埠扩张。
   
    “国标”背后的喜与忧
   
    近日,记者从扬州沐浴协会获悉,继《扬州沐浴擦背技术要求及服务规范》升级国家标准之后,《扬州修脚服务规范》也已经正式升级为国家标准。多年来,我市服务业围绕“三把刀”,推出了《足底***保健服务规范》、《沐浴服务规范》、《美发服务规范》、《美容服务规范》、《淮扬菜制作规范》等一系列地方性标准。其中,早已实施的沐浴“国标”,大部分内容也都是参考《扬州沐浴行业规范》制订的。
    这些标准大到经营场所的面积、停车场、交通便捷度等,小到服务人员的手法、说话等均有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处刘海平表示,“标准”进一步放大了扬州“三把刀”在全国的影响,规范和引领行业发展。“标准有助于规范扬州的‘三把刀’企业,淘汰不规范的小企业,更有助于扬州服务业‘三把刀’做大做强。”
    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标准在扬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存在“有标不依,有规不行”的现象,“标准倒是制定了不少,但好像没有真正完全按标准执行的商家。”在某浴场刚擦完背的市民郭水阳认为,就拿擦背床来说,有几个商家主动清洗、消毒的。“如今不少擦背师傅的心思都放在想方设法给消费者擦浴盐、浴奶上,并以此多收服务费,标准看起来有些形同虚设。”市民黎先生认为,有了行业规范标准的扬州足疗业,因为淮海路上的一些“害群之马”而饱受外地游客诟病。“各种技术要求及服务规范,都是推荐标准,可以选择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扬州文汇路上某浴场负责人认为,如果完全按照标准执行,势必加大企业的资金投入。“现在整个洗浴行业都不景气,谁还有心思顾及什么标准啊!”
    据相关协会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随着许多沐浴场所转入足疗业,目前扬州大大小小的足疗店数量已经超过千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而美容美发行业的从业人数也已超过2万,仅在扬州美容美发协会注册的会员单位就超过80家,年产值约2亿元左右;而作为我市“三把刀”中最突出的厨刀,两季《舌尖上的中国》让很多人对扬州师傅的刀工叹为观止。
    但扬州服务业“三把刀”企业大都集中在扬州,能够出击全国市场的并不多。“擦背是扬州师傅,修脚也是扬州师傅,但就是没有一家扬州品牌店。”丁先生是扬州某企业派驻西安的业务代表,说起每次陪客户的经历,都让他有些遗憾。“人家说你是扬州的企业,你们扬州有什么好的特色,说倒是能说一大堆,但在外地根本就体验不到扬州品牌企业的‘三把刀’服务,大多是打着扬州幌子的外地企业。”
     “但这些行业中,很多是外地知名品牌企业在做,比如富侨、富宝、永琪等,而扬州本土‘三把刀’品牌企业却鲜有在外地市场掘金的例子,更没有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扬州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纪庄康表示,前几年“顶酷”曾在镇江、泰州开设美容美发连锁店,但最后却均以失败告终,而“顶酷”的负责人目前更是涉足与农庄休闲市场,以后估计也不会再有精力在外地搞扩张了。
    扬州市烹饪行业协会秘书长邱杨毅忧心地表示,扬州餐饮企业中一些走出去的品牌目前发展也并不顺利。例如,福满楼在北京的几家店,却起着不同的名字,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扬州餐饮品牌中没有出现一些像“外婆家”、“俏江南”这样响当当的餐饮企业。“扬州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却找不出一家扬州的品牌餐饮企业把店开到全国。”
   
