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影视

TOP

《啊摇篮》再现峥嵘岁月中信仰的力量
2023-05-11 14:46:52 来源: 作者: 【
导读: 由林柯执导,王茜总编剧,海清、李泽锋 、周也、朱锐领衔主演,徐绍瑛、郎月婷、李芯逸、田征、刘润南、李宝安,张航瑜、张思乐等主演的革命历史剧《啊摇篮》正在扬州三套热播。该剧凭借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和独特解读,不仅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的温情一面,更引导..

 

由林柯执导,王茜总编剧,海清、李泽锋 、周也、朱锐领衔主演,徐绍瑛、郎月婷、李芯逸、田征、刘润南、李宝安,张航瑜、张思乐等主演的革命历史剧《啊摇篮》正在扬州三套热播。该剧凭借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和独特解读,不仅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的温情一面,更引导观众思考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极富现实性的议题,获众多观众好评,成为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口碑佳作。

报纸1 啊摇篮.JPG

温情视角解读历史 战火中守护爱与温暖

 

《啊摇篮》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托儿所,以托儿所所长丑子冈(海清 饰)为代表的众多革命工作者为保护红色后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革命经历。

 

《啊摇篮》早在拍摄前期,就曾走访众多历史亲历者,包括众多曾在中央托儿所当过保育员与度过童年的革命后代,获得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和历史细节。《啊摇篮》在每集的末尾,都加入了对历史亲历者的访谈内容,呈现出故事的真实性和题材的严肃性。

 

《啊摇篮》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进行了极具创造性的解读。该剧将视野从战场前线转移到革命后方,展现出战火硝烟背后的柔情。在小小的托儿所中,有孩子们的纯真笑脸,有保育员们的无私奉献,也有党中央给予孩子们的无限关怀。有网友感慨到,“我们到底为何而战?这些温暖的故事,是比任何口号都更加有力的回答”。

报纸2 啊摇篮.JPG

 

首次聚焦后方保育,“她文化”走入献礼题材

 

以往,提起“革命”“抗战”时,我们的第一印象总是炮火连天的战场,主角也多为男性角色,《啊摇篮》却另辟蹊径,将聚焦点放至抗战后方,以女性视角为主,讲述那个特定年代革命后方的故事,更新大众印象中的革命队伍形象,塑造了一群特色鲜明的女性人物,血肉清晰,真实饱满。

 

《啊摇篮》创作格局宏大,将视角对准这些守护着孩子们的“绿叶”保育员们,既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观感,又润物细无声地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红色精神一点点感染当下。

 

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自然是“大姐大”丑子冈。她号称“全延安没有人不知道”,风风火火,极有办法,没人没钱没物资,还是将托儿所办了起来,这也正是她被领导选定为“所长唯一人选”的原因。

 

制作团队也表示,在虚构角色唐素素的人物塑造上颇下功夫。出生在上海大户人家的少女唐素素并未拥有幸福的童年,因为家中重男轻女的思想,素素母女在生活中吃尽苦头,母亲的委曲求全也造就了素素嚣张跋扈的性格。她为了年少时遇见的爱人只身一人前往延安,亲眼目睹残酷战争与革命战士浴血牺牲的素素也从满怀爱情的少女逐渐长大,变得成熟坚韧。

 

此外,曹和静、马五婶、刘志兰、任宝珍、王茜萍等角色都塑造得十分有个人特色。

 

 

“零距离”感受革命时代的峥嵘岁月

 

崭新的视角和女性群像式创作,让《啊摇篮》呈现出同类剧所没有的创新感,极大地保证了整部剧的可看性,但是对于以真实故事为基础的剧集而言,往往要达到可看性与真实性的平衡并不容易,所以,《啊摇篮》选择坚持创作过程和创作呈现的真实,并且在真实历史的缝隙里寻找艺术创作的空间。

报纸3 啊摇篮.JPG

以左权牺牲为例,这是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据左权的女儿左太北的采访,父亲写给母亲的信、对自己的疼爱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看到信的时候,我才感觉到自己真的有一个父亲,他特别疼爱我”,虽然她因年龄太小没有很深的记忆,但却通过父亲留下的信,深深感觉到了父亲对母亲和自己的爱,这样的感情,太多人羡慕不来,却又心疼不已,因为她失去了父亲,失去了一切疼爱。

 

但同时,剧中保留这些真实事件时,也进行了艺术化创作,比如左权妻子刘志兰喃喃信中内容、左太北指着小白花说出第一声“爸爸”等等,都让剧情更加充满感染力。

 

其次,八成以上人物皆有原型,且众多角色沿用原型名字,这样的处理,足以说明《啊摇篮》故事的可信性和真实性。

 

据了解,丑子冈、沈元晖、傅连暲、曹和静等成年人,邓小平之女邓林、左权之女左太北、刘伯承之子刘太行、刘伯承之女刘华北等保育院的孩子,都沿用了原型人物的名字,并保留着原型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外貌特征,再结合每集片尾对原型人物的采访,《啊摇篮》给人的真实感是其他同类剧无法比拟的。

 

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将那个年代几乎一比一复刻带至观众眼前,让人相信革命年代的抗战后方保育院就应该是这样的,有泪有笑,有牺牲有希望,给剧中的艺术创作蒙上了想象的面纱,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但我们的想象无限接近于真实。创作真实与艺术创作的平衡,让《啊摇篮》带给观众的,不再是传统献礼剧带有灌输感的展现,而是直观的真实情境呈现,让观众自己去感受那段峥嵘岁月中革命的艰难与可爱,这才是真正能触达观众心灵的献礼剧应该达到的效果。

 

 

聚焦保育话题,直达全民情感共鸣点

 

在保证可看性与真实性的平衡后,《啊摇篮》作为一部献礼剧还考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最大范围内与观众达到情感共鸣,让观众由衷地感叹“《啊摇篮》真是太好哭了,不知不觉就会泪流满面。”“并非只有惨烈的战场才能诞生英雄,‘丑妈妈’们更是让人敬佩的英雄!”。剧中丑子冈一句“革命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是为了千千万万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震撼心灵,当她抱着新四军牺牲烈士的遗孤,说出“有你们就有希望”时,观众从此对剧中传递的“摇篮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剧中,唐素素问丑子冈,“毛主席这么大的官,也顾不上自己的孩子呀,那革命是为了什么?”丑子冈一句,“革命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是为了千千万万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震撼心灵。革命先烈不畏不惧的牺牲自我,才有了如今的和平生活、阖家欢乐,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付出呢?

 

“摇篮”既代表着剧中角色倾注在保育事业中的母爱、奉献等精神,更多的也是“革命火种”孕育摇篮的深意,“只有你们在,这些娃娃们才安全,我们革命的希望才在”,所以,战士们从不退缩,从不让步,因为他们身后有革命的希望,而这双重的“摇篮精神”守护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曙光。

 

在此过程中,《啊摇篮》呈现出的革命时代的奉献和无私付出,以及那个年代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经验,对于被现实裹挟不得不奋力前进的观众而言,其实也是难得停下来思考和感动的间隙,进而重新现实中的教育焦虑,获得心灵治愈。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三道塬》5月16日扬州二套精彩上.. 下一篇《啊摇篮》再现峥嵘岁月中信仰的..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