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停车收费乱象谁来管?
2014-12-19 10:03:41 来源: 作者: 【
导读: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城区停车收费问题日益突出; 停车收费“多头管理”、“层层转包”加剧了“停车难”。

   
   
    “冒名”收费:合法?非法?
   
    “先别走!把4块钱停车费交一下!”12日上午,东方医院门前停车场,收费员姜梅(化名)飞快地冲到正准备离开的私家车旁,示意女车主交费。“我来医院看病的,交什么钱?”女车主瞪了一眼,松开刹车继续开车。“没跟你‘瞎’收!”姜梅一个箭步拦在车前,一边递上收费员证,一边示意女车主看远处的停车收费公示牌。“乱要钱!都进个人腰包了!”女车主气愤地从车窗扔出钱,没给姜梅解释的机会,便驾车离开。姜梅确信自己的收费“合理合法”,尽管时常遭遇“误解”,还是坚持在这里干了8年。停车场立起“收费公示牌”后,她觉得收费更有“底气”。
    “经常遇到‘逃票’的,最难缠的是周边商家和他们的客户,30个停车位被他们白占了10多个。”姜梅抱怨,停车场是交警和物价部门批的,收费也是按要求来的,这些人咋就不讲规矩呢?“我们收的钱全交给双桥社区,工资和收费票据都跟社区的陈某某拿,很正规的。”然而,周边的商户对此却不以为然,商户刘女士表示,在她们店门口收费“不合情理”。来医院就医的孙先生则认为,医院门前属于医院的“配套设施”,不该收费。
    记者调查证实,东方医院门前停车场的确经过审批,审批材料中的“主管单位”是双桥街道双桥社区。然而,双桥社区负责人却表示,“停车场跟我们没关系,社区没拿一分停车费”。记者辗转联系上陈某某,再三追问下,陈道出了实情:停车场申办时借用了双桥社区的“身份”,收的钱多数归她们自己。“20%的停车费给了交警,其余的钱用于发工资”。“陈某某在家喝喝茶,每月能从停车场赚4000元。”一位知情人透露,该停车场平均月收费一万元。
   
    停车收费管理混乱
   
    目前,市区经审批的停车场约110家,30多家是“社会资本”和其它形式开办的,学校、医院周边等占用公共场地开办的停车场约70家,这70家停车场以室外和占道泊位形式为主,收费标准由“政府定价”,“主管单位”涉及社区、派出所、交警队、政府部门下属企业等主体。
    记者调查发现,“政府定价”的中小型停车场中,个人低价“承包”甚至“冒名”经营的现象很普遍。四望亭路某饭店门前停车场多次被居民投诉占用小区通道。在主管部门审批时的“主管单位”是石塔社区,石塔社区的邵主任明确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停车场属于他们。
    “每年交我们村劳动组3万元,其余归承包停车场的人。”瘦西湖景区南门附近一家停车场的“主管单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对承包停车场的人不太了解;“我们两个合伙人拿一半,另一半以前交给派出所,现在交给交警队。”友好会馆附近的一家停车场的承包人告诉记者,“主管单位”根本不管,所有事情由他们自己解决……
    “市民交的停车费,多数被承包的人分了,能流向‘主管单位’的很少。”承包过停车场的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收费员的工资一般按收费的比例提取,多数人工资不到2000元,额外的收入“没数”。“如果遇见不要票的车主,收费员一般会把停车费‘揣上身’。”
    事实上,市区还存在不少“黑”停车点,多个相关部门人士表示“黑”停车点的情况“更糟糕!”,至于数量有多少,“目前并不清楚”。市物价局的相关专项检查显示,市区主要路段和重点地区的停车场中,至少还有40家没有合法手续。
   
    引发诸多问题
   
    “有人在那停车,交警让我先管起来,后来就一直由我管了。”在市区运作过多个停车场的陈某某表示,多数情况是先停车收费,再逐步办理停车场手续。办手续需要有明确的收费主体,交警部门“定位置”,物价部门“核价”。
   《扬州市城市公共停车场布点规划》显示,目前我市建成区停车位缺口2.8万个,中心城区泊位缺口达5.7万个。停车场管理的混乱,也带来了收费的混乱,并引发诸多问题。
    “外地车的钱好收些。”不少停车场收费员告诉记者,由于他们是从收费总数中“提成”,遇见“横”的本地车主只有放行,旅游景点边的收费员就“讨巧”多了,有时还能“多收点”。事实上,我市近几年发布的旅游投诉信息也显示,停车一直是外地游客投诉的“热点”,外地游客投诉的内容涉及服务、收费等多个环节,被暴光的停车***案例中,有些停车场是多次“上榜”。“物价局核的价是7元,她们经常收10元。”一位受访的停车场负责人就向记者投诉,称瘦西湖景区南门附近一家停车场经常“宰”游客。
    “车辆受损的问题处理起来最麻烦。”负责运营市区收费占道停车泊位的蓝盾交安公司负责人王伟表示,普通收费员的工资很低,稍微大点的车损就能让他们搭上一个月的工资。“有的承包经过了‘几手’,谈到赔偿就‘扯皮’。”
    “最大问题是国有资产的流失。”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不少停车场的经营权是通过“关系”拿到的,还带来了“权力寻租”等问题。记者随机暗访6家停车场后粗略统计:停车费中,流向“主管单位”的比例约占40%,支出的收费人员工资约占20%。受访的停车场经营者都表示“没关系拿不到”,一家停车场承包人直白地劝记者:停车场这么紧俏,人家弄了多年,现在想“玩”是“做梦娶媳妇”。
   
