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透视市区建筑垃圾“最严新政”
2014-12-26 09:20:16 来源: 作者: 【
导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围城的现象日渐突出,我市再推新政进行规范管理; 记者调查,“新政”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突破值得期待,同时也面临新挑战。

   
   
    “来路不明”的建筑垃圾                                 
   
    “在这儿几年了,换个地方生意肯定受影响,但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搬的地步了!”12月18日,吴小红看着被周围堆得一人多高的建筑垃圾包围的老式厂房,准备搬走自己的门窗加工厂。吴小红介绍,几年前,她租用维扬路北首西侧的这几间闲置老房子,办起了这个加工厂,房子周边上百亩的开阔地曾让她感觉“心旷神怡”,可近两年渐渐被建筑垃圾“吞噬”,她“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建筑垃圾源源不断地往这里倒,用围墙圈起来,甚至有专人‘把守’,都不管用。”吴小红告诉记者,产权单位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挡”住这些建筑垃圾,最终不得不通过提前***搞开发来改善环境。
    吴小红租用的房子与邗江环卫所仅一墙之隔,邗江环卫所相关负责人称,他们也“说不清”这些建筑垃圾从哪里来,“都是‘偷’倒在这里的,我们也没办法管,只能等这块地开发时一并处理。”
    其实,吴小红遭遇的苦恼并不鲜见,在城郊结合部的一些空地,甚至道路、绿化带等公共区域,时常被“来路不明”的建筑垃圾侵占,市民对此广为诟病。“原来的绿化带,竟然慢慢地变成了垃圾站,泡沫、塑料和砖头等充斥其中,五年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杉湾花园的徐先生提到小区门前道路上的建筑垃圾就非常气愤。徐先生介绍,杉湾花园西门的外空地几乎成了建筑垃圾的“集散地”,不但占用了道路,还污染了环境,面对越来越大的“垃圾山”,当地居民和社区向多个部门求助无果,也无力支付几万元的“运费”,只能定期将散落的垃圾归置到道路两侧。
    据了解,市区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工程渣土和建筑碎石料两大类,由于工程渣土的买卖有一定的市场,多数在择地堆放一段时间后,还会“回流”到建筑工地,建筑碎石料则因难以再利用,最终“去向不定”。 市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统计显示,市区每年至少产生200万吨建筑碎石料。“一部分运往城市周边填埋到沟塘等低洼地,还有一部分被倾倒在市区的各个角落。”市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主任孔繁君告诉记者。
   
    引发诸多问题
   
    “一直没有专门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都是由建筑垃圾承运单位自行处理,管理再跟不上,混乱可想而知。”对建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市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主任孔繁君分析称。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随意倾倒或者填埋处理建筑垃圾,一方面导致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被占据;另一方面,由于建筑垃圾无法自行降解,其含有的高分子聚合物、有害重金属元素等物质,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
    “作为政府指定的建筑碎石料定点处置企业,我们设计的年处理能力最高达200万吨,目前实际处置的不到处理能力的一成。”扬州惠民再生资源公司负责人肖传会表示,尽管建筑碎石料的利用率能达到95%,规范处理能避免很多问题,他们还是严重“吃不饱”。“我们到工地找建筑碎石料,不收一分钱运输和处置成本,竟然还被要求‘花钱买’。”
    “每年的环境整治,都要花三、四十万元运费清理路面上的建筑垃圾。”邗江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的一位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辖区内发现的建筑垃圾倾倒点有近20个,多数是正在使用中的道路等公共区域。建筑垃圾无序乱倒不仅花费了大笔清理费用,还造成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即使逮住了‘现行’,也不一定能制止住乱倒建筑垃圾的行为。”该业务负责人表示,由于一直没有明确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环卫工人经常被对方“倒到哪去?”问住,有时不但阻止不了乱倒行为,还会被辱骂甚至恐吓。“有些蛮横的渣土车主直接扬言‘再罗嗦撞死你’。”
    事实上,市民对建筑垃圾运输一直抱怨很多,超载、抛洒、扬尘污染等等,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最担心发生交通事故。”昌平渣土运输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表示,尽管近几年对渣土车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由于现行办法解决不了超载、超速等根本问题,市区渣土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市区一家渣土车公司今年就撞死3个人。”
   
    十年之治“卡”在哪了?
   
