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一元消毒餐具中的隐忧
2015-02-06 15:58:32 来源: 作者: 【
导读:饭店使用的一次性消毒餐具,包装整洁,看上去很干净,记者调查发现, 消毒餐具“高温杀菌”等环节形同虚设,卫生状况堪忧——

/ 消毒餐具卫生状况堪忧 /
    “去饭店吃饭,使用餐具还要自己掏钱,问题是这些一次性消毒餐具根本不干净。”市民袁先生日前向本报反映,饭店免费提供的收费餐具卫生状况不靠谱。袁先生告诉记者,最近请客吃饭时让他很尴尬:“连续打开几套一次性消毒餐具,都发现玻璃杯上有污垢斑点,杯具内还能闻到消毒粉的味道”。记者在市区一些中小饭店走访时,听到不少食客的类似抱怨。
    一次性消毒餐具的卫生状况究竟如何?在知情人的指引下,记者暗访了城郊的几家餐具消毒作坊。1月30日,平山乡雷塘村江平路边的一处破旧院落,分布着餐具消毒、机电维修、木制品加工等作坊,院内污水横流,脏乱不堪。记者刚靠近院内东侧的一家餐具消毒作坊,便闻到一股浓烈的漂白粉气味,工人们介绍,刺鼻的气味正是浸泡、清洗餐具的水散发出来的。“洗餐具的水很伤手,弄到皮肤上要立即洗掉!”一位女工告诉记者,工人时常被熏得头晕脑胀。在该作坊的餐具消毒“流水线”上,餐具经残渣、浸泡、清洗、汰洗等流程后,被传送到“高温杀菌”环节,然而,一筐餐具走完“高温杀菌”流程只有一、二分钟,经过“380度高温”的餐具,工人可以立即赤手分拣。记者观察整个餐具清洗消毒全过程发现,在“高温杀菌”后的分拣、包装等环节,工人们都是赤手操作,工人若目测到餐具清洗不干净,会送到清洗环节重洗一遍,而经过漂浮着油污和残渣的乳白色的污水洗过的餐具,就直被接送往包装环节。记者向工人打探清洗环节加入了哪些祛污剂,几位工人们均表示“老板事先配好的”。发现记者拍照,这家作坊的老板娘“请”记者立即离开。
    记者到达西湖镇胡杨村境内的一家餐具消毒加工厂时,一批餐具的清洗消毒流程刚结束,经过“高温杀菌”的玻璃杯等餐具被倒置在硬纸板上晾干。记者看到一名赤手清洗装有浑浊污水设备的年轻小伙,没有洗手,就开始赤手包装清洗好的筷子。“包装筷子怎么不戴手套?”记者问。“手不脏,不需要戴”年轻小伙回应。“刚才接触脏水的,不用防止交叉感染吗?”记者追问。“哪有那么多讲究?”年轻小伙不以为然……
    记者走访多家餐具消毒作坊发现,这些作坊的消毒餐具均号称“高温消毒”、“红外线灭菌”,其实只是“走过场”;在浸泡、清洗环节,“投入品”更是种类繁多,一些“投入品”属于三无产品。赤手分拣清洗好的餐具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则是普遍现象。

/ 消毒普遍走过场 /
    据了解,市区目前领取工商执照的餐具集中消毒经营单位有20多家,一次性消毒餐具主要供应中小饭店,日使用量约六、七万套。2014年上半年,卫生部门在全市范围类抽样检测发现,有17家单位的抽检样品不合格,大肠菌群超标是主要问题。
    “大肠菌群超标容易引起腹泻等症状。”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二科陈科长表示,大肠菌群超标可能因为消毒没到位,或者是操作人员触碰到餐具造成了“二次污染”,游离性余氯超标则因为汰洗不干净。“相关研究认为,一定量的烷基(苯)磺酸钠摄入人体能导致新生儿畸形。”
    “高温消毒环节确实存在问题,消毒餐具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是‘普遍现象’。”江平路边的餐具消毒作坊主梁某表示,几乎所有的餐具消毒经营户都“一个样”,“祛污剂使用不当以及高温消毒‘走过场’是最主要的问题,也导致了一次性消毒餐具的整体卫生状况较差。”
    “抽检结果并没有反映客观事实,真实情况更糟糕。”多位受访的消毒餐具经营户告诉记者,领证的经营单位的情况“有水分”,数量不详的无证消毒餐具经营单位还没有进入监管视线。“只能说我们的运气好。”西湖镇一家抽检“合格”的消毒餐具经营单位负责人坦言,他不敢保证以后的抽检还是“合格”。未合格的消毒餐具经营单位负责人梁某则称,有人抽检前接到了通知,提前准备了“样品”。陈科长并不否认“提前通知”的说法,对“提前通知”的解释是区县卫生监督部门防止“铁将军把门”。陈科长同时还表示,去年上半年的检测结果和他们以往几年监测