    政策“组合拳”能治乱象?
  
     去年,我市出台《市区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暂行办法》,对停车场进行规范管理;今年6月1日开始,《市区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试图通过差别化收费政策,引导车辆向道路外和非中心区域分流;9月1日,我市在交警支队成立了“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公室”,对停车场实行统一票据、统一收费服务人员的证件和服装、统一收费标准公示牌等“五统一”管理。同时,市区1000多个占道停车泊位交由蓝盾交安公司统一运营,收入上交财政。
    政策“组合拳”能不能发挥作用?做了10多年收费员的停车场承包人老莫(化名)表示,他承包的占道停车场并没有因此多收停车费,反而统一运营以后“承包金涨了”,“本地的私家车想着法子不交钱,停车场周边乱停车的情况严重,交警‘偶尔贴贴罚单’也没有多大改观”。友好会馆附近停车场的承包人与老莫的看法一致,他将责任归咎于有关部门“重收费、轻管理”。在他们看来,“五统一”没有“整治乱停乱放”来得实在。
    “不少‘老问题’没有解决。”统一运营占道停车泊位3个多月后,蓝盾交安公司负责人王伟发现“问题一大堆”。王伟表示,目前比较棘手的是如何整治“黑”停车点?怎么杜绝停车收费“转包”?“这些都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王伟认为,“老大难”问题不解决,停车收费就难以得到规范,停车费流向“财政”的份额也就不会有多大提升,也会引发违规收费、停车费收缴率低等问题。
    “停车管理没有形成合力。”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左龙华表示,“停车场管理办法”存在瑕疵: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各职能部门的任务没有“细化”,导致推诿扯皮现象。“停车场管理规定执行方面存在问题。”上述知情人则表示,既然对停车场开办有明确的条件限制,怎么会有人“冒名”办起停车场谋私利?
   
    如何规范停车收费?
   
    据了解,占道泊位停车“试点”统一运营管理以来,并没有有效整治停车收费“转包”,“问题停车场”依然处于“无人管”的状态,为了提升停车效率和收费透明度,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启用智能收费管理系统。
    “最好办法是对停车收费服务公开招标。”蓝盾交安公司负责人王伟表示,如果将停车收费服务面向社会招标,并在协议中明确“禁止转包”、收费人员福利等内容,能提升停车收费流向财政的比例,调动收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王伟同时也担心,“公开招标”可能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在他看来,规范停车收费是一个系统工程,“管起来”很重要,车主规范出行的意识也要提高。
    “应该理顺体制机制。”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左龙华表示,解决停车收费问题,需要更高层次的“综合管理”,应该由多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可以借鉴很多城市的通行做法,把停车管理权限合理集中,交由一个部门,或者成立一个全市性的权威管理机构,对市区停车场资源进行统筹运营与管理。左龙华介绍,准备推出的智能收费系统,外地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北京等城市先期推广的“咪表”智能收费系统,由于管理等方面的缺失,运营一段时间后闲置,而其失败的原因包括推广力度不够、违规停车等行为得不到制止等。在左龙华看来,必须先解决好这些问题,否则智能收费系统会“水土不服”。
    针对停车收费管理,近年来,我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政协委员潘建民就曾建议,针对市区停车场多头管理的现状,建议多部门组成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对停车场规划与建设的领导与协调,对市区停车场资源进行统筹运营与管理。事实上,一些城市的做法也值得学习,以深圳推出“宜停车”路边停车手机缴费系统为例,车主使用手机微信便可以通过支付宝停车缴费,该系统启用后,路边的停车秩序得到改善,违停现象也大为减少,道路的通行效率高峰期提高了10%。该系统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数据梳理和控制平台,装在每个泊位的监测器收集车位的状态,如发现停车不缴费,立即将信息发送给现场巡管人员,巡管人员查实后通告交警部门处罚。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调查]开发区八里镇非法幼儿.. 下一篇[新闻调查]火锅底料中的“猫腻”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