    2004年,我市开始施行《市区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2007年8月,为强化市区建筑垃圾的管理,专门成立了“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2012 年,出台了《扬州市市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对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进行了明确:城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处置的核准,公安交警部门负责运输车辆及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管理,建设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处置招标投标和施工现场管理。
    十年之治“卡”在哪儿了?在多位受访的部门人士看来,市区建筑垃圾的治理“不缺政策”,根本原因在“部门之间扯皮推委”,同时也缺少相应的“问责”。“建筑工地内部是可控的,出了建筑工地我们无权管。”建设部门负责建筑垃圾事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问题出在其它监管部门。对渣土车出工地前就超载的疑问,该负责人称“无权限制”;“我们无权进工地,也没有能力拦车检查。”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渣土车在工地内部就应该“干净”且“不超载”,走出工地前应该归建设部门管,出工地后应该由交警部门管,不该让没有“抓手”的城管上路查问题渣土车……
    “建筑垃圾的问题主要出在管理上。”孔繁君表示,以往只重视收建筑垃圾处置费用,不问是否进行了合理处置,对运输过程的管理也没奏效。“部门各管一块,形成不了合力,有些部门连‘分内’工作都没有做好。”
    “建筑垃圾运输市场恶性竞争导致了今天的局面。”市区首家实现“公司化”规范运营的昌平渣土运输公司一位管理人员表示,,市区渣土运输企业“规范化”运营4年多来一直在“粗放式”发展,正规的渣土运力达到20多家、500多辆车,“***”还有上百辆,“黑白两道”通过“价格战”、“关系战”等方式争抢生意,不得不依靠“多拉快跑”等不规范行为赚取利润。民生渣土运输公司负责人周先生则表示,相关部门强力推进渣土车公司化运营,提出渣土运输将以公司为单位进行招标,随后一批渣土车公司跨过“很低的门槛”取得了合法身份,导致建筑垃圾运输行业“运力远远大于需求”,但也没有实现所谓的招标,当初宣称的渣土车管理“淘汰机制”,同样没有见到实质性动作。
   
    机遇与挑战并存 
   
    10月3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扬州市市区建设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2月5日,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市区渣土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办法》和《意见》一出,引起各部门以及社会界广泛关注,被赞誉为“史上最严建设垃圾管理新政”。
    “新政建立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责职明晰、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强化源头防控和过程监管。”孔繁君介绍,新规紧扣建筑工地、运输过程、渣土堆放三个关键环节的管理,细化了各个部门的职责,相关职能部门今后“想扯皮都难”。同时,“新政”还试图通过“有奖举报”等方式,发动广大市民参与“共治”。
    11月9日起,市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组织36名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地巡查,发现了50多起“无主垃圾”,按照新规均已经移送到各区进行处置。“‘无主垃圾’所在区是第一责任人,如果不及时处置会被约谈,甚至在年度党政领导考核中被扣分。”孔繁君对“新政”中的这一规定充满期待,市区现有的“无主垃圾”不久将“消失”,各区很快会出台针对“乱倒”行为的防控办法。“新规将倒逼各区逐步规范处置建筑垃圾”。孔繁君介绍,相关部门确定了6处渣土消纳场,还指定惠民再生资源公司为建筑碎石料的接收点,交警部门正在酝酿对所有渣土车进行“封闭”,杜绝运输过程中出现抛洒等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建筑垃圾的规范管理依然面临“挑战”。“最棘手的是运输的问题,运输过程最关键,也是管理的难点。”孔繁君表示,目前拟出台市区建筑垃圾运输的最低指导价,“严惩违规的同时,确保渣土车运输企业的利润”。孔繁君坦言,想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不太容易,即便出了“指导价”,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一环节的所有问题。在他看来,最好的办法是成立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运用“经济杠杆”对渣土车公司和渣土车驾驶人进行规范,建立“良性循环”。昌平渣土车公司以及民生渣土车公司的人士则表示,如果建筑垃圾运输价格不透明,中间环节还是那么多,渣土车驾驶员利润微薄等问题不解决,“乱象”很难禁绝,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由相关部门牵头,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市场。“不仅要出建筑垃圾运输的‘指导价’,对建筑垃圾运输进行公开招标,还要淘汰一半以上的‘运力’。
    记者探访邗江区一处渣土消纳场时发现,规划面积为200亩的渣土消纳场,目前被一家单位占了近一半摆放货物,现有的渣土无序堆放,其中还搀杂着建筑碎石料等其它垃圾。
    “新政无法解决居民住宅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的问题。”上述邗江环卫办的业务负责人表示,由于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较远,一些居民为节约成本会“就近解决”,这种“打游击”很难管控。虽然这部分产生的建筑垃圾个体数量小,但总量很大。据介绍,新政确定由物业公司搜集后找运输企业运送至消纳处置场,没有物业公司的由居民自行委托运输企业送至消纳处置场,费用由居民承担。该人士表示,以往道路上出现的建筑垃圾多为这一类。“应该合理布局一些临时的‘中转站点’,由政府出资再转运,降低居民们的‘守法成本’。”
                                                                                                        
   
    【他山之石】
   
    山东日照成立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环保部门与公安、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展开联合执法检查,就建筑垃圾规范处置和有序运输进行上门宣传,对建设单位、施工工地、运输企业实行台账式管理,形成建筑垃圾处置源头、中途和末端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监管的联动机制,合力整治建筑垃圾违章运输处置现象。
   
    奥地利通过对建筑垃圾收取高额的处理费,鼓励建筑垃圾生成企业自行处理建筑垃圾,同时严惩不规范处置建筑垃圾的行为,当地所有生成建筑垃圾的企业几乎都购置了建筑垃圾移动处理设备。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调查]养生馆“傍”中医治病.. 下一篇[会客厅]都本伟:忽必烈功业不逊..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