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会客厅]赵翠慧:经历死亡,更懂慈悲
2014-12-05 10:07:16 来源: 作者: 【
导读:赵翠慧,现任台湾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副董事长和总执行长、加拿大中文学校校长、慧仁教育中心创办人、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副总会长等。她是星云大师的弟子,星云大师待她如家人,称她“小慧”,在台湾,更多的人叫她“小慧姐”。种种神奇的际遇,令很多人都说她是一个“想像力之外的女人”。11月29日,赵翠慧作客扬州讲坛,主讲“人生转化的力量”,受到听众欢迎。

 
赵翠慧在接受采访

〖奇缘:星云***待我如家人〗
     
    赵翠慧是星云***的***,***很喜欢她,称她为“小慧”,而她与***之间,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因缘。
 
    “如果没有师父的话,我可能就不会来到这个世上。”赵翠慧的母亲18岁那年,决心出家礼佛,因为家世不一般,在当年的台湾,一个千金小姐要出家,是件轰动的事情。仪式上,其他法师都同意,唯独担任引礼师的星云***不同意。***说,好好的小学老师,为什么不好好教书,而要出家?“这一问,让我母亲改变了主意。回去之后,过了两年就结婚了,然后就有了我。”因此***常常跟“小慧”笑谈:如果没有我当年的那句话,你在哪里呢?
 
    赵翠慧与***的奇缘不止于此。也是在18岁那年,赵翠慧已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因为参加佛学夏令营,来到佛光山,也动了出家的念头,也是被星云***一句话打消了念头。***说:“你是好好的大学生,出什么家?你好好去教书,二十年后再说。”
 
    二十年,结婚、生子、***……二十年后与星云***重逢,已经是在地球另一端,而赵翠慧也已是温哥华中文学校校长。这一次,用赵翠慧的话说,“从此黏着师父做事了”。她先是担佛光会加拿大温哥华协会创会会长,后又回台湾担任佛光会北区协会会长,如今则是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副总会长。一步一步,追随***,赵翠慧说,“我觉得师父就是一个千手千眼***菩萨,我就是他的一个小跟班,一个小小的脚。”
 
    提起与***的关系,赵翠慧说,真是不一般,“***待我像家人一样”。星云***喜欢她,称她为“小慧”,而“小慧”称呼***,则直呼“亲爱的”。星云***也常觉奇怪,“为什么小慧这么说就不肉麻?”
 
    这与赵翠慧自身的气场有关。与人交谈也好,做演讲也好,她常常直视对方,口呼“亲爱的”,情词恳切,让人感觉发自肺腑,毫无造作。
 
    赵翠慧曾多次陪***来过扬州,但具体时间却不记得了。说也奇怪,这个时时把别人记挂在心的人,却“对时间很不记得”。推算起来,大约是在2000年前后,赵翠慧第一次来到星云***的故乡,如今的记忆里,印象至深的,是扬州人对星云***的热情,“那时扬州还没有像现在这样高楼林立,这是变化;不变的是扬州人的热情和淳朴,一直没有变。”
 
〖奇事:她曾那么接近死亡〗
 
    这些年来,赵翠慧在全球演讲1000多场,但登上扬州讲坛,还是头一遭。说起此事,也只好用因缘来解释。扬州讲坛创建之初,星云***即有意请赵翠慧前来主讲,但当年因为心脏手术,未能前来;次年,又因为发高烧不能前来;第三年,仍然是因为抱恙,无法成行。迁延至今,才得以实现。对此赵翠慧一点不恼,反而满心欢喜:我觉得这就是因缘际会。这状态,正如关于她的那本书名所说的“欢喜无所不在”。
 
    讲座以“人生转化的力量”为题,从身、口、意三个方面的转化讲起。这三个方面,大体对应着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这“三好”。用现在的话说,讲座处处劝人向善,充满正能量。不特如此,赵翠慧的讲座中又融入了她特有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如盐在水,有味无痕。有人听了她的讲座,明知下一场内容大体相同,仍赶往下一场,再聆听一遍、感受一遍。在作客扬州讲坛时,有人捧了鲜花前来,坐在台上的赵翠慧眼尖,一眼看到,连声称谢。前排有位听众咳嗽,赵翠慧也关切地问需不需要喝水。一言一动,都让人如坐春风,让人觉得她时时可以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
 
