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生活·收藏】三星拱照,大福来朝
2014-01-16 16:35:49 来源: 作者: 【
导读:在我国的传统吉祥图案中,有一类以三位长者为构图主体的题材一直以来经久不衰,这便是“三星人”图案。

    福星原为岁星,即木星,后逐渐人格化。其产生一说认为源于五斗米道所祀三官中的天官,暗含天官赐福之意;一说认为原型乃是唐代道州刺史阳城,因其有***进贡侏儒的善政,遂被尊为福星。
    禄星,顾名思义,是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和天官福星一样,他也是由一颗星辰演化而来。但他的形象变化却远比福星要复杂许多:有人认为他就是著名的文昌星也称文曲星,即北斗第四星,保佑考生金榜题名。也有人认为他原本是一位身怀绝技的道士,擅长弹弓射击,百发百中。还有人认为他就是那位著名的美男子兼亡国之君,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因为他英俊潇洒的形象,博得众多女性的好感,最终又附会他为最出名的送子神仙——张仙。
    寿星也始于星宿崇拜,即角、亢二宿,是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中的头二宿,为列宿之长,是故曰寿;另有一说认为是在船底座的南极星,故而寿星也名南极仙翁。福、禄、寿三星中只有寿星是一身平民装扮,慈眉善目,和蔼可亲。
    从明代开始,民间常常将福、禄、寿三星一并奉祀,因而产生了为后世所熟悉的“三星人”图案。典型的“三星人”形象一般为福星头戴官帽,身着官服,手执如意,大腹便便;禄星身着员外服、头戴员外巾,怀中抱着婴孩;寿星身着宽大寿服,捧桃执杖,高额白须。“三星人”图案一经面世便为当时的工艺美术所吸收,涵盖了建筑、纺织、陶瓷、绘画、造像等诸多领域,成为一时之盛。      
    清代中期开始,江浙地域广泛流行将“三星图”制作成银质帽镇,缝在幼儿帽前,祈盼借助三星的神力护佑婴孩健康成长。最初的三星帽镇只是简单地在圆形银片上錾刻三位星官的神像,由于帽镇牌面太小很难将三位星官的形象刻画细致,历代银楼师傅都在试图改革传统“三星”图,终于在晚清时期新款“福禄寿”帽镇在苏中地区横空出世。
    新款“福禄寿”帽镇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大大的福字外形,中间笔划全都被省略掉,取而代之是手执葫芦拐杖的老寿星,老寿星与之身体不成比例的硕大脑门,极富民俗特征。老寿星驾骑一头梅花鹿,头顶蝙蝠飞舞,身后点缀松针竹叶梅花纹饰,用抽象和浪漫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吉祥喜庆的图案,抒发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禄寿”帽镇一经推出,广受好评,并迅速传播到苏南、苏北、浙北杭嘉湖等地,各地的银楼师傅不断革新改造,设计出行书福字、楷书福字、隶书福字等各类不同外形边框,内部点缀上也丰富了诸如仙鹤、喜蛛、兰花、灵芝、万字、鸠杖等祥瑞纹样。变化最大的要数中心人物寿星的造型:有的脑门硕大身材富态的、有的清瘦矍铄笑容可掬、有的曲背弯腰老态龙钟……“福禄寿”帽镇的制作工艺也从早期纯手工錾刻,发展为手工錾花、模压和模压加錾花并驾齐驱,鎏金嵌宝等特种工艺也被用来美化“三星”。

老银币
    银圆是大型银质铸币通称,也称“洋钱”“洋钿”“花边钱”“大洋”等。15世纪末始铸于欧洲,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铸造。明万历年间(1573-1620)开始流入中国。清乾隆58年(1793),中国中央政府首次在***铸行“清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15年(1889),广东开铸“光绪元宝”银圆(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宣统2年(1910),清廷颁布《币制则例》,规定银圆为本位币,每枚重库平7.2钱,含纯银9成,合6.48钱,次年5月开铸,辛亥革命爆发而未正式发行。民国元年(1912)国民政府开铸孙中山开国纪念币。1914年铸造袁世凯侧面一元银币(袁大头)。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每枚银圆重量为26.6971克,含纯银23.493448克,再铸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像,背为帆船图案之“船洋”。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禁止钱圆流通。抗日战争胜利后,***统治区通货膨胀极剧,银圆再度行用于市。新中国成立后,除***地区因特殊原因曾短期使用银圆外,各种银圆均由中行按一定比价收兑,禁止流通。


 
Tags:三星人 福星 禄星 寿星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深度】治城先治水——水.. 下一篇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正式开启4G服务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