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影视

TOP

《心居》:着色庸常生活,寻觅吾心安处
2022-10-20 11:30:18 来源: 作者: 【
导读: 作为一部改编自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滕肖澜同名小说的作品,电视剧《心居》正在扬州三套晚间生活剧场热播,该剧原汁原味地继承了小说文本的文学性,将上海生活的多个剖面纳入到剧集中,形成复调叙事。 电视剧同时以更为强烈的戏剧冲突承托起“上海体验”,..

作为一部改编自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滕肖澜同名小说的作品,电视剧《心居》正在扬州三套晚间生活剧场热播,该剧原汁原味地继承了小说文本的文学性,将上海生活的多个剖面纳入到剧集中,形成复调叙事。

 

电视剧同时以更为强烈的戏剧冲突承托起“上海体验”,特别是以“房子”这个兼具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象征的关键词为核心,串联与勾勒出上海百态,让每个有过上海生活经历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某个具体生活场景或某种独特精神共鸣。

 

手持生活的画笔,色彩自然鲜艳

 

《心居》呈现了角色的复杂多面,重点角色都有其特色,但是性格有发展进化,与具体的事件紧密结合,体现出浓厚的上海特色,让上海的多彩风貌栩栩如生。

 

剧中,冯晓琴作为嫁到上海的外地媳妇,天天“买汏烧”(买菜、洗菜和做饭),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

 

冯晓琴想要买一套价值两百多万元的旧公寓,向大姑姐、公公借款不成,从而矛盾被激发。冯晓琴和丈夫顾磊在争执拉扯中,意外导致顾磊摔下楼梯不幸离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本就危机重重的顾家面临分崩离析。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顾清俞的生活状态。电视剧一开篇,当冯晓琴忙于菜场还价,流连于房产中介广告,为家务事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顾清俞却仿佛处在另外一个时空,于宽大、明亮的高级公寓里迎着阳光做瑜伽。

但是,《心居》的叙述重心并非家庭主妇或职场精英不变的日常,而是双女主面临生活变故体现出的惊人转变,这是一种面对生活挑战而被激发出的女性精神光辉,使得《心居》的女性形象具有现代性和启蒙意义,也整体提升了《心居》的格调。

 

心有生活的智慧,方能找到吾心安处

 

以冯晓琴和顾清俞这一对姑嫂为代表的上海市民们,在生活的考验中孜孜不倦努力寻求自身价值,为“上海体验”找到了最好的注脚。

 

这种情感共鸣是独特的,与多年前同样出自于滕华涛导演之手的《蜗居》完全不同。在《蜗居》里,宋思明等角色身上弥漫着阴暗的社会观,简单地用社会达尔文主义、官场厚黑学来解释社会问题,颇能蛊惑人心,但其剧作文本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缺少深刻分析与批判,导致《蜗居》一上演就被有识之士批评为“传达了错误的价值观”,认为《蜗居》只是社会热点的陈列橱窗,没有严肃地探讨矛盾发生的根源,所以在引起热议过后,剩下的仅是一地鸡毛。

 

然而,《心居》却一扫阴霾之气,正视社会问题和家庭矛盾的解决之道,赋予生活光明的希望,让角色接地气、有力量。究其原因,《心居》是一部更为纯粹的家庭伦理剧,直面中国人每天要面对的生活矛盾,用发展的眼光塑造有深度的角色。

 

在面对买房难、生活难、工作难等问题的时候,冯晓琴等角色不怨天尤人,自立自强,有妥协、有抗争,更有奋斗,而这恰恰是在上海居不易的背景下,大部分普通群众所选择的路径,是他们高尚的生活哲学和智慧的一种实践。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微视频|十年·心声 下一篇《青山遮不住》全明星阵容倾情献映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