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会客厅]多维黄菡:知性是怎样炼成的
2014-11-07 10:59:03 来源: 作者: 【
导读:黄菡:社会心理学博士,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教授,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领导研究会副秘书长。2010年6月起担任《非诚勿扰》点评嘉宾。2014年11月2日,黄菡作客扬州讲坛,主讲《幸福从心开始》,受到听众欢迎。


当天入场时,场外观众队伍长达百米,“黄奶奶”人气之高,于此可见

 
    正如主持人所介绍的,黄菡有着多重身份,她是社会心理学博士,是江苏省委党校的教授……但她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则是《非诚勿扰》舞台上的点评嘉宾。在节目中,她像是一位温柔的情感诊疗师,以其特有的温婉、知性,轻轻拂去我们心中厚重的乌云。正如《新周刊》在授予她“年度爱情导师”时所说的那样:她知性、睿智、温情善意,是观众眼中“完美妻子的标杆”。在这个导师泛滥的时代,黄菡可能是最不像导师的老师。而这,也正是她在公众眼中的形象。但实际上,黄菡的形象远比“爱情导师”更多维、立体,这些不同的侧面,糅合起来,共同构成了黄菡的知性。
 
黄菡作客扬州讲坛

幽默黄菡
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平心而论,幽默并不是黄菡身上最为突出的标签。但黄菡自有其幽默感。从本质上说,幽默感是一种分寸感。拿捏不当,幽默就容易流于油滑甚至格调低下,这在当今并不鲜见。也正因如此,黄菡带有知性色彩的幽默感,更显得恰到好处。黄氏幽默并不拿别人开涮,往往出之以自嘲。而自嘲,正是一个人具有幽默感的标志之一。
    讲坛现场,座无虚席,观者如堵,“黄奶奶”的人气可见一斑。黄菡并不因此自得,反而自嘲了一把。黄菡说,自从毕业以来,就一直做老师,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因为《非诚勿扰》获得了很多关注,但这也带给她困扰。现在大家最津津乐道的,是她节目点评嘉宾的身份。现在出去讲课,别人不把她看作老师,而是节目里的那个点评嘉宾。所以每次一出场,或者一讲完,听到的评价往往是“这女人啊,化不化妆真的是不一样。素颜,都认不出来。”黄菡知道,台下的听众中,有人“就想看看这个活人是什么样子的”,而台下的观众也知道,所以说到这里,台下的笑声掌声响成一片。黄菡以她特有的语调接着说:“我真的不能把这个掌声理解为‘你说得太对了’。”听闻此言,台下的掌声更响了。
    黄菡的幽默,是接地气的,不端着。比如讲到观看昆曲演出时因不懂欣赏又不能退场而进退维谷如坐针毡,说得观众会心一笑。
    黄菡的幽默并不总是自嘲,也会涉及他人。在涉及他人时,黄菡极有分寸,只会指出对方观念或行为中的矛盾之处,不加臧否,更毫无恶意,观众的笑声因此也是轻松的,善意的。在谈到A型性格时,自测题中有一条,“看到别人生气时,你是否也会生气?”念到这儿,黄菡插入一段。有一次在别处作讲座,念到这儿时,前排一位颇有身份的人物,听到这儿就说,看到别人生气,自己就很生气,这不是有病吗?“可是我看他的样子就很生气。”黄菡说。
    
愤青黄菡
曾有改变世界的雄心
 
    人们很难把愤青这个词与黄菡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在讲座中,黄菡不止一次提到了这个词,都是用在自己身上。如果我们把愤青理解为一个人在年轻时,有改变周遭世界,使之更为合理化的愿望,那么,“黄奶奶”的精神世界里面,也有一抹愤青的底色。
    在回答观众提出的关于“年轻时曾想改变世界”的提问时,黄菡以肯定的语气引用了那句流传颇广的话:如果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是愤青,他就没有良心;如果他年纪大了还是愤青,他就没有思想。黄菡说,她并不后悔自己年轻时有过改变世界的梦想,也不因此觉得羞愧,“我庆幸我有过那样的***,有过那样的努力,甚至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过那样的成就”。
    或许是因为这种愤青的底色,黄菡对“30年来的主流文化”持批评态度。黄菡说,30年来的主流文化强化了人们的A型性格。所谓A型性格——黄菡反复强调,与血型无关——是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两位心脏内科医生提出的,这类性格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时间紧迫感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二、竞争性强,把生活简单化成竞赛,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简单化为竞争获胜;三、“数字化生存”,用一套数量指标去描绘和指导他的生活。具体地说,就是比收入、比房子大小,较一切可以看得到的数字。“我只是以为,过往30年的主流文化,他们对那样一类价值:物质、财富、成功、积极、进取,包括奋斗,对这样一类价值强调得太过分了,乃至于对具有相反倾向的人构成了一种压迫,对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另外一部分需要构成了很大的压迫,它失衡了。”
    
 
文艺黄菡
生活需要诗和远方
 
    黄菡文艺的一面,不仅仅是因为上学时理科成绩不好。黄菡高中是在扬州中学读的,当时尽管很努力,但理科的成绩始终在及格线附近徘徊。对此黄菡解释,可能就真的是智力结构的因素决定的。如此说来,黄菡身上的文艺气质,也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了。只不过,先天的禀赋之外,还有后天的调和,才形成她文艺的那一面。
    在讲座中,黄菡有一个妙喻,生活不是理数化,有唯一的正确答案,生活更像是一篇作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各的理。黄菡的理是什么呢?
    在节目中,爱情与面包是个不可避免的话题。黄菡以她特有的话语方式说,我当然不是说不要面包,但是要看是什么样的面包。你不能一要车子就是宝马,就是兰博基尼,一要房子就是海景别墅。生活中,除了房子和车子,真的还有别的,别的什么?“说起来可能很装,那就是诗和远方。”黄菡说,如果你的生活当中有诗和远方,它带给你的快乐至少不少于宝马和海景别墅。说到这里,黄菡小声说了一句“不说这个,不发这个愤青的感慨”。
    黄菡的文艺、愤青都是这样,与知性结合在一块。比起时下所谓文艺青年的文艺,这种文艺更为内在,也更加深刻。
 
    
知性黄菡
平衡最重要
 
    不论在舞台上还是讲坛上,黄菡总是娓娓道来,把话说到听者的心里去。她从不刻意强调事情的某一面,她总是在强调,我们对各种不同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之间,要取得平衡。
    在这种观念下,即便是批判,黄菡也以其特有的话语方式这样说:我们不是不可以去批判世界,指责他人,你们错了。但是首先要能够学会反省和检讨自身。我们也不是不可以对世界和他人提出我们的期望和要求,但你一定要能够学会妥协和让步,剔除“必须”和“应该”等不合理的信念。
    曾经有一位《非诚勿扰》女嘉宾提出一句口号:没有压抑,就没有放纵。黄菡认为她说得有道理,但还不够全面,补充了一句,“但是如果没有克制,也绝不会有满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某种需要的满足不知克制,不加克制或不能克制,在获得相对满足的同时,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就会越来越强。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困境呢?黄菡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太简单,基本上是废话”:那你能不能努力去发掘一下,这生活当中还有些什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要让我对它们的追求,保持一个协调平衡的状态,意在让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不至于让哪一个失控走了极端。   
 
     本报记者/高笑天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调查]养老,何处安放的晚年? 下一篇[新闻调查]“扬州玉”的创新突围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