    “三把刀”缘何外埠难立足?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做标准的企业大都是行业的标杆和领头羊,只要在这个行业,就得按该行业的标准来做,所以做标准的企业拥有绝对的领先优势。但是,“国标”都是我们制定的,扬州“三把刀”领军企业中为何鲜见扬州“名企”身影?
    “我们也曾尝试着走出去发展,但最后谈不上损失惨重,也算碰了一鼻子灰,一度成为了同行的笑柄。”扬州某“三把刀”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市场缺乏基本了解,自己又不能时刻坐镇外地经营,管理很难到位,所以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风险,常常是铩羽而归。“到了外地什么都不熟悉,无论在用人上,还是处理与客人的关系上,都常常有捉襟见肘的感觉,十分不适应。”
    “好就卖,坏就撤。”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扬州“三把刀”的品牌推广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案,也没有“抱团”产业化经营意识,都是各自为战。在外地,做得好就把店面转手,做得不好,直接撤回来。“就拿扬州炒饭来说,世界都知道扬州炒饭是扬州的,但出了扬州看不到扬州炒饭的品牌店。”
    扬州沐浴协会会长张泉生告诉记者,西安有家叫扬州足浴堂的企业,已经将扬州足浴注册了商标,但扬州人很少有这样的胆识和气魄。目前扬州的陆琴足浴、苏扬足浴、浅水湾洗浴和扬州人家洗浴等企业分别已经在南京、新疆、江西、四川等地开设分店,特别是陆琴脚艺现在的加盟、直营店数量已经达到100多家。张泉生认为,扬州企业品牌意识不强,走出去的企业多,但做大做强的却很少,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就更少。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经济实力不够,管理跟不上,品牌影响不够。
    “企业缺少创新意识、政府缺乏优惠政策引导、主管部门重视不够等,是影响扬州‘三把刀’品牌企业成为行业‘领头羊’的制约因素。”扬州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纪庄康认为,本土品牌走出去的很少,反而扬州走出去的人很多,这些人成功之后,把“永琪”等外地品牌带回扬州来搞加盟。“扬州‘三把刀’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如上海美容美发行业协会的会长清一色都是扬州人,扬州人在外地获得成功之后,带着外地的品牌,回到扬州争夺市场,并且做得风生水起。”
    据了解,目前,在外地工作的“扬州师傅”有近18万人。扬州培养“三把刀”技术人才的院校主要有扬州商贸旅游学校、扬州生活科技学校等,每年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供不应求。“扬州‘三把刀’企业在技术上绝对是一流的,但在经营管理上,要远逊于外地的品牌企业。” 资深商贸界人士杨赓来认为,现在不少企业负责人都是靠“师带徒”模式成长起来的,对于企业经营一知半解,再加上“三把刀”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参差不齐,目前扬州还没有有哪家企业真正引进过经营上的人才。“这行也比较特殊,就算想从外地企业挖人,但如果对扬州的传统‘三把刀’文化不了解,结果也很难如愿。
   
    “三把刀”走出去的路还很长 
   
    “有名,才能做强!”市烹饪行业协会秘书长邱杨毅认为,一个企业只有确立自己的品牌,才能闯出去,不注重品牌和商标,只能永远被闷在罐子中。扬州向来以淮扬菜出名,但如今放眼扬州,除了富春、冶春等老字号外,几乎难以找到扬州淮扬菜的品牌代表,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注重自己的品牌。其实,扬州餐饮企业在技术含量和文化层面上并不逊色。他建议,我市一些上规模的餐饮企业,只有更好地注重品牌、注重包装,才能更好地将淮扬菜推介出去。
    纪庄康认为,杭州政府在培养“淘宝”上下足功夫,现在也可以称之为杭州的传统产业。如果扬州能够像杭州扶持“淘宝”一样扶持本土的“三把刀”企业,将这些企业整合“抱团”,相信扬州一定能有响当当的“三把刀”企业占领市场。
    “‘三把刀’品牌做得再好,叫得再响,如果一直局限于劳务输出,只能是为外地企业‘做嫁衣’。”杨赓来认为,“师带徒”是“三把刀”行业的传统模式,但现代企业应当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技术好,经营管理也要懂,这才是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
    如今做生意已经不是靠个人,而是靠团队。“陆琴脚艺”是目前扬州“三把刀”领域做得最出色的企业之一,陆琴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采用直营和加盟的方式,已经在全国开出了超过100家门店,而这背后是一支专业的营销团队。“公司内部营销、策划、招商等部门齐全,品牌做出去之后,大都是外地投资人主动找来投资,我们负责考察对方。”在陆琴办公桌的案头,整齐堆放着各地门店的经营报表和发展计划。过去的10年里,她从一家门店开起,筹办培训学院,然后加盟店、连锁店陆续上马。如今“陆琴脚艺”不仅遍布南京、北京,甚至已开到了比利时。在服务质量之外,品牌和营销是关键,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
    去年,国家“三把刀”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正式落户扬州,我市成为全国“三把刀”服务创新唯一试点城市。记者从商务局获悉,目前我市正积极创新服务技能、完善服务标准、开展专业培训、组织技能竞赛,探索建立生活服务业专业培训和人才输送体系、服务项目和经营行为标准体系、资质认定和专业人才查询体系,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三把刀”行业培训、标准制定、体系建设高地。
    扬州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处刘海平表示,这其中也包括将扬州“三把刀”知名企业向外推介。“通过试点,扬州将进一步提升“三把刀”品牌的影响力,制定行业规范标准体系,举办多形式的全国性三把刀行业竞赛,增加扬州‘三把刀’企业的知名度,助推扬州企业走出去。”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调查]废旧手机陷“回收黑洞” 下一篇[“12345热线”调查]   物流..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