/ 部门监管乏力 /
    记者注意到,在卫生部门的抽检不合格名单中,有些消毒餐具经营户已经是多次被公开曝光。
    “我们也想搞得很正规,但市场不允许我们太正规。”被多次曝光的餐具消毒作坊主梁某声称,消毒餐具市场处于“恶性竞争”阶段,“微利”的情况下“能省则省”,被曝光只是“运气不好”。“我们比别人投入的钱多,反而经常被曝光,心里肯定不平衡。”在梁某看来,监管部门发现问题后“以指导促规范”,给了问题单位“很大空间”。“投入越多死得越快。”消毒餐具经营户周先生则认为,难得一次的曝光“杀伤力”不大,只要餐饮企业不拒绝使用,就不会被淘汰出局。据介绍,目前每套一次性消毒餐具的配送价约0.5元到0.8元,配送一套的利润约几分钱到0.2元。
    中小餐饮店的“内在需求”也助推了市场的混乱。“一次性消毒餐具能帮饭店赚钱。”市区望月路一家饭店的朱老板表示,不仅能省下餐具清洗人员工资支出,还能从中赚取差价。朱老板给记者算了笔账:他们饭店在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前需要两名洗碗工,使用后则只要一名洗碗工,仅这一项每年可以少开支2万多元。同时,以每天使用200套、每套0.4元的差价计算,每年的利润近3万元。“餐饮企业还必须按照规定配置清洗场所、消毒柜等设施,有人供应一次性消毒餐具就不用这些设施了。”
    “卫生部门无权强制问题经营户关门。”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二科的陈科长表示,即便多次抽检出问题,通常也只是要求经营户限期整改,最多对照相关规定给予5000元以下的罚款,而消毒餐具经营单位“规范操作”至少需要投入几十万元。受人力、资金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卫生部门的抽检难以“常态化”,都给消毒餐具经营户留下了“可乘之机”。
    “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也给消毒餐具行业的监管留下漏洞。”卫生监管部门人士表示,工商部门负责消毒餐具经营单位的登记以及无证经营单位的查处,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登记经营单位的监管,两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

/ 如何规范餐具消毒市场? /
    近年来,我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建议加强对消毒餐具行业的监管。“食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缺失,只在在重大节日前或重要活动来临前突击检查。”农工党扬州市委会在“加强对饮食业餐具卫生工作的管理与监督”的提案中表示,建议强化食品卫生行政主管部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明访暗查。政协委员徐萌则建议,对达不到卫生标准的清洗消毒公司做停业处理。
    “让毒餐具经营单位愿意投入资金抓质量,前提是市场进入‘良性竞争’。”从事餐具消毒的周先生表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推动行业“洗牌”,淘汰一半以上的经营单位。“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是前提。”梁先生则表示,通过监管部门的“高频次”监管以及严厉处罚,倒逼一些不合格的经营单位退出市场,同时,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外地城市也有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南京针对餐具集中消毒行业出现的问题,专门制定了《餐饮具集中消毒监督管理办法》,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场所、生产、检验、包装、消毒标准、从业人员等七类违规行为,设定了最高达3万元行政处罚,同时通过设定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制度,对现行法律法规做了弥补和补充。
    武汉市食药监局对餐饮具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将企业资质、选址,建筑材料与结构、生产布局,生产工艺、设备设施、 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等8项内容和36个具体指标纳入评价标准打分,将餐饮消毒企业评为“A、B、C”3个等级,并要求印制在产品外包装上。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原有的58家餐具集中消毒单位整合成23家,现存的集中消毒企业在厂房、设备以及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消毒餐具质量抽检合格率明显提高。                
 

本报记者/张宏兵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调查]从“三好生”到“多好.. 下一篇[新闻调查]“雾里看花”的4S店收费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