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与霾之战
2015-03-13 10:04:07 来源: 作者: 【
导读:近日,市气象部门发布消息,2014年扬州平均霾日数254天;市环保部门数据显示,2014年扬州全年污染天数为117天。雾霾之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雾霾危机】
    3月1日,市气象部门发布“2014年扬州市霾天气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全市大部分地区雾霾日数较常年明显增多,全市平均雾霾日数254天,数据一经公布,不少市民和网友都表示“惊呆了”。
    “扬州生态环境这么好,满眼郁郁葱葱,怎么雾霾也这么严重?”很多市民感到困惑。印象中,不过两三年的时间,雾霾似乎一下子就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并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街头带着口罩匆匆而过的行人成了常见的风景。霾,究竟是什么?
    “霾在气象学中是一种天气现象,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的空气混浊现象,也称灰霾或烟霾。”市气象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扬州霾日逐渐增多。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前全市平均霾日在15天以下,1998年至2008年逐年增多,2006年起超过累年平均值55天,2008年达到第一个高峰102天,2013年猛增至206天,2014年达254天,创历史新高。“对于霾日数的增加,市民也无需过分恐慌,”市气象台相关负责人介绍,霾的形成与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当空气干燥、气温回升、气压稳定、风力微弱时,近地面污染物难以扩散,就容易形成霾。根据气象标准,霾分为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等级,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扬州以轻度霾为主,占全年霾日的67%,中度霾占全年霾日的24%,重度霾占9%。
    3月5日,《2014年扬州市环境质量年报》发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扬州全年污染天数为117天,全年空气质量超标率为30.4%,吸入最多污染物为PM2.5。
    “气象部门公布的霾天气与环保部门所说的霾有相关性,但又不完全一样。环保部门不专门对霾进行检测,而是通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PM10等指数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市环保局污防处副处长方智勇介绍,灰霾是一种现象,其污染本质是PM2.5。PM2.5是指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分散在大气中形成固态或液态,影响大气能见度,产生光化学污染,同时易于聚集空气中的有毒物质,被人体吸入后危害健康。2013年我市曾初步对PM2.5做过源解析,发现其产生源主要为机动车排放、燃煤、工业生产、扬尘污染、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
    “现在中国无论大小城市,都在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产生的扬尘,汽车保有量日益增长造成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工业发展造成的工业排放,发电、供暖燃煤燃烧产生的尾气,这些排放量的增长,其实都是不可避免的。扬州虽然生态环境比较好,但一样的迅速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扬州出现雾霾现象,很正常。”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莹曾如此分析。
    雾霾俨然已经成为一场危机。
   
   
    【与霾之战】
   
    3月8日,妇女节。市民周蓉收到的礼物是两盆绿色植物——一盆吊兰、一盆绿萝,“据说能吸收PM2.5,也许吧。”周蓉苦笑了一下,说话时不停地咳嗽。这场咳嗽困扰周蓉已经一个多月,始终不见好转,医院诊断,属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与空气质量有关。“天气一不好,就咳嗽得更厉害。”周蓉觉得自己已经很“注意”了,出门就戴口罩,吃抗过敏的药物,还去医院做雾化,但在与雾霾的抗战中,却始终处于劣势。
    和周蓉一样受雾霾影响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将对环境的担忧,转化为购买防护用品防护。汶河南路热风专卖店内,一款防雾霾口罩,售价30元,里面含有4个芯片,却只能使用一个月,但购买的人依然不少。“一个月大概能卖掉上百个,雾霾高发期时更多。”导购员王欢介绍。而在超市和花店,吊兰、滴水观音、银皇后、绿萝等不少绿植都被打出“植物除尘”的名号,销量大增。在网上,防雾霾口罩、加湿器、空气净化器、车载净化器等相关产品更是销售火爆。淘宝统计数据显示,3月1日当天,一品牌的防雾霾口罩销售了9万个。
    对于市面上种种“雾霾经济”,苏北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闵凌峰认为,“也许只能图个心安”。“雾霾中含有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破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闵凌峰介绍,雾霾多发于秋冬季节,降温频繁,昼夜温差大,会导致感冒发烧的人骤增,如果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则可能会引发肺部感染,甚至出现急性加重反应。
    事实上,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就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年,扬州出台了《扬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经济转型,以PM2.5等指标完成来转方式、调结构;要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发展,注重社会承受力和百姓感受。”市长朱民阳的话掷地有声。
    “污染物进入大气后就开始扩散,来源控制是关键。”市环保局污防处副处长方智勇介绍,2014年,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我市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手抓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油”工程建设,推进火电、钢铁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一手抓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通过淘汰黄标车、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管理、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等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将“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开展烧烤油烟专项整治。
   

    【治霾之困】
   
    以“治企、限煤、控车、抑尘、禁燃”为重点,实行“五气”同治,效果显著。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扬州市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7.4%,共246天,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5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各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市区PM2.5年平均浓度65.4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了6.57%,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2%的目标任务。
    尽管如此,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却依然严峻。由于区域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接近或者超过区域环境容量下限,灰霾污染频繁发生。监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市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是颗粒物超标,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超标0.86倍、0.51倍。
   “2015年,是新《环保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扬州2500周年城庆之年。”市环保局污防处副处长方智勇介绍,2015年,我市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科学治理水平,确保2015年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7%以上。
    当雾霾从地方危机上升为全国性问题,不单单给各级政府部门,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空气好坏,匹夫有责。”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表示,对抗雾霾,不仅是政府工作,也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面对雾霾,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比如,出门尽量少开车,尽量选用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到节水、节电、减少一切可能的能源浪费;过年不燃放烟花爆竹等。”
    可以肯定的是,治理雾霾,将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法制故事]买来的婚姻 下一篇江苏声屏扬州广播电视报领取新闻..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