    如果不说,没有人看得出来,台上这位62岁的讲者,曾两度罹患癌症,缠绵病榻八年之久,最严重时,几乎死亡。1999年,她因肺腺癌而濒临死亡。她自述当时的情形,眼泪鼻涕不断涌出来,说的话也没人听见,感觉身上的骨头一块块掉落。看到非常强烈的光,听到非常美妙的音乐,还有非常漂亮的衣服……后来她才知道,在佛典里,这叫“地水火风四大分解”和“天衣天乐相迎”。
 
    这种濒死经验,让她对死亡有了不同的感受,“让我懂得回来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无条件的帮助别人”。她开始做几件事情,一件是在台湾成立濒死经验研究机构,“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研究机构,但中国人讳谈死亡,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我决定做这方面的研究。”第二是向别人演讲这种经验,“听过我的演讲的人,都会有所改变,会变得欢喜得不得了”。第三,则是在台湾推动临终关怀。“所谓临终关怀,就是要生死两安。在生命走向衰竭的过程中,拒绝急救。”说到这里,她反复强调好几次,“拒绝,不是放弃,这是很重要的概念。”在她看来,死亡,也是生命的一种转化,“星云***曾说,一个人面对死亡,要有如游子还乡的喜悦,有如囚犯释放的自由,有如落叶归根的自然,有如空山圆月的明净。”
 
〖奇人:慷慨资助差点被当骗子〗
 
    《欢喜无所不在——倾听赵翠慧生命感悟》的作者张大诺说过一件事。他第一次与赵翠慧见面,仅仅一刻钟,赵翠慧便决定给他长达两年的资助,让他可以完成帮助重症儿童写书的公益项目。这件事,连张大诺本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面求证,赵翠慧说确有其事。“张大诺用六年时间,帮助一个肌无力的孩子张云成写了一本《假如我能行走三天》,鼓舞了无数肌无力的孩子,他告诉我,他还要帮20个重症和罕见疾病的儿童写书,把他们的生命故事写下来,你想想,这能鼓舞多少人?我觉得这太伟大了。”赵翠慧问他生活来源是什么?张大诺说靠积蓄和妻子的薪水。赵翠慧说,女人养家很辛苦,你把你的账号给我,我按照你之前的薪水,给你两年的资助,让你可以专心完成这项工作。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奇人奇事,张大诺甚至担心,是不是遇上诈骗的了?说到此事,赵翠慧忍不住笑意。
 
    这样的事情并非孤例。在台湾,一位帮助罕见疾病儿童的人士,赵翠慧与他见面半个小时,便决定给予一百万元的资助。“我跟他说,你去做吧。”赵翠慧说,“我从来不要求他给我任何一个报告,可是他们都会做得很好。”在她的算法里,重要的是生命本身,而不是简单的金额,对于金钱,她属于那种缺乏具体概念的人。“对我来说,钱最重要的是发挥它的作用,做一个守财奴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曾经,她把仅余的二十万元汇给了儿童血癌基金,家里只剩下4000块度日。别人问她怎么办?她说没事,下个月会有房租。“结果第二个月房客搬走了,不交房租了。”说到这里,她自己也禁不住哈哈大笑,笑完轻声说,“没关系,省一点也还是可以过日子的嘛。”
 
    赵翠慧还是台湾著名的周大观文教基金会的执行长。周大观是台湾一个著名的癌症儿童,被写进了台湾的教科书。在患病期间,赵翠慧与他相识。周大观对赵翠慧说:“阿姨,如果我死了,你帮我做基金会;如果你死了,我帮你帮基金会。”后来周大观不幸于1997年10岁时去世。赵翠慧便按照周大观的遗愿,与其父母共同发起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并任执行长。赵翠慧说,如果有机会,她非常愿意在扬州进行慈善公益活动。“我也不是特别有钱,但我愿意尽我所有去帮助别人。有机会去服务别人,那是大福报,对不对?”赵翠慧一脸真诚。

扬州广播电视《壹周刊》记者/刘晨薇 高笑天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法制故事]“捡”手机之后…… 下一篇[会客厅]孙安迪:演讲是我的功德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