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从“三好生”到“多好生”
2015-02-06 15:59:28 来源: 作者: 【
导读:学生评价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改变评价观念、 改革评价方法、刷新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改革的探索之路——

打破“三好生”评奖机制
    1月23日下午,梅岭小学《“真的种子生长记”学生成长手册》正式发布。“新学生成长手册将评价标准划分得更细,孩子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较为合理的评价标准。”梅岭小学大队辅导员马璐璐老师介绍,从本学期开始,学校以一年级为试点,取消“三好生”评选,推出“真的种子成长计划”。新的评价体系共分为5大类10项,分别为:阅读种子、自理种子、运动种子、健康种子、成长种子、勇敢种子、服务种子、探索种子、学习种子、特长种子。
    “孩子在家里帮忙做家务、看书读报,都可能获评‘种子学生’。”马璐璐老师告诉记者,传统的“三好生”评比,一个班级只有五六个学生有机会评上,而评价方式改变后,每个孩子都会获得奖励。除了单项的认可奖励外,按照学校规定,在校学生只要集齐12颗“种子”章,就可以在班级参与班级活动,如做一日小老师、上一节晨会课,负责班级一日常规等。而集齐18颗以上的学生,就可以看一次“集体”电影、在学校微信平台露脸,甚至与校长共同进餐。“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希望能通过评价改革,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关注。”马璐璐老师表示。
    1月27日,梅岭小学西区校也宣布,春学期开始一年级将不再评选“三好生”,启用《“小梅花”成长手册》。梅岭小学西区校副校长李吉银介绍,新的评价体系坚持学业评价和素养评价相结合,突显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哪怕有的学生成绩不冒尖,但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特长,照样可以获奖。”
    事实上,早在梅岭小学和梅岭小学西区校宣布启用新的评价体系之前,我市不少学校就已经开始探索多元化评价改革。
    早在2001年,育才小学就取消了“三好生”评价模式,开始以雏鹰争章情况作为学生多方面素质衡量的标准,实行“雏鹰少年”—“雄鹰少年”—“金鹰少年”三级评价模式。2008年,育才小学推出综合素质评价“233”体系,该评价体系在2010年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4年3月,美琪学校宣布推出“新三好”,根据评价标准,“新三好”要求学生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同时在社区还是“好市民”,创新地将邻里社区的评价纳入其中。2014年秋学期,“新三好”在4年级和8年级试行。
    记者采访发现,各个学校推出的新的评价体系,虽然名称各不相同,但评价的主体都更多元,评价的方式也更多样,在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同时,还重视学生的品行和能力素养,注重评价的过程和方式。“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被关注,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能被肯定。”梅岭小学西区校副校长李吉银表示。

“三好生”存废引争议
    接二连三有学校宣布打破“三好生”评奖机制,采用创新评价体系的做法,受到家长们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据了解,从1954年开始,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学生”成为中国评价优秀学生的标准,并以固定的评选比例、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在中国的所有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行。近半个世纪以来,“三好”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荣誉,也成为“好孩子、好学生”的同义词。
    “在实际操作中,‘三好’的标准往往被精简成‘成绩好’。”梅岭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陈跃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还不错,但学习成绩不够拔尖,因此从没被评过“三好生”。“‘三好生’的名额有限,评上的学生是‘优秀’,那没评上的就一定不‘优秀’么?”陈跃认为,“唯分数论”的传统评价方式是该变变了。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育才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郑蕾认为应该为多元化的综合评价“点赞”,“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创造性的人才,只有全方位地评价学生,才能发现学生长处,促进学生多方面成才。”
    赞同改革者有之,反对改革者亦有之。2011年,维扬实验小学提出取消“三好生”评选,但尴尬的是,对于学校创新的做法,不少家长却不认可。“‘三好生’存在了这么多年,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维扬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赵忻认为,“三好生”是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代表,能起到“榜样”的作用,而中小学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来自于自己身边的先进典型和楷模,更能起到标杆的激励作用。而更多家长则担心,取消“三好生”会影响升学。“与其他评价相比,‘三好生’更具权威性,含金量更高。”一名家长透露,在小升初择校中,如果小学阶段都是‘三好生’,则更占优势,甚至可以免试入学。利益的需求使得“三好生”不可避免地被贴上“功利性”的标签。
    “学生评价改革是教育教学工作改革中最硬、最难啃的骨头。”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陈月明坦言,“三好生”在评选中确实存在问题,或评选标准只注重学习成绩,或评选过程不是很公平,但并不能因此全盘否定评选“三好生”的积极意义,“评价本身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只凭成绩好坏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做法”。据了解,为了减少评价改革的压力,不少试点学校从一年级开始试行,其他年级仍沿用“三好生”评奖机制。

思考:改革之路如何越走越宽?
    早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就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但尴尬的是,二十年过去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仍然存在。
    “评价体系改革是大势所欲,邗江区21所小学都在探索。”邗江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张昕表示,新的评价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比例加大,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水平是正确的导向。“综合素质中,学习某项技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生思维方式和对技巧的应用,比如看问题的全面性、深刻性、敏锐性等,还有学习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
    推行多元化评价易,具体落实多元化评价难。记者采访发现,在实际操作中,评价体系改革仍面临着现实的考验。
    “新的评价体系中,不少学校都将家长、同伴甚至邻里社区作为评价主体之一,这是一个突破,但也是一个问题。”美琪小学四—(1)班班主任陶艳敏介绍,在试行过程中,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奖,因此在家长评价中不够“真诚”,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是摆在面前的难题。“一方面要多沟通、宣传,改变家长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成绩并不是唯一的,孩子的发展比获奖更重要;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评价监督的细节,并取得社区、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美琪学校副校长夏晓峰表示。
    “仅有形式的多元评价体系也不可取。”育才小学副校长高慧认为,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不是简单的盖戳或者是打分,而要有具体的抓手,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不能只是空泛的理论,否则难以起到提高综合素养的效果。“评价改革提倡让更多的学生能获得关注和鼓励,有的学校甚至提出让每个学生在学期结束时都能拿一张奖状回家。”维扬实验小学校长王云则认为,多元评价体系也要有含金量和价值,“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不能为了发奖而发奖。”“多元化评价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推进。”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林彬标示,改革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但也不能太过标新立异。
    “多方面的考评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有好处,但能否改变以升学为目的的现实?能否改变大部分人仍用成绩好坏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现状?”采访中,尽管不少家长对于评价改革持支持态度,但却仍对现实表示担忧。此外,各个学校自成体系的评价体系,能否得到初、高中学校的认可,如何衔接也是问题。
    “新的评价体系要得到大家的认可,不仅需要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还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陈月明表示,目前评价改革仍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时机成熟,会推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评价改革,并进行系统化的覆盖。      
 

本报记者/朱小燕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法制故事]破碎的父子情 下一篇[新闻调查]一元消毒餐具中的隐忧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